前言
咱们老祖宗虽说偏爱诗人、画家,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对工匠,尤其是木匠,是很尊重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盖房子的工匠基本是以木匠为主,加上瓦匠帮点忙。都说安居乐业,没有居可安,怎么乐业呀!没有房子,上哪儿避风躲雨去呀!要不怎么有关鲁班的神话世世代代流传极广呢。诗人杜甫的破房子漏雨后,想起光写诗是挡不了雨的,还是得有房子,遂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说起盖房子,大家都知道,咱们的老八百辈祖宗原来是住在树林子里的,后来树林子经常着火,还有吃人的野兽,只好搬到旷野里,在地上挖个坑,缩在里头,一下雨就得被迫泡澡。想想老住坑里也不是个事儿,还是得伸展开来睡觉,上面还得有东西遮风挡雨为好。于是房子便诞生了。开始为图省事,还是住半地下(比如6800年前的陕西半坡村)。后来发现半地下也还是免不了被水淹,这才下定决心彻底跳出水坑,在地面上盖房子。好在咱们的老老老祖宗在陕西、山西、河南,那里虽然土多石头少,但树林子还是到处都有的,就地取材很方便,因此中国古代的建筑,除了坟墓以外,绝大多数都是木结构的。
祖先们之所以对木结构情有独钟,一方面是自打步进入农耕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指着土地。衣有棉麻、食赖五谷,住呢,自然也是用土地奉献给我们的树木喽。其二是周天子时期,把城市规划、搭建房屋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以至后人不用费劲地去研究。盖房子一类的事,既然有规矩可依,几千年来照搬就得啦。师傅传徒弟,徒弟传徒孙,一代一代的没多大变化。第三呢,木结构房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材料易找、施工神速、抗震性好。古代的君王们常常比赛建宫殿并以此为荣。那速度可是很重要的!可当前朝被灭之后,他们又比赛烧宫殿。这就显示出木结构的最大缺点来了:容易着火。这就是大量的古代建筑没能留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540年,楚灵王上台。登基伊始,他就在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大兴土木。新的宫殿名章华宫,方圆40里,宫殿及亭台楼阁极其华丽,周围环绕着低矮且灰突突的民居,以衬托宫殿的华美壮观。整个宫殿当中筑一高台,台高30仞,名章华台。因为它太高了,要休息三次才能登上台顶,又叫三休台。
图0-1 章华宫(根据描写想象的)
图0-2 晋国新宫殿
远在山西晋国的晋平公听说了章华宫的事,跟众大夫说:“楚国,能盖个宫殿满世界显摆,咱晋国难道比不上他吗?”部分人反对:“让诸侯服,靠的是德行,不是宫室。楚国建章华宫,是件劳民伤财的事,国君何必学他呢。”晋平公不听人劝,也建了座宫殿。它的面积虽然不如章华宫大,精美程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这本书里咱们就把这种帝王们争先建造的木结构建筑掰开了揉碎了,从脚到头细看一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