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及技术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四节一环保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

施工节能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有利于环境、社会可接受的措施,提高施工所耗费能源的利用率。

施工节能主要是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机械设备及机具、施工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等方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1.施工节能措施

①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施工能耗非常复杂,依据施工情况来定。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必须依靠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按照“科学、务实、前瞻、动态、可操作”的原则进行,并在实施过程中全面细致地收集相关数据,及时调整相关指标,最终形成比较准确的单个工程能耗指标供类似工程参考。

根据工程特点,开工前制定能耗定额,定额应按生产能耗、生活办公能耗分开制定,并分别建立计量管理机制。一般能耗为电能,能耗较大的土木工程、市政工程等还包括油耗。

大型工程应该分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制定能耗定额,并采取不同的计量管理机制。

进行进场教育和技术交底时,应将能耗定额指标一并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计量考核。

专项重点能耗考核。对大型施工机械,如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等,单独安装电表,进行计量考核,并有相关制度配合执行。

②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国家、行业和地方会定期发布推荐、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设备、机具、产品名录,绿色施工禁止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推荐使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③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和纠正措施。

按生产、生活、办公三区分别安装电表进行用电统计,同时,大型耗电设备做到一机一表单独用电计量。

定期对电表进行读数,并及时将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目标值偏差较大或单块电表发生数据突变时,应进行专题分析并采取必要措施。

④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在编制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时,应进行施工机具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应包括:

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例如,在进行钢筋连接施工时,尽量采用机械连接,减少采用焊接连接的次数。

设备选型应在充分了解使用功率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出现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作面,科学安排施工机具的使用频次、进场时间、安装位置、使用时间等,减少施工现场机械的使用数量和占用时间。

相邻作业区应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

⑤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地热能等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节能措施中应该利用一切条件加以利用。在施工工序和时间的安排上,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另外在办公室、宿舍的朝向、开窗位置和面积等的设计上也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照射,节约电能。

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可多次使用的节能设备,有条件的项目也可以配备,作为生活热水的部分来源。

2.施工机械设备及机具的节能措施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①大型施工设备的租赁规定。为确保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大型施工设备完好及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安全运转、环境影响达标状态。具体如下:

项目部需要大型施工设备时必须先申报公司设备科,由设备科统一安排调度。

在公司设备不够或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由设备科向外单位租赁。

在征得公司同意后,项目部可提出推荐单位,在确保设备完好及安全、环境影响达标的前提下,由公司设备科出面签订合同。

向外单位租赁的设备,归入公司设备管理范围。

②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为了正确合理使用机械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完成企业施工任务,特制定本使用规定。

必须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和操作规程使用机械。

配备熟练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过专门训练,方可上岗操作。

特种作业人员(起重机械、起吊指挥、挂钩作业人员、电梯驾驶等)必须按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的要求培训和考试,取得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并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期限进行审证。

实习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实习证,在师傅的指挥下,才能操作机械设备。

在非生产时间内,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设备。

新购或改装的大型施工设备应由公司设备科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都必须标识、挂牌。

经过大修理的设备,应该由有关部门验收发给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机械使用必须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岗位责任制。

有单独机械操作者,该人员为机械使用负责人。

多班作业或多人操作的机械(如塔吊、升降机),应任命一人为机长,其余为组员。

班组共同使用的机械以及一些不宜固定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应将这类设备编为一组,任命一人为机组长,对机组内所有设备负责。

机长及机组长是机组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负责本机组设备的所有活动。

在交班时,机组负责人应及时、认真地填写机械设备运行记录。

所有施工现场的机管员、机修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保养规程,应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操作,必须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

起重机械必须严格执行“十不吊”的规定,遇六级(含六级)以上的大风或大雨、大雪、打雷等恶劣天气,应停止使用。

机械设备转场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中修、保养、更换已损坏的部件、紧固螺钉、加润滑油,脱漆严重的要重新油漆。

③机械设备安装后启用验收检测规定。

设备启用验收前,项目部必须依照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方案实施,核对基础处理、安装要求、施工位置及安全、环境影响达标等方面工作。

设备启用验收范围划分。

大型设备:40km以上塔吊(包括40km)、人货电梯、输送泵等。

中型设备:各种混凝土搅拌机、井架等。

参加大型设备启用验收,由公司设备科会同项目部技术员、机管员、安全员、设备安装人员及操作工参加,依照公司大型设备验收用表实施,做好详细记录。

中小型设备验收,由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机管员、安全员设备安装人员及操作工参加,依照设备启用验收表实施,做好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由省、市府文件规定须经省、市检测站验收的设备,一定要申报,安排时间验收,验收后将验收文件存档。

设备启用验收项目的内容:

检查起重限位、变幅限位、轿箱限位、冲顶限位;

检查机械各传动部分是否正常,各螺钉紧固是否松动;

检查各制动器,制动效果是否可靠,制动片磨损是否超标,保证制动器有效工作;

检查钢丝绳的规格及磨损和断丝情况,以及钢丝绳端头紧固情况;

检查各传动机构、机械运动处、减速箱、蜗轮箱等工作是否正常,杜绝隐患存在;

检查各变速机构、齿轮啮合部位、液力偶合器、钢丝绳、滑轮以及黄油嘴处是否加足各种润滑油;

检查塔吊路轨型号、轨距、拉杆、四组轨牌及路轨端头硬靠山是否齐全可靠完好;

检查吊具、索具等是否齐全符合标准,安全可靠;

检查塔吊、人货电梯、井架等避雷针接地装置是否装好有效;

检查各种设备电器,包括外接电器装置,电器部分验收均按行业用电规范及当地的标准,严格执行。

小型设备固定使用设备安装牢固稳定,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并搭设工棚保护设备。

大型设备的基础施工由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与设备科联系确定合理位置,按随机基础图要求、说明书,或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要求组织施工并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项目工程师要详细做好技术资料记录,并归档成册备查。特殊项目大型设备基础施工方案,由总工程师组织技术科、设备科及项目部研究确定。

机械设备使用,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保养规定。未通过验收的设备任何人不得违章开动设备,在验收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塔吊、升降机、附着式脚手架在公司与产权方共同验收合格后,应委托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使用。

④机械设备等级保养及维修规定。为使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确保机械设备对环境影响达标,延长使用寿命,应对机械设备实行单级或多级的定期保养,定期保养时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具体规定如下。

设备的定期保养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规范,必须遵循设备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磨损规律,结合使用的条件,参照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定期保养一般分为例行保养和分级保养。分级保养分三级保养,以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为主要内容。

例行保养由机操工或设备使用人员在上、下班或交接班时间进行,重点是清洁、润滑、检查,并做好记录。

一级保养由机操工或机组人员执行,主要以润滑、紧固为中心,通过检查、紧固外部紧固件,并按润滑图表加注润滑脂,加添润滑油或更换滤芯等。

二级保养由机管员协同机操工、机修工等人员执行,主要以紧固、调整为中心,除执行一级保养作业项目外,还应检查电气设备、操作系统、传动、制动、变速和行走机构的工作装置,以及紧固所有的紧固件。

各级保养均应保证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须按照规定或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如期执行,不应有所偏废。

各项目部机管员应每月督促操作工进行一次等级保养,并保存相应记录,整理汇总后备查。

机械设备的修理,按照作业范围可区分为:

小修:维护性修理,主要是解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局部损伤,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应尽可能按功能结合保养进行并做好记录。

项目修理:以状态检查为基础,对设备磨损接近修理极限前的总成,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恢复性的修理,延长大修的周期。

中修:大型设备在每次转场前必须进行检查与修理,更换已磨损的零部件,对有异议的总成部件进行解体检查,整理电器控制部分,更换已损的线路。

大修:大多数的总成部分即将到达极限磨损的程度,必须送生产厂家修理或委托有资格修理的单位进行修理。

通过定期保养,减少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振动、强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弃物作业人员及时清理回收,确保其对环境影响达标。

⑤机械设备检查规定。为了确保现场机械设备在施工中正常运转,搞好机械设备的平时维修、保养和合理使用,提高机械设备完好、使用率,杜绝重大机械事故的发生,避免一般机械事故发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特作下列检查规定。

设备检查方法:项目部机管员每月定期对本项目部的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设备检查内容:各类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是否齐全,限位开关是否可靠有效,设备接地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塔吊轨道接地线、路轨顶端止档装置是否齐全可靠;

轨道铺设平整,拉杆、压板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钢丝绳、吊索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各类设备制动装置性能是否灵敏可靠;

固定使用设备的布局搭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人货电梯限速器,附墙装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井架、人货电梯进出口处、防护棚、门搭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机械设备重要部位螺钉紧固,各类减速箱和滑轮等需要润滑部位的润滑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现场设备用电装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机械设备的清洁工作是否做好。

对查处的问题有关项目部应立即改正,并做好相应记录,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设备科。

⑥分承包单位机械设备管理方法。为了加强对分承包单位机械设备的管理,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分包方使用的机械,必须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自备机械纳入公司项目部管理范围。现场使用的机械必须标识、挂牌。

分包方借用的机械,工具必须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安全使用。自备的起重机械、人货电梯安装必须由市级认可的“起重机械安装单位”安装,投入使用前必须有市级颁发的“安装验收合格证”。

分包方自备的机械操作人员、特种工种等必须持有省、市安全生产监察局,市建委指定的培训单位的培训、考核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

