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开发区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亦庄发展文创产业所处的周边环境分析

(一)北京文创产业整体发展现状及模式分析

北京是我国文化人才、文化设施、文化企业总部和文化产业资本最集中的地区。2014年全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1%,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未来,北京市将围绕“打造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创意名城、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将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计划在2020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5%以上。

1.北京文创产业综合实力持续领先全国

北京汇聚了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进入科技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新时期,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从2005年至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了257%,占GDP的比重由9.7%升到12.3%。其中,游戏所属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产业实现收入4346.6亿元,同比增长11.2%,收入总量大大高于其他产业。根据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北京连续五年保持第一,持续领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14年11月底,北京市文化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8万亿元,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超过8000家。

从产业业态来看,依托市级集聚区和众多文化产业园区及示范基地的建设,北京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业为主,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广告会展和艺术品交易等行业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体系,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领域中,2013年,以包括动漫游戏在内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为代表的新媒体行业对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6.4%。艺术品交易,文化艺术,旅游、休闲娱乐3个领域的收入分别比二经普增长7.3倍、1.8倍和1.4倍,对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4%、3.2%和8.2%。目前,北京市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一,电影制作占全国半壁江山,电影票房收入稳居全国首位。全市银幕数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图书出版定价总金额和种类占全国四成以上,电子出版物种类和数量占全国七成左右。

2.功能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政策规划引导下,已形成了功能拓展区以科技创意为主体、功能核心区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城市发展新区以新兴文化为代表、生态涵养区以旅游加新媒体为发展方向的产业格局。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早期,北京市大力建设和认定了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实现了不同产业门类多样化的集聚效果。各集聚区在产业链、服务链、供应链的相互作用下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区的企业达到上万家,占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的20%以上,并且在功能上更加汇聚、在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为适应文化改革发展新形势,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市政府于2014年5月正式发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重要载体、以加强产业协作与产业融合为目标、以一区多点、政策覆盖为基本思路,进一步合理划片确定了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全面打造推动产业要素集聚、服务平台建设及政策措施落地的政策空间载体,进一步引导区县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使功能区成为带动产业转型的示范区。

3.北京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领先全国

早在2007年北京市政府就与北京产权交易所探索合作成立了“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截至目前,北京初步形成了以现场交易为基础、以进场线上交易为核心、以拍卖为亮点、以合同协议交易为支撑的全方位的交易模式,形成了以文化艺术产品交易、文化项目股权交易、文化企业股权交易、文化品牌授权代理等囊括多项交易内容的“多层次、多主体”的大文化产权交易市场。

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地区作品著作权登记累计超300万件,数量占全国七成以上,全年艺术品拍卖总额为572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作品数量有42件,占据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易总量的75%。建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图书交易平台,拥有中国最大的国际出版物版权交易平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4.形成了五大北京文创产业发展模式

龙头平台企业带动发展模式,即一个企业的发展及其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一批企业的延伸发展。比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影视龙头企业,需要一大批配套企业的发展,仅节目后台制作一项就有不低于1000家的配套公司。

产业关联发展模式,即文创产业发展需要一个群体企业的共同发展,形成网络的联动模式。比如,动漫企业本是需要设计服务行业,又产生了对图书出版、影视动画等配套产业的需求,而影视动画本身又产生了影像制品的发行,以及这个产品的衍生产品。同时,还需要软件、网络、计算机的支撑,需要广播影视设施的支撑,需要休闲、娱乐这些产业的配合,也能够带动设计服务、新闻出版、广告会展的发展。

科技支撑发展模式。这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模式。这与中关村的科技引领作用密切相关,也与北京市科技资源高度集中密不可分。把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或者说把文化要素通过科技的手段表现出来,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

体制转型发展模式。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区,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通过文化事业发展的改革来实现的。比如说北京儿艺等,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发展激发了活力,然后产生文化产业。北京儿艺改制以后,改制当年的收入就达到2163万元,是改制以前的18倍,体制创新促进了一批产业的发展。

公共平台支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集聚区的形式来获得相关官方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公共平台支撑发展的文创产业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创新创业企业,非常依赖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支持。

5.北京文化产业“走出去”优势明显

近年来,北京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不断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方式。

搭建了文化产业对外展示交流推介平台。北京坚持面向各国主要城市开展各项对外文化活动,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工程,通过积极举办北京国际电影节、相约北京联欢活动、外交版权大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具有国际性、高规格的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动漫嘉年华等交流平台,有效扩大了中华文化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积极支持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承办世界漫画大会暨北京国际动漫周活动;开展首都原创舞台艺术剧目展演、首都原创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优秀旅游演出剧目等多元化优秀作品的展示推介活动。

