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有羞耻心?
扫二维码 听如是道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把这四端称为人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也就是人与生俱来、本自具足的东西,是人的本性,由此引申出人性本善的性善论。遗憾的是,历史至今,性善论与性恶论一直并存。人性这四端,是否有更深刻的根源呢?
我们在管理当中也经常说,要唤醒人的良知做管理,阿米巴经营依靠的不是奖罚,而是每天觉知业绩,利用员工在好的业绩面前产生的成就感,以及在差的业绩面前产生的羞耻感,来让员工完成自我激励。靠业绩刺激员工,把差的变成好的,把好的变得更好,这已经成了风靡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但在中国企业实践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人们也在怀疑,就靠人的羞耻感,我们能改正错误吗?人的羞耻心,乃至人的良知,究竟从何而来?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只动物,比如说一条狗在路上撒尿,它会若无其事;而一个成年人,如果尿憋急了,在高速公路上不得不临时方便一下,就只能遮遮掩掩而为之。为何动物没有羞耻心,而人有羞耻心?难道动物就不知道旁边有人或者别的动物吗?动物当然知道。因为它能看到,就像一个人或一条狗冲着它吼叫,它能看到一样。
但动物看外界,比如说,它看到另一条狗或一个人冲着它吼叫,它的脑海中只会出现外面的人或者狗;而一个人发现另外一个人盯着他,脑海中绝不仅仅会出现盯着他的那个人的样子,他的心里一定还会同时出现自己的样子。他会下意识地看一看身上的衣服是不是乱了、脏了,头发是不是有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看到别人审视自己的时候,会把审视自己的人和被审视的自己一起来觉知。也即人的觉知活动是把外界和自己视为一体,而动物则不能。狗看外界就只能看外界,而不能同时觉知自己,没有这种一体感,没有这种一体的觉知能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人为什么会有羞耻感?就是因为人能通过别人来看自己,或者说,人能看到别人心目中的自己。其原因在于人的一体感,或者说人看事情的一体感,王阳明称之为“人的灵明”。
王阳明解曾子《大学》的时候,对“大人”的解释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人。我们可以看一段王阳明与其弟子的对话。
王阳明问:“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答:“尝闻人是天地的心。”
王阳明又问:“人又甚么叫作心?”
弟子答:“只是一个灵明。”
王阳明说:“可知通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王阳明这里讲的灵明,就是人的一体之心。
使人有别于万物之处,是人能把天地万物和自己视为一体,这是人的灵性所在。动物也能知,甚至有些动物还能做一些简单的思考,也有自己简单的语言,但动物的知是不会把外界和自己视为一个整体来知的。
学佛的时候,我们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条狗跑进了四面都是镜子的房间,它惊慌失措地发现四周是一条条惊慌失措的狗在盯着自己,于是它想找出口冲出去,但情急之下找不到出口,便疯狂地吼叫。结果它发现,四周全是冲着他吼叫的狗。于是它夺路狂奔,越乱越是冲不出去,只得在屋子里拼命地奔跑,逃避四周冲着它吼叫的同类,直至累倒死去。其实,所谓四周的狗都是它在镜子中成的相而已。
狗不会把它看到的狗和自己联系起来,不会把自己与外界当成一个整体。缺了这种一体感的知,缺了这份灵明,就成为畜生。
而人之为人正是因为他能够把外界和自己连为一个整体来知,看到别人能想到自己,这其实就是自知之明,或者叫人的自觉。这才是人有别于万物之处,也是人优越于动物之处,是人的灵性所在,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根据。
所以,我们在管理当中一定要相信并且开发人的自知之明和自觉性,因为这是我们人之为人的根本,失去了这一点,或者说,这一点被障碍住了,我们人就与动物无异了。
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凡是那些让大家头疼的人,或者说,总是一败涂地的人,往往都是些没有自知之明和自觉性很差的人。因为他们失去了上天给予人最宝贵的属性:一体性。看利益只看到自己,看问题只看到别人,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别人连到一起来看。
没有了这种一体感,没有了把自己和别人连到一起来看的能力,人之为人的灵性就失去了。怎么可能成功呢?怎么可能幸福呢?怎么可能心安呢?老天把人造出来,就是给了我们这份灵明来面对我们所面临的一切。丢了它,我们怎么能够很好地面对这一切?怎么很好地走完我们这一生?所以,重新把它找回来吧!
人一生的成功和幸福都在上天的设定之中,我们丢了上天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东西,才活得失败,才活得不幸福。相信上天的好生之德!相信美好的本自具足!
唤醒内在的良知,我们能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