项目部机管员对分包方施工设备负责监督与管理。

⑦机械设备的拆装规定。为确保大型施工设备进出场时的设备安全及人身安全,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特作如下规定。

严格按照工程专业分包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对拆装队伍进行评估,选择有资质的合格的拆装队伍(工程专业分包商评定表)。

拆装前,拆装单位必须把施工方案、资质证书、安全协议、人员名单等上报公司的设备科,项目部必须做好基础工程验收并归档备查。

办理拆装方案手续(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

拆装方案由设备科会同技术、安全科、总工室会审签署后方可进行拆装。

安装完毕后,须经公司设备科、市检测中心检验后方可投入使用。

塔吊、人货电梯的升级及附墙的安装拆卸必须由资质队伍进行,并做好相应记录。

项目部不得自己组织队伍或未经公司审批私自拆装。

⑧主要设备完好标准,混凝土搅拌机完好标准。

搅拌机技术性能良好,工作能力达到设计要求,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整机运转过程中各部分传动系统平稳,零部件齐全无异常。

传动零件润滑正常,皮带传动良好。

水泵、水管、水箱、计量标尺刻度等给水系统正常,计算正确,跳动杆使用正常。

料斗钢丝绳、绳卡符合规定要求,上料斗挂钩保险完整有效,跳动杆使用正常。

各部紧固件牢靠紧固。

齿轮箱、齿圈啮合正常,无其他异常,齿轮箱润滑油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上料斗、出料口操作轻巧,离合器间隙符合规定要求。

电线、电器箱、操作开关无漏电现象,操作方便,整机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

2)机械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施工机械设备容量选择原则是:在满足负荷要求的前提下,主要考虑电机经济运行,使电力系统有功损耗最小化。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变压器,由实际负荷系数与经济负荷系数差值情况即可认定运行是否经济,等于或相近时为经济,相差较大时则不经济。此外,根据负荷特性和运行方式还需考虑电机发热、过载及启动能力留有一定裕度(一般在10%左右),对恒定负荷连续工作制机械设备,可使设备额定功率等于或稍大于负荷功率;对变动负荷连续工作制机械设备,可使电机额定电流(功率、转矩)大于或稍大于折算至恒定负荷连续工作制的等效负荷电流(功率、转矩)。但此时需要校核过载、启动能力等不利因素。

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节电逆变式电焊机是一种通过逆变器提供弧焊电源的新型电焊机,这种电源一般是将三相工频(50Hz)交流网络电压,经输入整流器整流和滤波,变成直流,再通过大功率开关电子元件(晶闸管SCR、晶体管GTR、场效应管MOSFET或IGBT)的交替开关作用,逆变成几赫兹到几十赫兹的中频交流电压,同时经变压器降至适合于焊接的几十伏电压,后经再次整流并经电抗滤波输出相当平稳的直流焊接电流。逆变式电焊机具有高效、节能、轻便和良好的动态特性,且电弧稳定,有溶池容易控制、动态响应快、性能可靠、焊接电弧稳定、焊缝成形美观、飞溅小、噪声低、节电等特性。

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可有效提高机油的抗磨性能,减轻机油在高温下的氧化分解和防止酸化,防止积炭及油泥等残渣的产生,最终改善机油质量并降低机油消耗。由于受施工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施工机械设备的燃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果能够回收利用,既环保又节能,一举两得。国内外研究表明,现在对燃油甚至余热的回收利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合理安排工序要求进入施工现场后,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公司的技术装备能力、设备配置等情况确定科学的施工工序,并根据施工图合理编制切实可行的机械设备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施工程序,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应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制订详细、合理、可行的施工机械进出场组织计划,以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生产、生活办公临时设施的节能措施

1)存在问题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建造因受现场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多是因陋就简,往往存在下列问题:规划选址不合理,由于没有比较严格的审批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对临时设施的选址仅仅以方便施工为目的,有的搭设在基坑边、陡坡边、高墙下、强风口区域,有的搭建在地势低洼的区域,由于通风采光条件不好,场地甚至长期阴暗潮湿;保温隔热性能差、通风采光卫生条件差,职工办公、生活条件艰苦。

2)一般解决措施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建筑物的体形用体形系数来表示,是指建筑物接触室外大气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其实质上是指单位建筑体积所分摊到的外表面积。体积小、体形复杂的建筑,体形系数较大,对节能不利;体积大、体形简单的建筑,体形系数较小,对节能较为有利。

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应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季空调、冬季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消耗能量。新型墙体节能材料(如孔洞率大于25%的非黏土烧结多孔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墙板、轻集料混凝土条板、复合墙板等)具有节能、保温、隔热、隔声、体轻、高强度等特点,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以减少夏季空调、冬季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能量消耗。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3)降耗措施

(1)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除施工机械设备用电外,就是夜间施工和地下室施工的照明用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在施工进度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进行夜间施工作业,可以降低电能的消耗量。另外,地下室大面积照明均使用节能灯,以有效节约用电。所有电焊机均配备空载短路装置,以降低功耗。夜间施工完成后,关闭现场施工区域内大部分照明,仅留四周道路边照明供夜间巡视,可降低能耗,又可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生活用电

针对施工人员生活用电的特点,规定宿舍内所有照明设施的节能灯配置率为100%;办公室白天尽可能使用自然光源照明,办公室内所有管理人员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下班时关闭办公室内所有用电设备,这些都是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施工生活用电能耗的重要措施。

冬季、夏季减少使用空调时间,夏季超过32℃时方可使用空调,空调制冷温度≥26℃,冬季空调制热温度≤20℃。施工人员经常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做饭、烧水或取暖,造成比较大的能量消耗,而且造成火灾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禁止使用大功率电热器具,要求在生活区安装专用电流限流器,禁止使用电炉、电饮具、热得快等电热器具,电流超过允许范围时立即断电,并且定期由办公室人员对宿舍进行检査,若发现违规大功率电热器具,一律进行没收处理并进行相关处罚。

(3)施工用水

采用循环水、基坑积水和雨水收集等作为施工用水,均是节约施工用水和降低能耗,甚至节约施工成本的主要措施。施工车辆进出场清洗用水采用高压水设备进行冲洗,冲洗用水可以采用施工循环废水。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冲洗用水和混凝土养护用水,均可利用抽水泵将地下室基坑内深井降水的地下水抽上来进行冲洗、养护。上部施工时在适当部位增设集水井,做好雨水的收集工作,用于上部结构的冲洗、养护,也是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

(4)生活用水

节约施工人员生活用水的主要措施有:所有厕所水箱均采用手动节水型产品;冲洗厕所采用废水;所有水龙头采用延迟性节水龙头;浴室内均采用节水型淋浴;厕所、浴室、水池安排专人管理,做到人走水关,严格控制用水量;浴室热水实行定时供水,做到节约用电、用水。

(5)临时加工场

施工现场的木工加工场、钢筋加工场等均采用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周转设备料搭设,做到可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物资的投入量。

(6)临时设施的节约

现场临时设施尽量做到工具化、装配化、可重复利用化,施工围墙采用原有围墙材料进行加工,并且悬挂施工识别牌。氧气间、乙炔间、标养室、门卫、茶水棚等都可以是工具化可吊装设备。临时设施能在短时间内组装及拆卸,可整体移动或拆卸再组装用以再次利用,这将大大节约材料使用及其他社会资源。

4.施工用电及照明的节能措施

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节约电能不但能缓解国家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建筑施工现场电能浪费现象仍很严重,同时也影响安全用电。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也随之增加。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提高施工现场节能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有必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

1)提高供电线路功率因数

一般来说,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差(常用φ表示)的余弦叫作功率因数,即为cosφ,可见,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提高施工临时用电供电线路功率因数也是一项好的节电措施。

目前建筑工地供电线路功率因数普遍偏低,据调査一般都在0.6左右,甚至更低。为了提高功率因数,一方面可以从加强施工用电管理、尽量使用供电线路、布局趋于合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在供电线路中接入并联电容器,采用并联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以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2)平衡三相负载

建筑施工工地由于单相、两相负载比较多,为了达到三相负载平衡,必须从用电管理制度着手,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调查研究,根据不同用电设备,按照负荷性质分门别类,尽量做到三相负载趋于平衡。用户接电必须向工地供电管理部门书面申请(注明用电容量和负荷性质),待供电部门审批后,方能接在供电部门指定的线路上。平日不经供电部门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在线路上接电。值得一提的是,平衡三相负载是一项基本不需要付出任何经济代价便能取得较大实效的节电技术措施。

3)降低供电线路接触电阻

接触对导体件呈现的电阻称为接触电阻,目前供电线路中,大量的是铝与铝及铜与铝之间的连接增加了接触电阻,其防止铝氧化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连接之前用钢丝刷刷去表面氧化铝,并涂上一层中性凡士林,当两个接触面互相压紧后,接触表面的凡士林便被挤出,包围了导体而隔绝了空气的侵蚀,防止了铝的氧化。建筑工地上低压电源铝线与变压器低压端子连接大多不装铜铝过渡接线端子,往往将铝线直接箍在变压器铜质端子上用垫圈和螺母紧固即完。显然,因铝线与铜端子在接触处不断氧化,加之接触面积也常常不够,这样就造成接触电阻大而损耗大量电能。

近年来,一种行之有效的节电材料DG1型或DJG型电接触导电膏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节电效果,在接触表面涂敷导电膏,不仅可以取代电气连接点(特别是铝材电气连接点)装接时所需涂敷的凡士林,而且可以取代铜铝过渡接头及搪锡、镀银等工艺。

