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战事起中原纷乱,暗潮涌各方互争
却说方城战罢,高恭转军东进绕袭中原,凌云得报后未敢停留,忙引军速还。
未几日,高恭兵至许昌城下,求战不得,于是分兵强攻。
奈何许昌经凌云几度修缮,城高池深,吴军数日攻打不下。
恭心急不已,加之军中粮草日渐难续,无奈之下,恭只好分兵南下,欲再取方城,以通粮道。
大军方至城下,却遇葛武引轻骑杀出,吴兵望而生畏,纷纷溃散。
武乘胜而进,频扰泌阳,断绝吴军粮道。
败报传回,高恭大怒,于是纵兵劫掠,以资军用。
然早在方城之战时,顾少华便行坚壁清野之策,使得许陈二城周边多成白地,故吴军虽得数城,但收获甚微。
高恭只好退军下寨,与左右另做计议。
这日,恭同众将正商议时,忽有左右来报,称于俘虏处套得回洛粮仓一事。
恭大喜,留兵围困许昌后,忙率大军进发,欲夺河洛之地。
未几日,兵至伊阙关下。
高恭见城关险峻,恐攻打不下,便差人劝降。
葛文闻吴使之言大怒,将其骂还。
高恭恼怒之下,引军强攻;但正如其料,伊阙亦数日不克。
众将踌躇之际,忽有探马来报,称可绕行大谷关以进洛阳,恭听罢大喜,依言而行。
大谷关位近伊阙,葛文早留兵留守,吴军虽势大来犯,然粮草将尽,士气低迷,数日竟未能克。
葛文闻知有袭,又调亲军出战,袭扰吴军后方。
高恭回师战退葛文后,有斥候报得开封空虚,恭转忧为喜,遂率军奔袭。
未几日,高恭引军杀至城下。
开封兵防空虚,被吴军冲入其中,片刻陷落。
高恭得城征粮,然百姓多有反抗,袭杀吴兵,恭知晓后大怒,于是纵兵大肆屠掠,以慰数月不快。
十日后,城无生气。
时元靖三年八月中,世称“开封之难”。
信至邺都,群臣变色,劝降之声又起。
文鹏宗出列驳斥群臣,道:“吴贼荼毒百姓,岂可惧敌而降!”
众官稍止争论,问鹏宗奈何。
鹏宗道:“吴得开封,不日必有寇都之危,为今之计,我欲调达奚武陈兵延津,把守诸地渡口,以阻敌于河南,并遣使入秦求援。”
裴祖疑道:“秦未犯境已是万幸,安会来援?”
鹏宗答道:“我亦有此虑,故欲将函谷以西尽让秦国,以换其援。”
众官闻言不悦,纷纷弹劾文鹏宗,责其通秦卖齐,大奸似忠。
鹏宗变色,骂道:“尸位素餐之徒,不思为国分忧,反摇唇鼓舌,岂待吴刀置颈方悔乎?”
朝堂一时吵杂。
裴祖恐事成难,出列劝阻众官后,拜告齐帝道:“舍小护国,可行也。”
宇文颂方下决断,于是力排众议,依文鹏宗之言而行。
且说开封城内,吴军休整数日后,军心渐复。
高恭见兵可用,于是整军西行,进驻郑州后,分遣斥候探查,欲渡黄河直取邺城。
未几日,有兵回报,称玉门渡仅有数千齐军把守。
恭听罢暗喜,便引亲军出击,欲趁机袭取。
夜半时分,吴军出城,直冲南岸齐阵。
齐军兵少不敌,战至天明时陷落。
高恭乘胜进军,杀过黄河,攻入北岸齐营。
报入延津,达奚武大惊,忙调兵南下,以阻吴军。
援军兵至玉门时,北岸已被高恭所克,吴军前部正列阵阻击,以护大军渡江。
众将见营垒已失,忙劝达奚武退守邺城。
奚武不从,喝止众将,道:“吴军势大,尽来岂可阻之?今当趁其半渡而击之,方有胜算。”
众将拜伏称是。
达奚武于是将军以半月阵布置,先使弓手齐射吴军。
待吴兵阵势稍乱后,奚武又尽调河北骑兵出击,突入敌阵。
吴兵力怯不敌,军心大乱,四散奔逃,落水致死者无数。
高恭见势不妙,忙趁乱脱身南逃,苟全性命。
仓皇回营后,高恭茫然不解,问左右道:“冀州岂有此锐师乎?莫非为幽燕边防之军?”
