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强度等级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均可分为许多强度等级。
一、体力劳动的强度等级
体力劳动工种很多,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重体力劳动
这类劳动要求劳动者体能较强、体力较大,有一定的劳动经验,而对智力、知识要求不高。如装卸货物、搬移家具、堆砌石头、拉双轮车等。
(二)一般体力劳动
要求具有良好体能,劳动要领和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大脑和肌体正常,经过简单学习就会干。比如挖土、拔草、扫地等。
(三)初级技术劳动
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智能和体能,并经师徒相授、技校培训之类的专业技能练习,掌握基本要领和技巧,不然,难以开展有效劳动。比如一般技术水平的木匠、篾匠、吊车、推土机、铸工、泥水工、油漆工等。劳动方式以动手为主,虽有技术要求,但多数属重复性思维。
(四)高端技术劳动
表面看是技术性的体力劳动,但要求特别高,普通技工干不了,必须动脑筋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和技巧。劳动者属能工巧匠,甚或工艺大师。虽然是手工劳动,其实,时时都在动脑筋、求创意,可以说是以手工劳动表达的脑力劳动。如铸造、制瓷、雕塑、雕刻,吊车、推土机、挖土机操纵等方面的高级技师,劳动体力消耗较大,但其价值创造主要取决于智力。虽然人们习惯上视为体力劳动,但从价值来源上看当属脑力劳动。
二、脑力劳动中的知识运用与知识创造
脑力劳动的基本特征是运用知识和智能,其能量消耗在于大脑的剧烈思考。紧张思考使大脑血流量增加,耗氧量增大,使头颅升温、精神疲倦。根据用知用智和价值创造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直接运用为主的劳动,知识创造性运用为主的劳动和新知识创造为主的劳动。
其一,知识直接运用为主的劳动。就是把头脑中所储存的知识直接传输出来,如照本宣科的诵读,文字材料的抄写、输入,一般性的教学,常用知识的简单答问,常见病的常规用药等,其特征是基本上不需要创造性思维。
其二,知识创造性运用为主的劳动。就是以知识为材料和工具,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劳动。如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因材施教;医生在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病情基础上的治疗方案制定;工程师、技术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以提高生产效率;等等。
其三,新知识创造为主的劳动。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信息为材料,以知识为工具,经大脑分析、判断、整理、提炼,发现客观规律并予以描述,创造思想成果,成为新的知识。如: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创立;发明家的技术发明与产品创新;政治家的制度和政策创新;教育家对教育和成才规律的发现、总结以及创造性的教育实践;记者有典型意义的新闻报道;运用理论和经验的实际管理工作;文学艺术家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等。
可见,同是脑力劳动者,其劳动难度和强度也是大不相同的。
三、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主要区别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多数情况下难以完全分离。但深入分析两者主要有下列区别:
一是劳动对象和作用方式不同。体力劳动是脑子关注并肌体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脑力劳动则把对象作为思维对象和材料;体力劳动一般作用于有形对象,脑力劳动的对象可以是有形的实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概念和规律。
二是劳动成果表现形式不同。体力劳动成果通常表现为对象物的形变、质变、位移、分离、组合等;脑力劳动成果表现为对现象、规律等的发现、表达、传播和运用等。
三是成果来源主因不同。体力劳动成果主要取决于体力持续投入多少;脑力劳动成果则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及其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也即创造力。
四是消耗的能量形式不同。体力劳动以消耗体能为主,消耗脑能为辅;脑力劳动则以脑力消耗、精神疲惫为主,消耗体能为辅。
五是劳动的时空要求不同。体力劳动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对象在何处劳动就在何处,具有确定的时空。离开劳动场所就离开了对象,不能继续该项劳动,所以,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与生活时间可以截然分开。脑力劳动则不同,只要思考的对象已入脑,则任何时空均可思考。因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是难以完全分开的,就是说,脑力劳动不受时空限制。一次爱因斯坦在路边等一位朋友一个多小时,朋友一到就道歉,爱因斯坦却说:“不要紧,我正工作得很好。”多数科研人员、领导人和管理者在离开办公室后仍然在思考问题。
六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者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任何体力劳动皆离不开动脑子,因为没有脑的指挥,肌体是不能有目的地活动的;脑力劳动在其非传输阶段,也即纯脑劳动阶段,基本上没有肌体行为,但也要消耗能量。在收集思维材料阶段,眼、耳、手都要用,表达思维成果就必须动嘴动手,当然还有其他方式。
我们可以对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如表5-1所示。
表5-1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特点比较
四、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潜能发挥差异
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能力和劳动成效差异特点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第一,劳动者体力劳动能力和成效差异较小。与许多大动物相比,人类的身高、体重都是不大的,人类的体力是很有限的。劳动者之间体力劳动能力通常只有一两倍的差别,很少有超过三倍的。比如一般人能扛60公斤,最能扛的人也只不过扛100多公斤;一般农民一天手工收割稻谷半亩,速度最快的农民一天也仅能收割稻谷一亩多。
根据这一规律,在体力劳动领域,让劳动者之间的收益分配适当有些差别是可以的,但是,若分配收入差距大于平均值的三倍,就不合理。
第二,劳动者脑力劳动能力和成效差异很大。由于遗传基因、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劳动者脑力劳动的能力差异是相当大的。一些人的大脑能创造价值巨大的思想成果,但也有的人只能适应简单劳动。脑力劳动能力的差别是数十倍甚至千百倍的。三国时代,孙权殿下的文官皆属名儒,然而刘备阵营的诸葛亮学胜一筹,故能舌战群儒。20世纪5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要回中国时,美国国防部一位副部长说:“钱学森不管放在哪里都顶得上五个机械化师。”人才学家说:“论绘画,十万个普通人也顶不上一个齐白石。”
根据脑力劳动者的能力和成效差异原理,国家和社会对有突出贡献的脑力劳动者应予以充分尊重和表彰。
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不仅能力差异特点不同,而且,两者潜力发挥的弹性空间也大不相同,可以用发挥曲线来表示。
劳动者在不同的环境和精神状态下,其发挥劳动潜能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来比较劳动者体力劳动发挥曲线与脑力劳动发挥曲线的差别。
劳动者在正常状态下的劳动能力发挥,称为常态发挥;在高昂情绪下的劳动能力发挥称为高态发挥;在情绪低落时的劳动能力发挥称为低态发挥;当情绪低落到停止工作时,即为零值。然而,我们若分别绘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类型劳动的发挥曲线,则可发现其曲线差异很大,并可发现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如图5-1所示是体力劳动的发挥状态(强度)曲线。X轴表示体劳发挥状态,W轴表示体劳成效等级。曲线表明当劳动者情绪高昂时,单个劳动者发挥的作用可以顶上两倍的常态发挥,甚至更大一点;当劳动者情绪低落时,可能会显著降低劳动效果,甚至可能降低为零值。至于劳动者有反抗情绪时,可能达到破坏机器的程度,那就不属于劳动范畴了。
图5-1 体劳发挥成效
图5-2所示,是脑力劳动成效发挥状态曲线。Y轴表示脑劳发挥状态,W轴表示脑劳成效等级。曲线表明当劳动者情绪高昂、积极思考时,脑力劳动的成效比常态下可以提高几十倍、上百倍;当情绪低落时,其作用甚微,甚至为零值。若引发对立情绪,启动破坏性思维并付诸实施,则后果更加严重。当然,破坏性思维不能算作劳动。
图5-2 脑劳发挥成效
因此,劳动组织者和管理者,既要重视制度化管理,又要加强人性化管理。只有充分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才能使劳动者发挥最大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