4)采用新技术、新装置来不断更新用电设备

新装置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电动机和电焊机等,从配电变压器考虑:电力变压器的功率因数与负载的功率因数及负载率有关。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最好采用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或把生产用电、生活用电与照明分开,用不同的变压器供电。这样可以在轻负载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变压器退出运行,减少变压器的损耗。同时,对旧型号变压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更新,以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产品SL7、S7、S9系列低损耗电力变压器来取代。在规划新的建筑工地变电所,亦应尽可能选用SL7、S7、S9等低损耗节能变压器。

从电动机考虑:电动机是建筑施工现场消耗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一般工地电动机所需的无功功率在总用电功率的50%以上,甚至高达总用电功率的70%。目前,建筑工地使用的电动机主要是Y系列和Y2系列,对新建项目应选用YX、Y2-E系列高效节能电动机,其总损耗平均较Y系列下降了20%~30%。

电动机的容量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状况合理选择,应选用节能产品,如Y系列节能电动机,应将被国家列为淘汰的产品电动机逐步更换为节能产品。目前,正在运行的电动机,如负载经常低于40%,则应予更换。对空载率高于60%的电动机,应加装限制电动机空载运行的装置。建筑工地使用的电动机,“Y—△”(星形—三角形)自动转换节电器能提高电动机在轻载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和功率,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电动机,经常处于轻重载交替或轻载下运行,功率因数和效率都相当低,电能损耗比较大。因此,除电动机的容量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状况合理选择外还要采取节电措施,对空载率高于60%的电动机,应加装限制电动机空载运行的装置,JDI型自动转换节电器能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功率因数和效率,节约有功电能5%~30%,降低无功损耗50%~70%;对工地用的水电、通风机,由于流量变化较大,可采用变频调速节能等措施。

另外,一些电力电容器厂研制的交流电动机就地补偿并联电容器,为进一步推广低压电动机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当前适用于低压电网节能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实用技术。

从电焊机考虑:电焊机是工地常用的电气设备,由于间断工作,很多时间处在空载运行状态,往往消耗大量的电能。电焊机加装空载自动延时断电装置,限制空载损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电措施。据统计,对17~40kV交流电焊机,加装空载自动延时断电装置后,在通常情况下,每台焊机每天按8h计算可节约有功电能5~8kV·h,节约无功电能17~25kV·h,其投资可在1~2年内从节电效益中得到补偿。

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选用绿色建材

1)使用绿色建材

选用对人体危害小的绿色、环保建材,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2)使用可再生建材

可再生建材是指在加工、制造、使用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荷的,不会明显地损害生物的多样性,不会引起水土流失和影响空气质量,并且能得到持续管理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在当地形成良性循环的木材和竹材以及不需要较大程度开采、加工的石材和在土壤资源丰富的地区使用,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的土材料等。

3)使用再生建材

再生建材是指材料本身是回收的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经过加工再生产而形成的建筑材料,如建筑垃圾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等。

4)使用新型环保建材

新型环保建材是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程度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现阶段主要的新型环保建材主要有:

①以最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代价生产传统建筑材料是对传统建筑材料从生产工艺上的改良,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如用新型干法工艺技术生产高质量水泥材料。

②发展大幅度减少建筑能耗的建材制品。采用具有保温、隔热等功效的新型建材,满足建筑节能率要求。如具有轻质、高强、防水、保温、隔热、隔声等优异功能的新型复合墙体。

③开发具有高性能长寿命的建筑材料。研究能延长构件使用寿命的建筑材料,延长建筑服务寿命,是最大的节约,如高性能混凝土等。

④发展具有改善居室生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筑材料。我们居住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有噪声、粉尘、细菌、放射性等环境危害,发展此类新型建材,能有效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如抗菌、除臭、调温、调湿、屏蔽有害射线的多功能玻璃、陶瓷、涂料等。

⑤发展能替代生产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水泥因为在其生产过程中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一直是材料研究人员迫切想找到合适替代品替代的建材,现阶段主要依靠在水泥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来实现。如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等。

2.节材措施

1)结构材料及围护材料的节材措施

根据房屋的构成和功能可以将建造房屋所涉及的各种材料归结为结构材料和围护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构成房屋的主体,包括结构支撑材料、墙体材料、屋(楼、地)面材料;围护材料则赋予房屋以各种功能,包括隔热隔声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屋建筑材料基本上是钢材、木材、水泥、砖、瓦、灰、砂、石;房屋的结构形式主要是砖混结构。砖混结构的特点是房屋的承重和保温功能都由墙体承担,因此,从南到北随着气候的变化,为了建筑保温的需要,我国房屋砖墙的厚度从24cm、37cm到49cm不等,每平方米房屋的重量也从1.0t、1.5t到近2.0t变化。这样的房屋,即使有梁柱作支撑体,也被描述为“肥梁、胖柱、重盖、深基础”的典型耗材建筑。

我国的砖混结构体系将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两个功能都赋予了墙体,致使墙体的重量增加,占到了房屋总重的70%~80%,具有重量大、耗材多的特点。可见,选择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是节约主体材料的关键,且选定的结构体系一定要使其支撑结构和围护结构的功能分开。这样,结构支撑体系只承担房屋主承重的功能,为墙体选用轻质材料创造了条件,可大幅度地减轻墙体的重量,从而减轻房屋的重量,房屋轻便可节约支撑体和房屋基础的用材。

房屋的主体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包括结构支撑体系、墙体体系和屋面体系,建筑物主体结构可以由一种或者多种材料构成。用于房屋主体的建筑材料重量大、用量多,占材料总量的绝大部分,因此,节材的重点应该抓构成房屋主体的材料,即结构的支撑材料、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等。

2)结构支撑体系的选材及相应节材措施

如前文所述,仅2012年我国钢材消耗量已达到6.46亿t,其中建筑用钢材约占65%;水泥产量也已达到17.6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5%左右。根据此水泥产量估算出的2013年我国建设工程的混凝土总消耗量约为36亿m3。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已达85.5亿m3,作为建筑材料的主体,混凝土用量约为36亿m3。仅2012年我国墙体材料生产总能力已超过12000亿块标准砖,其产量折标准砖达到9000亿块,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折标准砖达到3500亿块。

由此可以看出,要从结构支撑体系上减轻结构重量、节约建材消耗,就应该在传统结构材料的选用上做出改变。预计“到2015年,全国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10%;到2020年,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2015年再下降20%”的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应主要从建筑工程材料应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方面推广和应用节材技术。

3)混凝土节材措施

(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大幅度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砂浆生产,在减少材料损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施工质量方面有绝对优势。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和砂浆中的水泥用量。

(3)减少普通混凝土的用量,推广轻骨料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性、抗火性、隔声性好等特点。

(4)注重高强度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

高强度混凝土不仅可以提高构件承载力,还可以减小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减轻构件自重,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装修。

(5)推广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使用

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新型装配式楼盖、叠合楼盖、预制轻混凝土内外墙板和复合外墙板等,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减少现场生产作业量,节约材料,减少污染。

(6)推广清水混凝土技术

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材料,不需要其他外装饰,既节约材料又降低污染。

(7)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

据统计,工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可节约钢材、混凝土,同时减轻结构自重。

4)钢材节材措施

(1)推广使用高强钢筋

使用高强钢筋,减少资源消耗。

(2)推广和应用新型钢筋连接方法

采用机械连接、钢筋焊接网等新技术。

(3)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

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钢筋及钢构件制作前对其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减少下料不当造成的浪费。

(4)采用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

采用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减少钢筋余料的产生。

(5)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

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5)装饰装修材料

①购买装饰装修材料前,应充分了解建筑模数,尽量购买符合模数尺寸的装饰装修材料,减少现场裁切量。

②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尽量减少非整块材料的数量。

③尽量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④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避免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黏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应及时封闭。

⑤幕墙及各类预留预埋应与结构施工同步。

⑥对于木制品及木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⑦尽可能采用自黏结片材,减少现场液态黏结剂的使用量。

推广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与施工,减少后凿后补。

6)周转材料的集采措施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的材料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多次利用使用的材料,如架杆、扣件、模板、支架等。

(1)施工中的周转材料一般分为四类

①模板类材料:浇筑混凝土用的木模、钢模等,包括配合模板使用的支撑材料、滑模材料和扣件等在内。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固定钢模和现场使用固定大模板则不包括在内。

②挡板类材料:土方工程用的挡板等,包括用于挡板的支撑材料。

③架料类材料:搭脚手架用的竹竿、木杆、竹木跳板、钢管及其扣件等。

④其他:除以上各类之外,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的其他周转材料,如塔式起重机使用的轻轨、枕木(不包括附属于塔式起重机的钢轨)以及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安全网等。

(2)治理措施

①周转材料应集中规模管理。对周转材料实行集团内的集中规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更好地满足集团内多个工程对周转材料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企业与整个建筑行业的进一步融通往来奠定基础。

②加强材料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为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变过去的经验型材料收发员为新型材料管理人员,企业决策层应对材料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扩大其知识面,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较新的管理观念。

③降低周转材料的租费及消耗。要降低周转材料的租费及消耗,就要在周转材料的采购、租赁和管理环节上加强控制,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内容。

采购时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对周转材料的数量与规格把好验收关,因租金是按时间支付的,故对租用的周转材料要特别注重其进场时间。