左右推说不知。
恭自语道:“若我所料为真,则辽齐必有战矣。”
此后齐吴两军争战数日,互相奈何不得,终是隔岸对峙,陷入僵持。
高恭无奈之下,差人往襄阳传令,使军调巨舟自颍河北来,欲强渡黄河。
转述幽辽局势,达奚武所御骑兵,却属凌霄麾下。
自邺城论战事休,文鹏宗便将凌霄其部尽调入冀,以护邺都安稳。
然事有疏,辽之细作将信报至盛京。
耶律源闻信大喜,欲趁机南下攻齐,以尽得幽州之地。
辽相张朝信闻知后连日进宫,忙道不妥。
源问其为何。
朝信答道:“国策不可轻动。齐吴相争,陛下应坐看成败,使其两国自斗也。若陛下违约南下,必失民心;待齐亡后,辽吴两国相接,高祥若来犯境,以何阻之?不如使齐为屏,以挡强吴,则辽正可全力西图,以强国力。”
源闻言迟疑不定,道:“朕知卿意,然实不甘错失良机。”
朝信思量后,道:“不如暂缓西伐,以和为诱,使匈奴为我前驱,以试齐锋。若匈奴尚能胜之,则示齐已无战力,我军便可乘势南下。”
源大喜称善,依计而行。
月余后,匈奴左贤王沮渠德率一万兵马南下,欲犯居庸关;辽将杜怀恩引兵五万在后。
匈奴军行至关下,见城头尽树齐旗。
沮渠德大惊,骂道:“辽人告我幽燕空虚,莫非诈我!”
左右劝道:“或为齐军虚张声势耳。”
德闻言称善,道:“此战胜后,只望辽人莫犯境矣。”说罢,挥军攻城。
兵士嘶吼冲锋,杀往关下。
然离城关不过百步时,忽见城头齐军尽出,万箭射下。
匈奴未防有伏,一时死伤惨重,慌忙溃逃。
沮渠德高声叫喝,欲止住颓势。
正整军时,城关大开,齐将于贵率骑兵呼啸杀出。
匈奴终是不敌,纷纷北逃。
辽军斥候将报传来后,杜怀恩叹谓左右道:“灭齐时机未到,不可失和矣。”
于是辽兵转军南下,夹击匈奴,沮渠德于乱军中被杀,其部死伤殆尽。
齐辽两军相会后,于贵生疑,问辽兵为何至此。
怀恩以听闻匈奴南下,奉令来援为由搪塞。
于贵不再多问,客套毕,回关将事上报,告于凌霄。
时凌霄正同长史林洛对弈。
闻报后,凌霄笑谓洛道:“未出贤弟所料,辽主果有犯境之意,幸我等早募兵防之,方才无患。”
长史林洛道:“然也。国事如人事,皆为利耳。”
凌霄点头称是,思虑又入棋盘。
原是凌霄奉令调兵时,上表留得幽州本地五千兵马及封授之权。
霄心知此军兵少难挡辽军,于是将众人尽放,定以半月为期,使之自相募兵,多寡皆以官相授。
众人大喜应允,未出半月,竟以五万人还,多为己家亲属,子侄兄弟。
凌霄便将诸军分差各关,使众将训而自用,方有居庸关之胜。
说回齐吴战事,高恭与达奚武于玉门渡相争之时,齐使者自关中归来,上报所获。
文鹏宗听罢大喜,道:“胜吴有望矣。”
众官附言称善。
原是秦相王彪力排众议,允诺出兵相援。
齐使离秦时,王彪令韩朝率两万秦军出崤函道,进驻宜阳,暗使其择机而动。
未几日,报入吴营。
高恭闻听秦军助齐,心中大惊,唤来左右告道:“今久攻玉门不下,秦又援齐,我军进退两难,渐有被围之势,奈何?”
