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癞蛤蟆的丑行
俗语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当然只是个比方。自然界里的癞蛤蟆甭管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将珍禽的血肉当作佳肴。倒是在男女情感的世界里,癞蛤蟆吃上天鹅肉的事并不罕见。怎么吃上的呢?有人凭借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人靠着流氓耍赖的手段。
《诗经》中的《新台》一诗就讲述了一个癞蛤蟆霸占天鹅的故事。诗里的癞蛤蟆暗指春秋时卫国国君卫宣公,而天鹅则是齐国公主宣姜,她原本是卫宣公为儿子所聘的媳妇。卫宣公年轻时就是一位花花公子,他与父亲的小妾夷姜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伋,寄养在民间。登基之后,卫宣公把伋立为继承人,还给他定了一门好亲事,让他娶齐国公主宣姜为妻。后来,卫宣公听说宣姜是个百媚千娇、倾国倾城的绝世美女,不由得心旌荡漾,动了歪念头。他一面找借口把太子伋派往其他诸侯国,一面命人在黄河边修筑了一座名为“新台”的豪奢宫殿,把前来完婚的宣姜中道拦截,无耻地占为己有。等伋回国了,也只得认命。这段“新台纳媳”的人伦丑闻在《左传》《史记》等史籍中都有记载,《诗经》中讽刺这段丑行的作品也有好几篇。但诗歌不是八卦新闻,虽是讥讽,文字倒也含蓄,比如这首《新台》。
诗人先是大赞新台之美:“新台有泚,河水弥弥”“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泚”指新台之鲜明,“洒”指新台之高峻,新台之下黄河水奔流滔滔。古代帝王筑高台,大多为着巩固邦国、招揽贤才,可卫宣公建这座新台却是为着抢夺儿媳。诗人不言宣公之卑劣,却赞新台之美妙,是寓讥讽于反衬中。
美丽的宣姜带着对翩翩王子的无限憧憬,满心喜悦地来到卫国,岂料竟被好色的卫宣公霸占。“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这就好比撒网打鱼,结果竟捞上来一只癞蛤蟆,实在晦气。这里的“鸿”不是那只有“鸿鹄之志”的大雁,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鸿”是“苦蠪”的合音,而“苦蠪”是癞蛤蟆的另一个名字。对于这桩“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婚姻,诗人实在看不惯,于是反复慨叹:“燕婉之求,蘧篨不鲜”“燕婉之求,蘧篨不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燕婉”指夫妇恩爱和美,汉诗《留别妻》中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能得一个白首不相离的知心人,大约是所有女子对婚姻最大的期待。可宣姜得到的是什么呢?“蘧篨”和“戚施”。“蘧篨”是不能弯腰俯身的人,“戚施”是不能直腰仰视的人。宣公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患上这两种古怪的毛病,这其实是讽刺他行为颠倒,不配为一国之君。还有人认为“蘧篨”“戚施”都是癞蛤蟆,也未尝不可,反正都是“丑恶之通称”。宣公的相貌未必如此不堪,丑恶的是他的品行。
在“燕婉之求”与“得此戚施”的对比中,既包含着一个男人的无耻,也包含着一个女人的不幸。作为一个旧时女子,在婚姻上遭遇调包事件,宣姜能做的只有认命。诗中说新台之下“河水弥弥”“河水浼浼”,那静静流淌的河水里怕是也有她的盈盈粉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