与施工队伍签订明确的损耗率和周转次数的责任合同,这样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损耗,同时加快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并且还可以使租赁方在使用完成之后及时退还周转材料,从而达到降低周转材料成本的目的。

④选择合理的周转材料取得方式。通常情况下为免去公司为租赁材料而消耗的费用,集团公司最好要有自己的周转材料。但是某些情况下租赁也较为经济合理,故公司在使用周转材料前,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以得出较合理的选择方案:工程施工期间的长短以及所需材料的规格(一般来讲,公司自行购买那些需要长期使用且适用范围比较广的周转材料较为划算);现阶段公司货币资金的使用情况(若公司临时资金紧张,可优先选择临时租赁方案);周转材料的堆放场地问题(周转材料是间歇性、循环使用的材料,因此在选择自行购买周转材料前,应事先规划好堆放闲置周转材料的场地)。

⑤控制材料用量。加强材料管理并严格控制用料制度,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在施工过程中优先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等新型模板材料,并注重引进以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等多种新的施工技术。对施工现场耗用较大的辅材实行包干,且在进行施工包干时,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可以大大减少材料的浪费。

⑥提高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的利用率。具体措施有:项目部应在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用完毕后,立即归还租赁公司,这样既可以加快施工工期,又能减少租赁费用;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引进和探索能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严把质量关,保证在施工中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按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减少返工造成的人工和材料的浪费。

⑦做好周转材料的护养维修及管理工作。周转材料的护养和维修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钢管、扣件、U形卡等周转材料要按规格、型号摆放整齐,并且在使用后及时对其进行除锈、上油等维护工作。为不影响下次使用,应及时检查并更换扣件上不能使用的螺丝。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要在使用后按其大小、长短堆放整齐,以便于统计数量。由于周转材料数量大,种类多,故应加强周转材料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奖罚措施。在使用时,相应的负责人认真盘点数量后,材料员方可办理相应的出库手续,并由施工队负责人员在出库手续上签字确认。当工程结算后,施工队应要求把周转材料堆放整齐以便于统计数量,如果归还数量小于应归还数量,要对施工队做出相应的处罚。

⑧施工前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在多层、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多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和工具式模板支撑,并通过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来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1)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合理适用

①施工现场给水管网的布置本着“管路就近、供水畅通、安全可靠”的原则,在管路上设置多个供水点,并尽量使这些供水点构成环路,同时应考虑不同施工阶段管网具有移动的可能性。

②应制定相关措施和监督机制,确保管网和用水器具不渗漏。

2)制定用水定额

①根据工程特点,开工前制定用水定额,定额应按生产用水、生活办公用水分开制定,并分别建立计量管理机制。

②大型工程应该分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制定用水定额,并采取不同的计量管理机制。

③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用水定额指标纳入相关合同条款,并在施工过程中计量考核。

④专项重点用水考核。对混凝土养护、砂浆搅拌等用水集中区域和工艺点单独安装水表,进行计量考核,并有相关制度配合执行。

3)使用节水器具

施工现场办公室、生活区的生活用水100%采用节水器具,并派专人定期维护。

4)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收集利用系统

①施工场地较大的项目,可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回收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机具车辆清洗等;也可修建透水混凝土地面,直接将雨水渗透到地下滞水层,补充地下水资源。

②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应建立循环用水装置。

③现场混凝土养护、冲洗搅拌机等施工过程用水应建立回收系统,回收水可用于现场洒水降尘等。

2.非传统水源高效利用

1)建筑污水再生回用

根据建筑物性质不同,建筑可分为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建筑用水由室内用水和室外用水组成。按建筑用水的用途又可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其他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工艺设备用水、车辆冲洗和循环补充用水、不可预见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是关键,其基础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的水量平衡。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非传统水源利用水量平衡的指南和规范,大多沿用《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的水量平衡设计思路,以年为单位进行水量平衡设计,致使多数项目实际用水与水量平衡差异较大。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用水会不断增加,为此必须全面深入开展建筑节水工作,绿色建筑应把污水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作为重中之重,以保护自然珍贵的水资源。在建筑中建立水循环的概念,此时建议优先采用雨水,主要理由是:第一,经过就地收集处理后的雨水,特别是降雨历时内中后期雨水水质相对建筑中水较佳;第二,雨水就地收集处理,相对建筑中水经济性更优。但是,因降雨时间的不确定性,如何将日常雨水水量进行利用是难点。

2)雨水利用

(1)建筑雨水利用概述

雨水的获得是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的,同时由于水质条件较好,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水资源。雨水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的技术手段。由于对居住小区内的雨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充分利用,使得居住区内土壤中的含水率增大。雨水能涵养地表水和地下水,调节小区气候,降低了雨水管系容量负荷,即减少雨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总而言之,雨水利用的益处是很多的。

(2)建筑雨水利用现状

建筑雨水利用就是将水循环中的天空雨水以天然地形或人工方法收集、截流、储存、处理回用,供建筑及小区日常用水。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与住宅建设的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由于水资源日益枯竭而望天兴叹的生活。在较大面积的绿地及广场等地可以设置地下式蓄水池或蓄水渗透池,还可以利用人工水池、人工湖等。雨季来临时,可以将雨水存入蓄水池中,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即可用作浇洒绿地、冲洗路面、冲厕所及洗车等耗水量大而又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项目。在一些工业区,可以将雨水进一步处理,作为冷却循环用水节省小区或厂区内雨水管道的投资,在夏季即雨季用水高峰期缓解城市的供水压力,在长时间无降雨的情况下,可以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建筑雨水利用的措施

雨水利用分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前者是将雨水收集后直接回用于绿化、冲洗道路和停车场与汽车、景观用水及建筑工地用水,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降雨量全年分布不均,故直接利用往往不能作为唯一水源满足需求,一般需与其他水源一起互为备用;后者是将雨水简单处理后下渗或回灌到地下,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城区水涝危害和水体污染等。在降雨量少而且不均匀的一些地区,将雨水直接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考虑选择雨水间接利用方案。

雨水处理工艺简单:雨水水质较之中水要好得多,处理工艺简单,其杂质主要是由降水中的基本物质和流经汇水面而携带的外加杂质组成。加强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网建设,树立“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防洪避洪理念和“亲近自然、恢复自然、美化环境、分水集雨”的规划思想,在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拦蓄、利用雨水洪水。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比较:雨水利用与污水深度处理回用均可起到减少自来水用水量,降低城市引水、净水的边际费用的作用和环境保护的效果。且雨水利用能有效地减少向排水系统的排放量,节省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在城市下暴雨时,还能起到防洪减灾的积极作用。

制定相应的雨水回收利用的政策、法规。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忽视雨水回收设计与应用的实际问题,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牢固树立“雨水是资源,综合利用在先,排放在后”的理念,抓紧制定政策、法规,规定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服务业,还是居民住宅小区都要设计地下、屋顶、路面雨水回收利用等内容。

四、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1.临时用地的使用、管理和保护

临时用地是指在工程建设施工和地质勘察中,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在短期内需要临时使用,不宜办理征地和农用地转用手续的,或者在施工、勘察完毕后不再需要使用的国有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包括因临时使用建筑或者其他设施而使用的土地)。

临时用地就是临时使用而非长久使用的土地,在法规表述上可称为“临时使用的土地”。与一般建设用地不同的是,临时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土地权属,只涉及经济补偿和地貌恢复等问题。

1)临时用地范围

(1)与建设有关的临时用地

工程建设施工临时用地,包括工程建设施工中设置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新建的临时住房和办公用房、临时加工车间和修配车间、搅拌站和材料堆场,还有预制场、采石场、挖砂场、取土场、弃土(渣)场、施工便道、运输通道和其他临时设施用地;因从事经营性活动需要搭建临时性设施或者存储货物临时使用土地;架设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工程所需临时使用的土地等。地质勘探过程中的临时用地,包括建筑地址、厂址、坝址、铁路、公路选址等需要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勘察所需要临时使用的土地等。

(2)不宜临时使用的土地

临时用地应该以不得破坏自然景观、污染和影响周边环境、妨碍交通、危害公共安全为原则,下列土地一般不得作为临时用地:城市规划道路路幅用地,防汛通道、消防通道、城市广场等公用设施和绿化用地,居民住宅区内的公共用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区域内的土地,公路及通信管线控制范围内的土地,永久性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电力设施、测量标志、气象探测环境等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用林地和重点防护林地,以及其他按规定不宜临时使用的土地。

2)临时用地的管理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临时用地;尽可能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利用荒山的,不占用耕地;可利用劣地的,不占用好地;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临时用地期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使用临时用地应遵循依法报批、合理使用、限期收回的原则。临时用地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工期较长的,一般不超过3年,因工期较长确需延长期限的,须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延期用地手续。

(2)临时用地的管理内容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临时用地特别是取、弃土方案,针对项目性质、地形地貌、取土条件等来确定取、弃土用地控制指标,并据此编制土地复垦方案,纳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内容。对于生产建设过程中被破坏的农民集体土地复垦后不能用于农业生产或恢复原用途的,经当地农民集体同意后,可将这部分临时用地由国家依法征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探索建立临时用地监理制度,加强用地批后监管。用地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临时用地的批准用途和性质;不得擅自变更核准的位置;不得无故突破临时用地的范围;不得擅自将临时用地出卖、抵押、租赁、交换或转让给他人;不得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影响城市建设规划、市容卫生,妨碍道路交通,损坏通信、水利、电路等公共设施;不得堵塞和损坏农田水系配套设施。