副督唐叔德出列道:“倘主帅早听我言,东取淮阳、陈留之地后,以颍水运粮,徐图中原,何有今日之危!”
恭恼道:“事已至此,汝道奈何?”
叔德道:“不如退取许昌,合兵以清后患。”
恭忧道:“凌云骁将也,难力胜矣。”
叔德不悦,道:“纵是凌云骁勇,亦不过一人耳。我军数倍于齐,有何虑哉!”
恭见众将请战,方允其议。
不多日,吴军尚未开拔时,忽有溃兵来投,言许昌之围被凌云所破,三万吴军几无所剩,齐军似有北来之意。
高恭闻报大惊,忙问细情。
原是高恭屠戮开封后,信至许昌吴营。
为解齐军士气,吴将唐仲德便差人入城将事相告,劝降凌云。
云听罢怒极,拔剑将吴使斩杀后,登台哭告三军。
齐兵闻报无不怒极,哭喊誓欲复仇。
凌云见兵可用,于是令人赶制素服素缟,扬言必着此衣为民报仇。
唐仲德知弄巧成拙后,心中恼怒,便同众将计议御敌之事。
后听闻凌云欲做素服以激军心,遂不以为意,告众军道:“若做两万素衣,非数日难成。彼时士气已泄,有何惧哉。诸将可徐徐布置,不必过虑。”
两日后,凌云探得吴军无备,于是召来众将道:“唐仲德少谋无断,果中我计。令将士白日歇息,今夜当奋勇杀敌。”
众将得令而去。
是夜,许昌城门徐开。
凌云引军杀出,众人左臂皆裹白布,有号道:以白布而出,以红衣而还。
大军行至吴营百步外,放火箭以攻之。
听得吴军惨声四起后,云令三军突击。
吴兵霎时溃散,四散奔逃。
凌云乘胜而进,连克吴军数营。
天明时分,城外百里内已无吴兵。
唐仲德趁乱脱逃,至和尚桥时,被贺世雄在后追上,一枪挑杀。
临近吴兵斗志皆失,被贺世雄尽数屠戮。
收兵后,凌云谓众将道:“士气可用,正当乘胜进军,以破吴贼。”
众将拜伏称是。
凌云于是将吴军恶行广告中原,以激民愤,并差人往方城传令,使葛武率军会师,云自分兵尽取豫兖失地。
五日内,诸地皆复,云趁势北上,攻往郑州。
高恭闻信失色,告众将道:“一子错,满盘输。齐军此为复仇而来,非一时可阻。且河北、宜阳有敌,我军已入合围,当早退为善,不可力敌。”
唐叔德闻言不从,驳道:“我军数倍于齐,有何惧哉!主帅欲逃,当扪心自问,有负众将乎?”
高恭怒极,拍案大喝道:“岂可以私愤废公!莫要以汝为陛下旧将便可跋扈,我忍汝久矣!汝真有胆报仇,可自带本部迎敌,本帅绝不阻拦。”
唐叔德泄气,不敢答话。
部将进言:“南下既已无路,当东进彭城,合兵而击。”
高恭称善应允。
时舟船恰至,高恭遂令三军登船,弃城东进,攻往彭城。
唐叔德为泄私愤,临行之际,纵兵将郑州劫掠,城池付之一炬,并使人潜入河北,广布流言,称吴军“开封之屠”乃凌云有意避而不战为之。
以此施以离间。
未几日,信至邺都。
众官闻知后谋道:“危局已解,凌云已无大用。我等正可借此除之,以固权柄。”
议定后,众官于是争相上表弹劾,皆言凌云与吴兵密谋,有纵敌邀功之意。
文鹏宗驳斥群臣,道:“非凌云与众将之功,汝等岂有命乎!”
众官反驳道:“文凌二人皆出青州,有包庇之嫌。”
宇文颂年少难辨是非,问裴祖何意。
祖推托不答,只道不知。
文鹏宗忙进言道:“今吴贼围攻南都彭城,众官不信我言,不如使凌云回救彭城,以自书清白。”
宇文颂点头称善,遂令凌云援救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