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如初见:唯美古风人像摄影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古风人像如何选择汉服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华夏民族美的名片。汉服,承载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由来,更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传统美学。穿上汉服可以体现华夏礼仪文化的精髓,完美展现典雅端庄的东方美学,凸显中国人特有的气质!

汉服不分朝代,只分形制,在拍摄主题上不会有太大的限制。这里介绍常用来拍摄的几种。

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齐胸襦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为高腰襦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为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广一点。常见窄袖、直袖和广袖上襦,也可搭配大袖衫。裙分为一片式和两片式,穿法不同。

齐腰襦裙

裙腰与腰部平齐,故名。同齐胸襦裙相比,齐腰襦裙更为常见。按上襦分,可分为交领齐腰襦裙、直领齐腰襦裙(对襟齐腰襦裙)。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女式齐腰襦裙、男式齐腰襦裙。

与其他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长则裙阔。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

褙子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做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褙子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形如中单,但腋下两裾离异不连。宋代盛行多为直领对襟,不施袗钮,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男女均可穿,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后世多有沿革。男子一般把褙子当作便服或衬在礼服里面的衣服来穿,而妇女则可以当作常服(公服)及次于大礼服的常礼服来穿。

褙子一般作为女装,但实际上男女皆可服之,因使用和时间的不同,其形制变化甚多。宋代男子从皇帝、官吏、士人、商贾到仪卫等都穿,妇女从后、妃子、公主到一般妇女都穿。

圆领袍

圆领袍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随着服饰逐渐统一,圆领袍主要作为内衣穿着,魏晋南北朝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开始作为正装穿着于外,流行于隋唐至明末。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圆领亦称团领,实为无领型领式。衣领形似圆形,内覆硬衬,领口钉有纽扣。

圆领的方便、舒适不言而喻,于今也一样流行。圆领袍衫也称“袍衫”“上领袍”,袍为夹衣,衫则为单衣,后来被统称为袍。这种袍服的左右襟在胸前交叠掩合后,以衣带或纽扣将衣襟上提至颈部,固定在颈一侧,配合适当的裁剪形成一个圆形领口,这种闭合方式与前代汉服的“交领右衽”迥异,将人体包裹得更为严密,增强了对风沙的抵御作用。圆领袍最初为直袖或者箭袖,并且作为常服穿着。到了宋明,则发展成了礼服,官员也穿着较多。形制也发展成了大袖,并有补子或者各种蟒、麒麟等纹样。

袒领半臂襦裙

袒领,又称U 领,汉服半臂中的一种,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出的一种短外衣。由于胡文化在当时的唐代各阶层间的广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为一种风尚。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

袄裙

袄裙,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上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

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袄裙。因清代袄裙逐渐满化,汉服体系不包括清代袄裙。

袄,有衬里的上衣。袄从唐代开始大量出现在衣物疏内,替代襦成为日常的冬季御寒衣物,从后世宋明清等时代来看,袄的制作上一般保持长袖通裁开衩的特征,而开衩处多在两侧,唐代到金代有单独开衩在身后的,则另称开后袄子,而相对的开衩在两侧称缺胯袄子,两侧后面都开的也有壁画显示存在。而女子用之与裙子搭配的多是两侧开衩的袄子。

大袖衫

说到大袖衫,就不能不提《簪花仕女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美人着裸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轻掩双乳。由于画家手法写实,既如实地描摹出唐代细腻透明的衣料,又逼真地描绘出女子那柔润的肩和手臂。实际上大袖衫一直沿用至明末,配霞帔,又称大袖、大衫。

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的一个特色,尤其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敦煌莫高窟壁画女供养人的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高腰长裙、半臂、披帛、高髻等。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花钗大袖”。

对襟襦裙

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披风

披风是一种衣服的形制,为披用的外衣,大多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清代《舜水朱氏谈绮》三卷中描述的披风为对襟直领,制衿,左右开衩。

披风流行于明代。一般既可以在室外穿着也可以在室内穿着。

披风,穿在身上的对襟大袖的外衣。与斗篷不同,斗篷常穿于室外,披风室内外均可穿。披风盛行于明清时期,从许多画像以及笔记资料上看,披风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服饰,在明末的《云间据目抄》里面就提到了“披风便服”,清朝入关之后,由于“男从女不从”,所以披风仍然流行了一段时间,在《红楼梦》中也反复出现披风这种衣物。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既有披风又有斗篷,说明这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斗篷

又名“莲蓬衣”“一口钟”“一裹圆”。用以防风御寒。短者曾称帔,长者又称斗篷。其通常无袖,有袖外披一般为明制大袖褙子。

斗篷,据传是从蓑衣演变而来,最初用棕麻编成,以御雨雪,名谓“斗袯”。到明清时,才多用丝织物制作,并不限于雨雪天使用,当时叫作大衣,是一种御寒的服饰,有长式和短式,有高领和低领。凡冬天外出,不论男女官庶,都喜披裹斗篷,但有个规矩,不能穿着这种服饰行礼,不然被视为不敬。清代中叶以后,妇女穿着斗篷很普遍,制作日益精巧,一般都用鲜艳的绸缎制作,上绣花纹,讲究的在里面衬以皮毛。

为了让画面看上去仙气十足,并且凸显服装的质感,建议选择优质的汉服。优质的汉服与网上廉价的汉服相比,在配色和刺绣上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