3)临时用地保护

(1)合理减少临时用地

在环境与技术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避开传统的、落后的施工方法,例如,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尽量采用顶管、盾构、非开挖水平定向钻孔等先进绿色施工综合技术及应用的施工方法,避免传统的大开挖,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深基坑的施工应考虑设置挡墙、护坡、护脚等防护设施以缩短边坡长度。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对深基坑的边坡坡度、排水沟形式与尺寸、基坑填料、取弃土设计等方案进行比选,可避免高填深挖。尽量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来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认真勘察,引用计算精度较高以及合理、有效且方便的理论计算,制订最佳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

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临时用地数量,施工便道、各种料场、预制场要结合工程进度和工程永久用地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公共用地范围内。在充分论证取土场复垦方案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施工场地、取土场地点、取土数量和取土方式,尽量结合当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避免大规模集中取土,并将取、弃土和改地、造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工业废料、建筑废渣填筑,减少取土用地。

在桥梁设计中宜采用能够降低标高的新型桥梁结构,降低桥头引线长度和填土高度。充分利用地形,认真进行高填路堤与桥梁、深挖路堑与隧道、低路堤和浅路堑等施工方案的优化,在道路建设中建设单位可以采取线路走向距离最短与控制路基设计高度等措施,优选线路方案以减少占用土地的数量和比例。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环保

红线外临时占地要重视环境保护,不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并保持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和林地的方案,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和林地,要尽量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少占用耕地和林地。对确实需要临时占用的耕地、林地,考虑利用低产田或荒地便于恢复,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

建设工程临时性占用的土地,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结束后不会自行消失,而是需要人为地通过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来消除。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用地单位为土地复垦责任人,应履行复垦义务。取土场、弃土(渣)场、拌和场、预制场、料场以及当地政府不要求留用的施工单位临时用房和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原则上界定为可复垦的土地。对于可复垦的土地,复耕责任人要按照土地复垦方案和有关协议,确定复垦的方向、复垦的标准,在工程竣工后按照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履行复垦义务。

清除临时用地上的废渣、废料和临时建筑、建筑垃圾等,翻土且平整土地,造林种草,恢复土地的种植植被。对占用的农用地仍复垦作农田地,在对临时用地进行清理后,对压实的土地进行翻松、平整,适当布设土埂,恢复破坏的排水、灌溉系统。施工单位临时用房、料场、预制场等临时用地,如果非占用耕地不可,用地单位应在使用硬化前,要采取隔离措施将混凝土与耕地表层隔离,便于以后土地的复垦。因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用地单位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耕作层剥离”,及时将耕作层的熟土剥离并堆放在指定地点,集中管理以便用于土地复垦、绿化和重新造地,以缩短耕地熟化期,提高土地复垦质量,恢复土地原有的使用功能,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特别是施工工地的生活区),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兴建绿化。

2.临时用地指标规划

为强化对临时用地的保护,在满足对环境保护以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用地的废弃地和死角,使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并严格规范临时用地指标,即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1)生产性临时设施

①临时加工厂面积参考指标见表1-1。

表1-1 临时加工厂面积参考指标

②现场作业棚面积参考指标见表1-2。

表1-2 现场作业棚面积参考指标

③现场机运站、机修间、停放场所面积参考指标见表1-3。

表1-3 现场机运站、机修间、停放场所面积参考指标

说明:①露天或室内视气候条件而定,寒冷地区适当增加室内存放。

②所需场地包括道路、通道和回转场地。

2)仓库面积参考指标

仓库面积参考指标见表1-4。

表1-4 仓库面积参考指标

在设计仓库时,除确定仓库面积外,还要正确地确定仓库的平面尺寸,即仓库的长度应满足装卸货物的需要或保证一定长度的装卸面,如钢筋仓库就应该是长条状的。

3)行政、生活福利临时建筑

行政、生活福利临时建筑为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所使用的临时性行政管理和生活福利建筑物,临时建筑物的面积参考指标见表1-5。

表1-5 临时建筑物的面积参考指标

说明:资料来源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调查报告、原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资料及其他调查资料、建筑施工手册。

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①临时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应既方便生产管理又方便生活,因陋就简、勤俭节约,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用地和对施工用地的保护,现场布置应紧凑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既不占或少占农田,而且还便于施工管理。

②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场内尽量布置环形道路,使道路畅通,运输方便,各种材料仓库依道路布置,使材料能按计划分期、分批进场。

③为了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使用,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路和管线等现有设施为施工服务;临时构筑物、道路和管线还应注意与拟建的永久性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结合建造,并且临时设施应尽量采用装配式施工设施以提高其安拆速度。

④科学合理地确定并充分利用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为便于工人生产和生活,施工区和生活区宜分开且距离要近,平面图布置应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消防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施工总平面布置内容

①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和等高线,全部地上、地下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还有各种管线、测量的基准点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全部拟建的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铁路、公路、地上地下管线和其他设施的坐标网。

②整个建设项目施工服务的施工临时设施,其包括生产性施工临时设施和生活性施工临时设施两类。

③所有物料堆放位置与绿化区域位置,围墙与人口位置等,施工运输道路,临时供水、排水管线,防洪设施,临时供电线路及变配电设施位置;建设项目施工必备的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设施布置。

3)临时设施的搭建与管理

(1)临时设施的施工

①临时设施建设,可利用施工现场原有的安全的固定建筑,也可以自建。自建的临时设施使用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必须确保临时设施的结构安全和其他方面的安全。

②临时设施的宿舍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不得设置在挡土墙下、围墙下、傍山沿河地区、雨季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段等处,也不得设置在沟边、崖边、江河岸边、泄洪道旁、强风口处、高墙下、已建斜坡和高切坡附近等影响安全的地点,要充分考虑周边水文、地质情况,以确保安全可靠。

③临时宿舍不得设置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

④临时设施的宿舍选址应在在建建筑物的坠落半径之外。如因场地所限局部位于坠落半径之内的,必须进行技术论证,提出可靠防护措施。如无法确保安全或场地不具备搭设条件的,应外借场地搭设或租房安置。现场生活区应实行封闭管理,与作业区、周边居民保持有效隔离。

⑤生活、办公设施应当与周边堆放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垃圾、施工围墙以及毗邻建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⑥施工现场的临时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有条件的地方,厕所应为水冲式,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⑦有条件的话宿舍区应设置排水暗沟,经排污批准后与市政管线连接。

⑧严禁在外电架空线路正下方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

⑨临时设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2)组装式临时活动房屋施工要求

①施工单位使用组装式临时活动房屋的,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检测合格证书。施工单位自建临时设施选用的,其材料应符合安全使用和环境卫生标准。

②出租或销售装配式活动房屋的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或拆除作业时,应与建筑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建设或拆除前应编制建设或拆除方案,方案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中应接受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应按照相应规范、标准要求对其进行监理,发现隐患时应及时要求安装或拆除单位进行整改。

③自建临时设施(含出租、购买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在工程开工前建成。

④自建临时设施(含出租、购买装配式活动房屋)的建筑施工单位在建设完成后,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内部有关部门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临时设施不得投入使用。

⑤建筑施工企业自行建设或拆除临时设施,应组织专业班组进行建设或拆除,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指导。

(3)基本制度和职责

①施工总包单位对宿舍等生活设施管理负总责。对依法分包的,应在分包合同中载明宿舍等生活设施的管理条款,明确各自责任。

②施工现场应建立生活设施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考核制度,并落实专(兼)职治安、防火和卫生管理责任人。

③建立健全临时设施的消防安全和防范制度。

④建立卫生值日、定期清扫、消毒和垃圾及时清运制度,根据工程实际设置一定数量的专职保洁员,负责卫生清扫和保洁。生活区应采取灭鼠、蚊、蝇、蟑螂等措施,并应定期投入和喷洒药物。

(4)临时设施的运行管理

①施工作业区内不得设置小卖部、小吃部等设施。严禁使用钢管、三合板、竹片、毛竹、彩条布等材料搭设简易工棚。

②为方便职工确需设置小卖部的,小卖部必须设在生活区,并纳入施工单位项目部的后勤管理。小卖部的设置应与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共同设计、共同施工。

③宿舍内应统一配置清扫工具、电灯等必要的生活设施。

④宿舍用电应当设置独立的漏电、短路保护器和足够数量的安全插座,明线必须套管。宿舍内电器设备安装和电源线的配置,必须由专职电工操作,不允许私搭乱接。宿舍内(包括值班室)严禁用煤气灶、煤油炉、电饭煲、热得快、电炒锅、电炉等器具。

⑤宿舍区应置开水炉、电热水器或饮用水保温桶等。

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宿舍区应设置文体活动室,配备电视机、书报、杂志等文体活动设施、用品。

⑦保持临时宿舍周围的卫生和环境整洁安全,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⑧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或容器),不得有污水、散乱垃圾等蚊蝇滋生地。生活垃圾与施工垃圾应分类堆放。

(5)监督管理

①建设单位(业主)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等有监督管理的义务。

②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理单位和监理有义务和责任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

③建设单位(业主)和建筑施工单位违规建造临时设施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受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有权下达对不符合要求的临时设施进行整改和强制拆除重建的通知。

④因建筑施工单位违规搭设临时设施,或不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的,由此而造成的事故由建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负责。