加快实施文化企业“走出去”战略。借助一些重要的国际展会,把文化“走出去”纳入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内容。北京已连续举办8届文博会,文化贸易签约额累计达到4845亿元。文化艺术、图书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重点细分领域的企业通过项目合作、境外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高地的步伐也逐渐加快,成为海外中华文化传播的新窗口。中国杂技团与美国玲玲马戏团签约800场、北京天创演艺集团成功收购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四达时代开拓非洲市场、北京出版集团与欧洲著名出版企业合作。积极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歌华“文化保税区”,拓展文化“走出去”的展示交流渠道,有效促成了一批文化企业和项目实现国际交易。目前,北京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占全国的26.5%,电影出口占全国的50%,动漫网游出口占全国的60%。俏佳人、小马奔腾、万达等一批优秀文创企业在海外文化市场表现抢眼。

(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亦庄影响

1.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影响

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重点提升六大中心的地位,“价值引领中心、改革创新中心、资源配置中心、产业策源中心、服务示范中心和交流传播中心”。其中,在文化产业策源中心,要推动北京文创产业占领产业高端发展高地,要搭建面向世界的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和辐射平台,以带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努力竞争文化产业国际的主导权。北京将根据国家文化战略部署,整合首都各区县资源和利用全国资源,在市级各相关部门之间、市和区县之间、区县之间加强统筹协调和错位发展,推动首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统筹发展,实现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各区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纲领。一方面,北京需要疏解和控制一批产业,要求坚决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就地淘汰机械、印刷、造纸等产业,引导退出非科技创新型企业迁出,要求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尤其是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等产业链条长、协同发展基础好的重点领域内加强合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首都的比较优势,是北京产业结构实现高精尖转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发挥首都创新资源优势及金融等要素资源优势,其中创新资源包括科技智力资源、高科技产业资源、文化创新资源等,以北京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为核心,深化建立全产业链条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在文化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京津冀文创产业合作机制,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分工协作,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北京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遵循文化创意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特点,鼓励部分产业环节疏解转移至津冀地区更具土地及其他要素比较优势的区域,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消费市场的建设。

3.亦庄的定位与选择

亦庄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雄厚的高科技实体产业基础,已成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阵地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主阵地,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内形成了高端制造业、互联网信息产业和特色文创产业的产业体系。下一步应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北京东南大门的桥头堡和北京—大兴区—河北廊坊连接线重要节点的纽带作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高端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区内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发展,加快与京津冀地区文创产业的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形成涵盖创意产业全链条的高规格创意产业园区,发挥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开发区与其他区县文创产业发展比较

近年来,各区县依托自身资源及发展基础,以文化集聚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服务的组织机构,通过出台专项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加快重大项目引进、完善产业创新孵化体系等形式,全面加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力度。

从整体来看,功能核心区和功能拓展区成为支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远郊区县的文化产业无论是单位数量还是收入产值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小。目前,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六城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9407.2亿元,约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89.6%;上缴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92.6%的税金,达433.4亿元;从业人数100万,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的90.1%。其中海淀、朝阳、东城、西城四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最大,带动作用最明显,分布着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中心,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产业内部结构多元,易推动多产业联动发展的整体辐射力。

1.东城区古都风貌文化与现代文化产业交相辉映

一是文创产业成为全区主导产业。2013年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收入1439.1亿元,同比增长8.1%,占全区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产业整体运行平稳,发展前景广阔。东城区着力推动包括艺术品交易、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在内的重点行业发展,呈现出集聚、联动、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并在艺术品交易、戏剧演艺市场、全媒体出版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二是传统园区文化升级和历史风情创新演绎是东城区文创产业的主导特色。东城区文创产业主要集聚在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雍和园文化创意集聚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和歌华大厦。此外,还包括前门大街、南锣鼓巷、五道营、南新仓四个休闲文化街区,以及王府井、交道口、东二环、天坛演艺区、银街五大剧场集群,形成了以文化休闲、文化演艺消费为核心的文化消费产业群。

三是对胡同的保护和创意利用成为东城区的核心亮点。东城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保护遗迹,分布着近800条独具老北京特色的胡同。近年来,以创新实施风貌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重任务,东城区将创意产业有机植入胡同空间,打造了一批“胡同里的创意工厂”,如方家胡同46号和嘉城印象等,探索出一条在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前提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化胡同创意生态、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通过组织“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周、“胡同创意工厂游”等品牌活动,繁荣了胡同文化生活,培育、提升品牌影响力,东城区“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四是高效益文化企业仍以传统企业为主,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东城区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力度仍然不足。同北京市全市相比,东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较慢,收入和利润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目前,高收入文化创意单位多为传统文化商业企业,产业附加值不高,传统文化产业内部的发展尚不均衡,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均有待提升。与此同时,东城区下一步拟重点打造的出版发行文化产业——创意设计聚集区、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等符合区域资源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

2.西城区着力打造以文化金融为后盾的、多产业链并存的文创产业体系

一是西城区文创产业增长速度快,整体质量和效益高。2013年,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总计7506家,实现收入合计802.2亿元,获得利润总额为79.0亿元。其中,艺术品交易业、新闻出版业和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是西城文创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占收入总量的56.7%,是带动全区文创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是西城区以区级集聚区建设为核心,全盘推动各类文创产业发展。2013年,西城区推出了首批12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中以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为主导产业的园区4个,设计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园区3个,新闻出版为主导产业的园区1个。12个集聚区在空间上分布均匀,涵盖的产业类型丰富,体现了西城区全面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的发展思路。

