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产业集群的类型
3.2.1 产业集聚的一般类型
(1)按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分类
Amni根据产业集群的产业特征,将产业集群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要从事制鞋业、制衣、家具和金属等以手工艺为基础的传统产业集群(4),这类产业集群主要以生产专业化、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制度安排,以及企业合作为特征。第二类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即以R&D的高投入、风险资本的巨大收益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由于这种产业集群主要以高新技术为基础,需要复杂的知识以及对研究开发的大量投资。第三类是基于大企业的产业集群,通过高质量的培训、培育—R&D和通信设施体现区域性制度支持的重要性。这种产业集群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数量大、品种多、技术复杂等特点。
(2)按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分类
1998年联合国贸发组织秘书处根据集群内企业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企业间相互协作与网络化程度这三个标准,将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产业集群、有组织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以及出口加工区5种类型。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三种类型。一是非正式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产业前沿,工人技能水平低,企业间缺乏信任,没有共享信息的传播,集群内部竞争残酷,几乎没有合作,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几乎没有。二是有组织的产业集群。集群内许多企业都通过培训和“学徒制”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使企业的科技能力不断提高。企业间相互交流,解决共同的难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方面运用集体建设的方法。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相互之间的合作不持续,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很激烈。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都有所加强。三是创新型产业集群。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活动,有着极强的产品设计、工艺创新以及技术适应能力。并且,企业将这种能力与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集群迅速成为具有极高出口率的竞争者。集群生产联系中最突出的是众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对于复杂的单元制造,大企业都会向小企业提供技术平台,并给予指导和严密的技术审查。
(3)按产业集群的生产方式分类
Peter Knorringa和Jorg Meyer Stamer(1998)在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借鉴Markru, Msin(1996)对产业区的分类方法,把产业集群分为三类(详见表3-1)。
表3-1 产业集群的分类
资料来源:Peter Knorringa, Meyer Stamer. New Dimensions i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J].Form Clusters to Industrial Districts,1998(10)
3.2.2 产业集群的特殊类型
产业集群是一定区域的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市场与政府等一系列相互交错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结我国浙江、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北京等地高技术产业区的设立,虽然主导因素与驱动力量不同,集群的生成路径与发展也各异,但产业集群的形成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内生式、外生式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内生式传统产业集群
内生式传统产业集群是凭借本地区独特的产业专业化条件和工商传统,依靠民间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与地方政府柔性化经济行为的默契配合,在民间资本积累的推动下,获得了相对全国其他地区的“体制落差”优势的情况下形成的。浙江省产业集群是内生式集群的典范。内生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与沉淀过程,金华永康五金机械产业集群自古就流传着“黄帝铸鼎”,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唐代“奉帮裁缝”、清代的“红帮裁缝”有关,温州鹿城区鞋类产业群的制革技术传统可以从嘉靖年间加工朝廷贡品算起,这些生产知识经过代代后人的继承、发展与突破,流传至今,使这些地区成为能工巧匠的集聚地,使这些地理区域内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浸润在浓厚的产业空气中,工匠们生产时的情景随处可见,孩子们从小就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许多该产业的知识,使这些知识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识。同类工匠的地理集聚产生了竞争压力,使得技术进步、生产工艺改进等创新活动十分频繁,这些创新成果由于工匠之间地理上的靠近在区内很快地传播与扩散,营造出一种“创新—溢出”的共享文化,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兴起。
(2)外生式产业集群
外生式产业集群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投资政策、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吸引外商投资形成的产业集群。广东东莞是外生式产业集群的典范,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东莞籍海外侨胞有20多万人,港澳台胞有70多万人,这些在外地富裕起来回大陆投资的人们首选区域就是东莞。东莞地方政府抓住改革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各级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营造了一个低成本、高回报、风险小、见效快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交通、运输、通信、供水等方面形成了一流的投资硬环境。改革开放至今,东莞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00亿美元(朱佳佳,2002)。东莞的许多IT产品在全球市场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电脑磁头、电脑机箱占40%,敷铜板、电脑驱动器占30%,电容器、行输出变压器占2%,扫描仪、微型马达占25%,电脑键盘占16%,电脑主板占15%,东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资讯制造业基地之一(杨建梅等,2002),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套完善的TI产业集群。这种建立在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基础上的外商投资形成的产业集群,突破了建立在劳动力和土地等低成本要素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的局限,实现了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主要依托政府的力量和当地的科研实力,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体系健全,充满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关于这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政府的区位指向性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密集的智力资源、灵通的信息、良好的生活环境、发达的交通通信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联系功能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由技术关联关系,即由上游企业的创新技术向下游企业扩散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水平技术关联关系,即是在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间引起的模仿创新所形成的联系。这些企业间垂直、水平关系的利用,使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在创新中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缩短创新技术周期,减少创新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总之,上述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的区别在于,市场和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内生式集群大多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在当地相互合作信任的文化网络基础之上,具有较好的产业关联度和社会根植性;而外生式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则主要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制度创新、提供基础设施等条件而形成的。当然,在这里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市场力量和政府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产业集群,即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必须充分重视企业需求,考虑市场行为,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和制度环境。因此,无论是政府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无论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政府都是产业集群的间接参与者,企业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