⑤检验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造的临时设施的设计、施工与布置是否安全、规范、合理。

五、环境保护

1.扬尘控制

建筑施工是产生空气扬尘的主要原因。施工中出现的扬尘主要来源于:渣土的挖掘和清运,回填土、裸露的料堆,拆迁施工中由上而下抛洒的垃圾、堆存的建筑垃圾,现场搅拌砂浆以及拆除爆破工程产生的扬尘等。扬尘的控制应该进行分类,根据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1)扬尘污染的治理技术

(1)挡风抑尘墙

挡风墙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按照实施现场环境风洞试验结果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开孔率和不同孔形组合的挡风抑尘墙,使流通的空气(强风)从外通过墙体时,在墙体内侧形成上、下干扰的气流以达到外侧强风,内侧弱风,外侧小风,内侧无风的效果,从而防止粉尘的飞扬。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挡风抑尘墙由独立基础、钢结构支撑、挡风板三部分组成。

料堆起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料堆场表面的静态起尘;另一类是在堆取料等过程中的动态起尘。前者主要与物料表面含水率、环境风速等关系密切,后者主要与作业落差,装卸强度等相关联。

挡风墙是一种有效的扬尘污染治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当风通过挡风抑尘墙时,墙后出现分离和附着并形成上、下干扰气流来降低来流风的风速,极大地降低风的动能,减少风的湍流度,消除风的涡流,降低料堆表面的剪切应力和压力,从而减少料堆起尘量。一般认为,在挡风板顶部出现空气流的分离现象,分离点和附着点之间的区域称为分离区,这段长度称为尾流区的特征长度或有效遮蔽距离。挡风抑尘墙的抑尘效果主要取决于挡风板尾流区的特征长度和风速。风通过挡风抑尘墙时,不能采取堵截的办法把风引向上方,应该让一部分气流经挡风抑尘墙进入庇护区,这样风的动能损失最大。挡风抑尘墙在露天堆场使用时,一般要考虑三个主要问题,即设网方式、设网高度和与堆垛的距离。

①设网方式。通常有两种设网方式,主导风向设网和堆场四周设网。采用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堆场大小、堆场形状、堆场地区的风频分布等因素。

②设网高度。与堆垛的高度、堆场大小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个具体工程来说,要根据堆场地形、堆垛放置方式、挡风抑尘墙及其设置方式,计算出网高与堆垛高度、网高与庇护范围的关系,结合堆场附近的环境质量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堆场挡风抑尘墙的高度。

③与堆场堆垛的距离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在设网后的一定距离内有一个低风区,减速效果会增加,因此挡风抑尘墙应该距离堆场堆垛一段最佳距离。对于由多个堆垛组成的堆场而言,可以视堆场周围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一般可以在堆场堆垛边上设置挡风抑尘墙。

(2)绿化防尘

树木能减少粉尘污染的原因,一是由于其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慢,气流中携带的大粒粉尘的数量会随之下降。二是由于树叶表面的作用,树叶表面通常不平,有些具有茸毛且能分泌油脂及汁液,因此,可吸附大量粉尘。此外树木枝干上的纹理缝隙也可吸纳粉尘。不同种类的植物滞尘能力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叶片宽大、平展、硬挺、叶面粗糙、分泌物多的植物滞尘能力更强。植物吸滞粉尘的能力与叶量的多少成正比。控制道路施工场地的扬尘污染,还可采用先进的边坡绿化技术。

①湿式喷播技术。该技术是以水为载体的植被建植技术,将配置好的种子、肥料、覆盖料、土壤稳定剂等与水充分混合后,再用高压喷枪射到土壤表面,能有效地防止种子被冲刷。而且在短时间内,种子萌发长成植株迅速覆盖地面,以达到稳固公路边坡和美化路容的目的,其优点在于适用范围广,不仅可在土质好的地带使用,而且也适用于土地贫瘠地带,对土地的平整度无严格要求,特别适合不平整土地的植被建植,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冲刷,避免种子流失。

②客土喷播技术。该技术将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的基质材料混合胶结材料喷附在岩基坡面上,在岩基坡面上创造出宜于植物生长硬度的、牢固且透气、与自然表土相近的土板块,种植出可粗放管理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生态。广泛适用于岩石面和风化岩石面;传统喷播植草与简单的三维网喷播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客土喷播可以改善边坡土质条件,水、土、肥均可以保持,绿化效果非常好。其缺点是成本高,进度慢。

③抑尘剂抑尘。采用化学抑尘剂抑尘是一种目前比较有效的防尘方法。该法具有抑尘效果好、抑尘周期长、设备投资少、综合效益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是今后施工场地抑尘的发展方向。

粉尘的沉降速度随粉尘的粒径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设法增加粉尘的粒径和密度是控制扬尘的有效途径。使用抑尘剂可以使扬尘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增大扬尘颗粒的密度,加快扬尘颗粒的沉降速度,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扬尘。抑尘机理通常是采用固结、润湿、凝并三种方式来实现。固结就是使需要抑尘的区域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表面以抵抗风力等外力因素的破坏。润湿是使需要抑尘的区域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时扬尘颗粒密度必然增加,其沉降速度也会增大。凝并可使细小扬尘颗粒凝聚成大粒径颗粒达到快速沉降的目的。

目前有的化学抑尘剂产品大致可分为湿润型、粘结型、吸湿保水型和多功能复合型,其中功能单一的居多。随着化工产品的迅速发展,各种表面活性剂、超强吸水剂等高分子材料广泛的应用,抑尘剂的抑尘效率将不断提高,新型抑尘剂也会层出不穷。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许多城市空气质量已有所改善,但颗粒物污染指数仍然非常严重。

2)扬尘的治理措施及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绿色施工导则》的相关内容,针对扬尘污染的治理,一些省、市已出台了地方法规,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方案确定前,建设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对可能造成周围扬尘污染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纳入施工组织设计。

(2)控制过程中的粉尘污染

工程开挖施工中,表层土和砂卵石覆盖层可以用一般常用的挖掘机械直接挖装,对岩石层的开挖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或者采用凿裂法适当辅以钻爆法施工,降低产尘率;湿法作业。凿裂和钻孔施工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

(3)建筑工地周围设置硬质遮挡围墙

①要保证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每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因此,工地周边必须设置一定高度的围蔽设施,且保证围墙封闭严密,保持整洁完整。工程脚手架外侧采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全封闭,封闭高度要高出作业面,并定期对立网进行清洗,发现破损立即更换。为了防止施工中产生飞扬的尘土、废弃物及杂物飘散,应当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栏,或使用密目式网覆盖;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②另外,为保证在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及外挂密目网。

(4)施工车辆控制

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的施工车辆通常会污损场外道路。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例如,散装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渣土等,不应装载过满,且车厢应确保牢固、严密,以避免物料散落造成扬尘。运输液体材料的车辆应当严密遮盖和有围护措施,防止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施工运输车辆不准带泥驶出工地,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以便车辆驶出工地前进行轮胎冲洗。

(5)场地处理

施工场地也是扬尘产生的重要因素,需要对施工工地的道路和材料加工区按规定进行硬化,保证现场地面平整、坚实无浮土。对于长时间闲置的施工工地,施工单位应当对其裸露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扬尘产生。

(6)清拆建筑控制

①清拆建筑物、构筑物时容易产生扬尘,需要在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准备。例如,当清拆建筑物时,应当对清拆建筑物进行喷淋除尘并设置立体式遮挡尘土的防护设施;当进行爆破拆除时,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措施。另外,还要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当气象预报风速达到4级以上时,应当停止房屋爆破或者拆除房屋。

②清拆建筑时,还可以采用静性拆除技术降低噪声和粉尘,静性拆除通常采用液压设备、无振动拆除设备等无声拆除设备拆除既有建筑。

(7)其他措施

灰土和无机料拌合时,应采用预拌进场,碾压过程要洒水降尘。在场址选择时,对于临时的、零星的水泥搅拌场地应尽量远离居民住宅区。装卸渣土、沙等物料严禁凌空抛撒,严禁从高处直接向地面清扫废料或者粉尘。建筑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拆除工地围墙、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四周环境清理干净、整洁。对于市政道路、管线敷设工程施工工地,应对淤泥渣土采取围蔽、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当工程完工后,淤泥渣土和建筑材料须及时清理。

2.噪声与振动控制

1)相关原理

绿色施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实施中需要体现对人类本身的关怀,人类环保需求的提高要求对施工噪声进行主动性管理。施工噪声对周边影响是从噪声源制造噪声开始,经过一定的传播路径,最后到达接受者处并对其产生影响。能量发生后,在传播中有所损耗,再作用于接受者。绿色施工需要符合生态原则,首先就要从来源上减小甚至消除噪声的发生,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尽量增大其损耗,而考虑到绿色施工中重视人的因素,在必要的时候需对接受者处理即构建噪声伤害的最后屏障,吸收或反射噪声能量。

施工中的噪声来自于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爆破工作、人员嘈杂和材料转移中的噪声,而其中最主要的为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本文以施工中各阶段使用的施工设备为主线进行施工噪声的管理。

施工噪声管理从来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环节来进行控制,如图1-2所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具体针对哪一环节,采取何种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果、噪声影响范围、施工过程要求等,采用较满意的噪声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或程度上减小噪声的危害,都符合绿色施工的目的。

