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女土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离家出走

“阿娘,我去地里摘些青椒?”菜地靠近村东,唐家的新瓦房是原来的菜地上建的,原来的老宅坍塌了,被改作了菜地,就在大队书记家不远的地方,唐熙最近每天都要往那边去看看。

“大葱也好,你再摘些,还像昨天那样加些大酱,你嫂子和你弟都爱吃。”唐娘温婉的抚了抚因劳作垂下来的头发,笑着说。

“好哩”唐熙笑着帮她把头发挽在额边,“我挣了大钱给阿娘买花带,买好衣服穿。”

唐娘年轻时也是方圆数十里数得上的姑娘,加之脾气和善,是最动人的那一朵村花。

就是这些年年岁渐长,青春不再,唐爹也不曾对她红过脸,唐熙兄妹三人,都是在唐娘的坚持下才上到高中毕业。

“好,阿娘等着!”唐娘笑笑,沉淀在嘴边的源自于生活的愁苦瞬间消散了,“阿娘知道你心里苦,你阿爹心里也苦,他总是为了你好,阿妹,乖乖的。”

看着唐娘了然的笑,唐熙颇有几分不好意思,挠了挠耳朵,“阿娘,你知道我有分寸的。”

“嗯。”唐娘理解的笑笑,继续埋头把最后的一点猪草切碎。

摘了辣椒,顺便给大队书记家送了一捧,唐熙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身份证了,签了字,把5张薄薄的覆膜身份证塞在裤包里,她开心的往家走。

当晚将其他人的身份证留在自己的小柜子里,第二天一早背上一筐新鲜菜就往林城走,这是跟唐爹报备过的,为一门好亲事,唐爹也是操碎了心。

“阿喜,谢谢你了!”唐熙从朋友阿喜哪里接过寄存在她哪里的包裹,诚恳的道谢。

“你真的决定了?”和唐熙相熟的胡来喜自然知道唐熙严格上来说,家境还是不错的,这年头能让子女初中毕业的农村家庭可不多。

“我就是送点东西到堂姐家,别担心,我们同村老乡过的可好了!”不想影响胡来喜,让知道消息的唐父来找麻烦要人,唐熙说话很隐晦。

“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你真不用再考虑下,你这样卖衣服一天能挣三十多块,比一个三十级的技工都多,你长得也好,父母给力,肯定能来城里。”那是多少女孩羡慕的,像她,但凡父母不执着于生男孩,哪儿会丢了工作?

生存压力倍增,她要出嫁都困难。

“我要嫁也一定要我点头。”不抓住这次机会到外面拼搏出一番事业,她肯定会被为她好的父母安排嫁掉,唐翠花喜欢这样的生活,唐熙活不下去。

人这辈子别的都可以将就,就是自己吃的饭,自己睡的男人不能将就!

现在,尤其是再过十年,二十年,温饱不是太大的问题,或许有的小女孩会觉得只要有钱,有貌,是谁有什么要紧?

然而,真正从婚姻里面走过一遭的人都知道,人,和你走下去一辈子的哪一个,是谁很重要,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环境,那些琼瑶小说里面都该为真爱让路的东西,那些父母长辈说着的东西有多重要。

生活不是小说,它低于幻想,高于梦想,每一个时刻奋斗着的男女最后都达到了他想要的,奋斗时梦想的生活。

眼前这样温水煮青蛙一样的日子不是她要的,以她的眼光品貌找一个潜力股不是不现实,然而靠山山跑,靠水水流,这样的日子一次就够了,有这样重来一次的机会,她要做的每个决定都必须是她深思熟虑后自己乐意的。

不辜负这一生!

“阿喜,我顺利的话给你买花戴。”好好的抱了抱好友,唐熙笑着拽起行李,额——

好重!

一个小铝锅,一个小风炉,一床半旧的夏被,一把老旧的黑色布伞,一双布鞋,两件条纹背心,两套自制内衣,半斤草纸,两套半旧的列宁装和十五公斤玉米面,真重!

三十斤的行李几乎要有她的体重重了!

“我知道你,保重!”胡来喜好笑的拍拍她的肩膀,将手里的布兜递给她,“我知道你有钱,不行的话早点回来。”

胡来喜知道她点子很多,但并不看好她的吃苦能力,唐熙,那是一个吃东西都相当不将就的人。

“谢了,姐妹!”唐熙自然深知做和说的道理,拿过布袋上,狠狠心,咬咬牙,三十公斤还是顺利的上了公交车。

“记得回来时看看我!”胡来喜对着车子拍手。

唐熙笑着对她摇摇手,转身,终究还是做了最不斯文的动作,探出窗户趴在车窗上对着这个重生以来最理解她的小姐妹挥手,说,“好姐妹,等着!”

车子加速了,直到再看不见胡来喜,唐熙转身坐好。

打开布袋,那是十个卤鸡蛋和夜市上卖的最好的包子刘家的5个碗大的破酥包。

唐熙笑着拿了一个大包子啃了一口,满嘴都是油渣的香味。

年轻女孩子之间的友情总是特别惹人惦念,惹来一车人善意的微笑。

这时候的林市车子很少,稀稀落落的几辆车,路虽然七拐八扭的,但是车少就好跑,不一会儿就到车站。

“挺有历史感的!”唐熙到广场看着眼前的林城火车站,同她曾经见过的湘城站特别像,明亮的拱顶整洁干净,光洁照人,周围熙熙攘攘的旅客进进出出,火车轰鸣的声音震得鼓膜隆隆作响。

林城是花国西南大站,有三条主干线经过。

虽然染黄了脸,穿旧了衣服,但大件的行李还是让人有很多麻烦,她这次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行李那一样都丢不得,加一起又实在很重!

她不再是前世那个亿万富婆了,出门带个小背包,顶天了拿个16寸的拉杆箱收拾几件爱穿的衣服。

城里汽车就那么两趟,上这趟车的大都是去火车站,这年头能打工的地方就那么两个,一问,还真叫她在车上找到了几个去羊城的人,其中一位去羊城照看女儿坐月子的五十岁大妈人挺和蔼,言谈都透着几分知识分子的儒雅,老人家生性节俭,跟她刚好是同一截车厢。

找到组织了,不是唐熙嫌贫爱富,实在是单身女子出门在外不小心不行,找个年轻力壮的特殊人士迷药一用,她的所有包袱都得清零。

而上了年纪的人,在这个年代会出门的有多少?

村里的等儿媳妇回家,城里的儿媳妇自然是周边的,哪里需要出远门?

只有魏大妈这样的知识分子比较开明,也有经济条件承受这样大的额外支出。

一打听,果然,老太太是建国初的老大学生,在林城妇幼医院儿科上班,女儿大学就在粤地,老公是当地人,现生宝贝外孙一枚,老公是林城市府官员,详细的人家没说,不是同她有共同话题外带怜惜同女儿差不多大,人什么都不会说的。

因是同一列车厢,唐熙同魏大娘在汽车上互通姓名,坐在一处。

魏大娘只带了一篮土鸡蛋,下车上火车很是指点了下菜鸟唐熙,让她没有迷失在车站拥挤的人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