三是西城区依托强大的金融产业优势,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西城区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文创企业类型及强大的金融优势,一方面,建立西城区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成功参与文化园区、文化企业、公共平台的投资建设;另一方面,将政府服务定位为一个资源整合和供需对接平台,整合区内文创、金融、技术等各类企业资源,实现与二三线城市文创产业资源、文化服务市场的多渠道链接,实现了面向本区文创企业从财政激励向金融服务、资源服务的三步转型,实现了政府引导思路的全新升级。

3.朝阳区以强劲的、全系统的文创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和核心承载区

一是朝阳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主导产业强劲。2013年,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从产业培育期过渡到了市场收益期。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330亿元,同比增长10%,北京市重点九大行业年收入均位居全市前三名,企业总数突破4.4万家。从产业结构来看,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旅游休闲娱乐业依然保持主导地位,分别实现收入463.7亿元、420.2亿元和351.9亿元,旅游、休闲娱乐业对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9%。

二是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结构多元化、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非公、港澳台及外资文化企业占该区文化企业总数的88%,实现各类经济指标占全区总量的85%以上。

三是十大文创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凸显。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特征显著。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8个,位居全市各区县之首。“传媒走廊”的文化传媒业、大山子的时尚创意业、奥运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休闲业、潘家园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业等集群的发展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中,CBD—定福庄传媒走廊为文创园区的龙头,并被选为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4.海淀区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充分体现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特征

一是海淀区的文创产业规模占据北京各区县之首,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013年,海淀区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4222.1亿元,海淀区的文化生产力和竞争力一直在北京市16个区县中占据首位,并集中了一大批优秀领军企业。在产业类别上,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和新闻出版业四大行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打造科技和文化相结合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区域共识。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占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牢牢占据着主导产业的地位。

二是海淀区加大了以文化科技孵化器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制定了《海淀区文化科技园区及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认定首批8家文化科技园区和4家产业孵化器,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促进文化科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并为清华科技园、中关村软件园等8家“海淀区文化科技园区”和动漫游戏孵化基地、厚德创新谷等4家“海淀区文化科技孵化器”进行了授牌。并通过制定虚拟科技园“一园N平台”的建设方案,打造了移动互联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意数码成果转化平台、数字化设计创新平台等一批创意经济快速转化平台,为创业者、设计师、中小企业提供将创意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平台。

三是设立了大额文创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了多支服务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基金,引进投入产业发展基金3.5亿元,引进一支规模10亿元的市属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和科技融合建设。

从总体来看,随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实施,各区县将进一步强化专业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战略,强化对于重大的文化创意项目的布局和争夺力度。相比其他区县,亦庄开发区发展文创产业相对滞后,在产业链体系的构建、产业促进政策、产业品牌度等方面,均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需要强化优势产业项目布局、强化文创产业高端集聚,实施“后发至上”的跨越式发展策略。

(四)亦庄文创产业发展外部政策环境

1.从国家到北京市层面的文创产业促进政策紧锣密鼓的出台,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发展环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自2008年以来持续快速地出台了一系列文创产业促进政策。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2014年,中央连续下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十余个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强调“要鼓励文化内容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不断创新文化业态,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提高新兴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5年,国家继续深化重点文化产业升级的发展力度,加大了文化产业领域的改革力度,已经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传媒企业开展特殊管理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国有控股上市文化企业股权激励试点办法》等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文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将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强势推动下,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已经成为国家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表2-1 文化创意产业各细分领域重点支持政策

2.北京市强化了以公共服务平台、专项政策和财政金融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政策

北京市强化以文投集团为核心的金融支撑体系,2014年,市文资办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在北京共同打造“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搭建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对接平台、文化项目孵化平台、文化企业信用评估平台、文化要素配置平台、文化金融人才聚集平台、文化金融信息传播平台六大平台,并探索文化企业信用贷款的融资新模式。首都文创产业资金从支持企业项目为主向支持公益性、公平性指导方向转变。

表2-2 北京市六大创新平台(已建与拟建)介绍

3.北京市出台了禁限目录,为开发区发展文创产业提出了一定的约束

由于开发区多年来集聚了各个行业类型、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随着国家及北京市核心功能疏解、产业禁限目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限制性政策的出台,需要加快部分传统产业业态的淘汰退出和替代产业的发展。201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包括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照明器具制造(普通照明设备),电视机制造业中非专业用阴极射线管(CRT)、等离子体(PDP)电视机制造、音响设备制造中低端音响设备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中非专业用录像机、摄像机、激光视盘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禁止新建和扩建呼叫中心,包括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中的银行卡中心,数据中心(PUE值在1.5以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等,对开发区发展相关文化装备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等提供了一定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