图1-2 噪声控制措施

2)噪声控制方法

施工噪声控制从噪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个方面开展,主要围绕施工机械开展,绿色施工的实施不是某些局部性的尝试,而是一个全过程的整体概念,以下归纳了一般性的控制方法,并辅以了一定的管理制度。

(1)控制噪声源

控制了噪声源,就从源头上消灭或降低了噪声。在施工环境下噪声源主要指的是现场的施工机械,对噪声的控制在于对这些施工机械的管理。主要为两个途径,一种是对机械的改造及养护,一种是机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机械改造和养护方面,是从噪声源本身入手。将机械改造成低声强的设备并进行妥善的后期养护,从根源上减少噪声的产生。

①技术升级。这是一种从源头入手进行治本的措施,一些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对施工中必须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技术升级,降低噪声源的发声功率和辐射功率,从而在原施工的基础上大大减轻噪声的危害。

②设备振动处理。设备振动是噪声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施工机械的选择过程中选择弱振动的机器能减少噪声的干扰,或者配置与设备配套的防振垫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③机器的妥善保养及零件维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摩擦噪声愈来愈严重,妥善保养不仅能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也能降低噪声污染的程度。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磨损造成整个系统的衔接不畅也会产生噪声,及时更换损坏的常用零件,是保证系统运行顺畅、噪声防治的良方。

④对设备加装防音罩。采用防音板材的包裹达到隔音降噪的目的,是对噪声源外层的防护。例如对于施工中常用的另一主要动力设备——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普遍是利用加装防音罩而进行降噪。

机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一方面指的是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另一方面指的是施工中使用施工机械的地点和时间。

①改良施工方法。在满足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约束的情况下,对同一分部分项工程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相应也会配套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综合其他方面的绿色要求,选择其中噪声影响最小的。

②施工机械的时间地点布置指的是根据声波衰减的原理将某些固定的噪声源如钢筋、木材加工场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点处,甚至进行现场外作业,在工厂、车间中加工;运输车辆的噪声污染具有活动性、影响范围大的特点,合理规划建筑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运行路径和时间的管理制度;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以《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5—2011)为底线,并尽量安排施工机械进行白昼(6:00~22:00)施工。

(2)传播途径上的控制

在噪声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传播途径上采取阻隔作用,利用吸声、隔声和消声的原理设置隔离措施,减少噪声污染。吸声是利用材料(软木板、矿渣棉、毛毡等)或者结构(穿孔共振、微穿孔板、薄板共振结构)吸收声音的反射来降低噪声;在传播途径的正中设置隔声结构,分为单层和双层两种,由于隔声性能遵循“质量定律”,越为密实厚重的材料隔声效果越好,常采用的包括砖、钢筋混凝土、钢板、厚木板、矿棉被等,目前常应用于强噪声设备的隔噪;隔振就是阻碍振动的能量向外传播,装置主要包括弹簧、隔振器和隔振垫等,用于装置的材料为软木、矿渣棉和玻璃纤维等;阻尼就是用利用摩擦原理使得金属板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失掉,达到抑制振动的目的,从噪声的辐射方面大幅削减其能量。

全封闭技术以及各种阻尼、隔音材料在施工机械上的使用,是降低施工中噪声对周边影响的利器。

(3)接受者的防护管理

接受者的防护管理主要指的是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保护,例如,给在高噪声声源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其进行防护。

除此以外,就是通过加强管理消除不必要的噪声,有些施工过程噪声的产生多数为人为因素,如模板、脚手架运输、搭设、紧固、拆除等转运拼搭性工作,应要求施工人员做到轻拿轻放;塔吊指挥、夜间施工等现场语音传递为施工人员配备对讲机设备并禁止人员无故大声喧哗;关于施工机械管理等要求在闲置时关机,运输车辆禁止无故鸣笛等。

有了措施还要有措施效果的检测监督,建立噪声的监测纠偏机制,派专人长期监测,及时了解施工现场噪声值的波动,在施工场地噪声记录表上记录测量结果,见表1-6。

表1-6 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

3.光污染控制

1)城市光污染的来源

光污染是人们新近意识到的一种环境污染,这种污染通过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境造成不良影响,它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有时人们按光的波长分为红外光污染、紫外光污染、激光污染及可见光污染等。

“光污染”已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环境污染源,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城市建设中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随着夜景照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功率高强度气体放电(HID)光源的广泛采用,使夜景照明亮度过高,形成了“人工白昼”;施工过程中,夜间施工的照明灯光及施工中电弧焊、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等也是光污染的重要来源。

2)光污染的危害

光污染虽未被列入环境防治范畴,但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越来越清晰,这种危害在日益加重和蔓延。在城市中玻璃幕墙不分场合的滥用,对人员、环境及天文观察均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成为建筑光学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首先,光的辐射及反射污染严重影响交通,街上和交通路口一幢幢大厦幕墙,就像一面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对车辆和红绿灯进行反射,光进入快速行驶的车内造成人突发性暂时失明和视力错觉,瞬间遮挡司机视野,令人感到头晕目眩,危害行人和司机的视觉功能而造成交通事故;建在居住小区的玻璃幕墙给周围居民生活也带来不少麻烦,通常幕墙玻璃的反射光比太阳光更强烈,刺目的强烈光线破坏了室内原有的气氛,使室温增高,影响到居民正常的生活,在长时间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头昏目眩、失眠、心悸、食欲下降、心绪不宁、神经衰弱及视力下降等病症,造成人的正常生理及心理发生变化,长期照射会诱使某些疾病加重。玻璃幕墙容易污染,尤其是大气含尘量多、空气污染严重、干燥少雨的北方广大地区玻璃蒙尘纳垢难看,有碍市容。此外,由于一些玻璃幕墙材质低劣、施工质量差、色泽不均匀、波纹各异,光反射形成杂乱漫射,这样的建筑物外形只能使人感到光怪离奇,形成更严重的视觉污染。

其次,土木工程中钢筋焊接工作量较大,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强光会对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电焊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这些都属于热线谱。当这些光辐射作用在人体上时,机体组织便会吸收,引起机体组织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导致人体组织内发生急性或慢性的损伤。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在焊接过程中,如果眼部受到强烈的红外线辐射,便会立即感到强烈的灼伤感和灼痛感,发生闪光幻觉。长期接触可能造成红外线白内障、视力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电焊弧光的可见光线的强度大约是肉眼正常承受光度的一万倍,当可见光线辐射人的眼睛时,会产生疼痛感,看不清东西,在短时间内失去劳动能力。电焊弧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光化学作用,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造成损害。皮肤受到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后,可引起皮炎、弥漫性红斑,有时出现小水泡、渗出液,有烧灼感、发痒症状。如果这种作用强烈时还伴有全身症状:头痛、头晕、易疲劳、神经兴奋、发烧、失眠等。紫外线过度照射人的眼睛,可引起眼睛急性角膜炎和结膜炎,即电光眼炎。这种现象通常不会立刻表现出来,多数在被照射后4~12天发病,其症状是出现两眼高度畏光、流泪、异物感、刺痛、眼睑红肿、痉挛并伴有头痛和视物模糊。

另外,由于我国基础建设迅速开展,为了赶工期,夜间施工非常常见。施工机具的灯光及照明设施在晚上会造成强烈的光污染。

3)光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城市的光污染问题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多年前就开始着手治理光污染。随着光污染的加剧,我国在现阶段应该大力宣传光污染的危害,以便引起有关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防治光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由于我国长期缺少相应的污染标准与立法,因而不能形成较完整的环境质量要求与防范措施,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必要的法律和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而且应组织技术力量对有代表性的光污染进行调查和测量,摸清光污染的状况,并通过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来判断是否造成了光污染。在施工图审査时就需要考虑光污染的问题,总结出防治光污染的措施、办法、经验和教训,尽快地制定我国防治光污染的标准和规范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在施工中灯具的选择应以日光型为主,尽量减少射灯及石英灯的使用,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内。

在施工组织计划时,应将钢筋加工场地设置在距居民和工地生活区较远的地方。若没有条件,应设置采取遮挡措施,如遮光围墙等,以避免电焊作业时,消除和减少电焊弧光外泄及电气焊等发出的亮光,还可选择在白天阳光下工作等施工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在规范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套筒连接。

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办法

我国相关建设部门针对施工现场的污水也采取了一定的处理办法,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污水排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②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③工地厕所的污水应配置三级无害化粪池,并接市政管网的污水处理设施,或使用移动厕所,由相关公司集中处理。

④工地厨房的污水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动、植物油必须先除去才可排放,否则将使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增加,从而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作用,这对水生物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动、植物油凝固并混合其他固体污物更会对公共排水系统造成阻塞及破坏。一般工地厨房污水应使用三级隔油池隔除油脂,常见的隔油池有两个隔间并设多块隔板,当污水注入隔油池时,水流速度减慢,使污水里较轻的固体及液体油脂和其他较轻的废物浮在污水上层,并被阻隔停留在隔油池里,而污水则由隔板底部排出。

⑤凡在现场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设置沉淀池,污水流经沉淀池沉淀后可进行二次使用,对于不能二次使用的施工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建筑工程污水包括地下水、钻探水等,含有大量的泥沙和悬浮物,一般可采用三级沉降池进行自然沉降,污水自然排放,大量淤泥由人工清除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⑥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同时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对于机修含油废水一律不直接排入水体,集中后通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出水中的矿物油浓度需要达到5mg/L以下,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2)防治措施

以《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为中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依据,针对施工中水污染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具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见表1-7和表1-8。

表1-7 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L)

表1-8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L)

续表1-8

续表1-8

施工期间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监控地下水变化趋势,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并与市政管网连接,且不能二次使用的施工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保护地下水环境,可以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同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并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施工前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抽水试验或计算,以正确估计可能的涌水量、漏斗降深及影响范围。

施工过程中,观测周围地表沉降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降,影响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不能随意排放,不能任其流出施工区域污染环境。

5.土壤保护

制约土壤保护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的人口膨胀,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减少人口压力,故针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及时防止土壤环境的恶化,我国一些地区积极响应《绿色施工导则》的节地计划,并明确规定在节地方面,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黏土砖,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并保护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另外,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绿色施工导则》在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等方面还明确制定了如下措施:

①保护地表环境,必须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②保证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③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④施工后应恢复被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对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在城市施工时如有泥土场地易污染现场外道路时,可设立冲水区,用冲水机冲洗轮胎,防止污染施工外部环境。修理机械时产生的液压油、机油、清洗油料等废油不得随地泼倒,应收集到废油桶中统一处理。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限制或禁止黏土砖的使用,降低路基并充分利用粉煤灰,毁田烧砖是利益的驱动,也是市场有需求的后果。节约土地要从源头上做起,即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建筑业以新型节能的墙体材料代替实心黏土砖,让新型墙体材料占领市场。

推广降低路基技术,节约公路用地,修建公路取土毁田会对农田造成极大的毁坏,有必要采用新技术来降低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耗费。我国火力发电仍占很大比例,加上供暖所产生的工业剩余粉煤灰总量极大,这些粉煤灰需要占地堆放,如果将这些粉煤灰用于公路建设将是一个便于操作、立竿见影的节约和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好方法。

6.建筑垃圾控制

1)建筑垃圾现状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的总称。在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主要有砌砖块、砂浆、混凝土、钢材、木材、包装纸等。

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的排放总量约15.5亿t~24亿t,占城市垃圾的比例为40%。《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产业发展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超过15亿t,当前约有20多家相对专业的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2)建筑垃圾的分类及组成

(1)分类

按照来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垃圾五类。建筑垃圾的组织成分很复杂,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成分不一样,但其基本组成主要是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其具体成分如图1-3所示。

图1-3 建筑垃圾的分类

(2)组成

调查表明,建筑施工垃圾主要由碎砖、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组成,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表1-9列出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的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垃圾量。

表1-9 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建筑施工垃圾的组成比例和单位建筑面积产生垃圾量

数据来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3)建筑垃圾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1)各类建筑垃圾的产生原因

①碎砖块的来源。施工技术人员在砌砖前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造成施工人员随心所欲地施工,从而产生错误的砌筑方法或造成返工;工人技术达不到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或砌筑不当;采购的砌块质量有问题。

②砂浆废料的来源。砌筑时产生的脚底料或没用完的剩料;装饰装修时产生的脚底料或没用完的剩料;返工时产生的不能用的废料;工人不注意节约造成的砂浆浪费。

③混凝土废料的来源。现场加工混凝土时,混凝土在搅拌、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模板安装不合适造成的跑浆、涨模等情况;工人浇捣操作不当引起的混凝土浪费;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管里剩余的混凝土及机械操作误差引起的混凝土浇筑不到位;混凝土浇筑不合格造成的返工及所需混凝土量计算不对造成的过剩。

④钢材废料的来源。工人由于责任心不强,在绑扎钢筋或安装模板时不爱惜材料造成的浪费;技术人员在下料时没能充分利用钢筋的长度;加工钢筋时剩余的钢筋;由于返工造成的钢筋弯曲变形而不能再用的钢材。

⑤桩头废料的来源。浇筑承台前的破桩头;试桩及不合格桩的拆除;预制桩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桩头破坏产生的废料。

⑥木材废料的来源。因支设模板所产生的木料垃圾;制作木模板时产生的废料;木材的保护不周引起的腐烂;工人操作不当产生的废料。

⑦包装材料废料的来源。购买建筑材料时所附带的包装材料没有得到回收处理引起的材料浪费。

⑧屋面材料废料的来源。施工人员没有预算好所用的量而造成进货过多;施工过程中工人由于自身技术或者环保意识不足引起的浪费。

(2)施工中建筑垃圾的控制方法

①从施工人员角度减少建筑垃圾的方法。

从技术人员角度看:熟悉好图纸、做好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实施现场监管、做好各道工序的验收;做好建筑材料的预算,减少由于过剩的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垃圾的概率。

从具体操作人员角度看:尊重建筑工人;建立健全制度,通过详细的制度管理建筑工人;加强对施工工人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浪费建筑材料对个人、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危害。

从材料员的角度看:严把质量关;材料员应与施工管理人员多进行沟通交流,对管理人员提出的进料单进行认真审批,避免材料进料过多而造成的浪费;加强对施工工人的监管。

②管理方式方面影响建筑垃圾的产生。

采用商品砂浆,将钢筋制作外包给专门的钢筋加工中心,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这种建筑垃圾和废钢筋的产生。

采用分包的方式将单项工程承包给个人,为了保证经济效益,承包者就会想办法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③施工工艺方面减少建筑垃圾。

用可以循环使用的钢模板代替木模板,就能减少废木料的产生。

采用装配式代替现场制作,也是减少建筑垃圾的好办法。采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房屋的构件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减少了传统施工现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④采用绿色建材。采用GHB机质轻骨料硅隔墙板、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石膏空心砌块等,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产生。

⑤加大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建筑垃圾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形成建筑垃圾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建筑垃圾中大多数可以用作可再生利用资源,这就要求在建筑垃圾形成的过程中进行分类存放、管理,以便于日后的充分使用。在国外成熟技术的情况下,有15%的建筑垃圾可以在综合处理后生成再生建筑原材料,可再一次地用于城市的建设中;有80%挖出的土方可用作工程项目的回填、铺设道路等;仅有5%左右的有害有毒弃料和装修垃圾暂时没有再生利用价值。而在国内,建筑垃圾再利用体系还不太完善。在此情况下,首先应优先考虑建筑垃圾的就地利用和回收,做到定时定点收集,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对建筑垃圾的控制。

经分拣、集中、重新处理过后的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废钢配件等金属,都可以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用废竹木制造人造木材。

在砖、石、混凝土破碎后,可以作为桩基工程中的夯填材料,也可以用于铺设道路基础。碎大理石还可以做马赛克风格拼图、DIY室内不规则墙等。

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地下设施主要包括人防地下空间、民用建筑地下空间、地下通道和其他交通设施、地下市政管网等设施,这类设施通常处于隐蔽状态,在施工中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极其容易受到损害,一旦对这些设施进行损害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保护好这类设施的安全运行对于确保国民经济的生产和居民正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物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地保护地下文物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当今世界矿产资源短缺的现状,使各国的危机感大大提高,并竞相加速新型资源的研发。因此,现阶段做好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也是搞好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通常具有不规律及不可见性,对其保护时需要我们遵循仔细勘探、精密布局、谨慎施工等多项要求。

1)施工前的要求

开始施工前应调査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对市政工程建设在文明施工方面所颁发的条例、制度和规定。在开始土方基础工程开挖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点的地下土层、岩层进行勘察,以探明施工部位是否存在地下设施、文物或矿产资源,勘察结果应报相应工程师批准。如果根据勘察结果认为施工场地存在地下设施、文物或资源,应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咨询和査询。

对于已探明的地下设施、文物及资源,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护,其保护方案应事先取得相应部门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比如,对于已探明的地下管线,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收集管线资料,并请管线单位监护人员到场,核对每根管线确切的标高、走向、规格、容量、完好程度等,做好记录并填写《管线施工配合业务联系单》,交于相关单位签认,并与业主及相关部门积极联系,进一步确认本工程范围中的管线走向及具体位置。然后根据管线走向及具体位置,在相应地面上做出标志,宜用白灰标志,当管线挖出后应及时给予保护。回填时,回填土应符合相关要求,必须注意土中不应含有粒径较大的石块,雨期施工时则应采取必需的降、排水措施,及时把积水排除。对于道路下的给水管线和污水管线,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在车辆穿越时,应设置土基箱,确保管线受力后不变形、不断裂,对于工程中有管线的位置应设置警示牌。

对于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采取避让方法进行保护,并制订最佳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统计并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

2)施工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开工前和实施过程中,施工负责人应认真向班组长和每一位操作工人进行管线、文物及资源方面的技术交底,明确各自的责任。应设置专人负责地下相关设施、文物及资源的保护工作,并需要经常检查保护措施的可靠性。当发现现场条件变化,保护措施失效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要督促检查操作人员(包括民工)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

开挖沟槽和基坑时,无论人工开挖还是机械挖掘均需分层施工,每层挖掘深度宜控制在20~30cm。一旦遇到异常情况,必须仔细而缓慢地挖掘,把情况弄清楚或采取措施后方可按照正常方式继续开挖。

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露出的管线,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如进行吊托、拉攀、砌筑等固定措施,并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配合施工,以求施工安全可靠。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尽快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文物部门做好相应的挖掘工作。施工过程中发现现状与交底或图纸内容、勘探资料不相符,或出现直接危及地下设施、文物或资源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到场研究,商议制定补救措施,在未做出统一结论前,施工人员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处理。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地下设施、文物或资源出现损坏事故,必须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和业主,且不得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