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恩平郡王篇【二】
立在陈总管身后的挎刀侍卫见灵阳不说去,也不说不去,只说“我知道了”四个字,气派竟比官家还足,不由心中火起。
他本是粗鲁的武夫,又仗着身为太上侍卫,向来目中无人,加之对灵阳知之甚少,即便有过一些耳闻,也只当是江湖上行骗的把戏,并不当真。
进门之后,见灵阳神情傲慢,他早已暗自气愤,此时更加按捺不住,喝道:
“知道就完了?你这山野道士好没规矩。太上传下口谕,陈总管亲自来请,去也不去,你倒是有个回复!”
灵阳瞥了那侍卫一眼,挑了挑嘴角,道:“‘我知道了,’便是回复。”
“这算什么狗屁回复?”那侍卫一手扶刀,叫嚷道:“太上还在宫中等候,识趣的马上随着陈总管一同回去。”
他一边说,一边晃着刀,不识趣会怎样,他没有说,但意思已经很明确,绑也要把灵阳绑去。
在那侍卫叫嚣的时候,陈总管似笑非笑的听着,并未出言阻止。
对于灵阳的轻慢,陈总管同样恼怒,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心想,这道士若是被吓住,能够顺从自己的意思,倒也免去了不少麻烦,不如静观其变。倘若他是个威武不能屈的,再想一套说辞便是。
灵阳轻蔑一笑,转身走向正殿廊下的座椅,留给那侍卫一个背影,说道:“院中尚在烹茶,待我饮了茶,自会前去。”
那侍卫气道:“德寿宫什么样的好茶没有,你去了,太上还会亏待你不成?”
灵阳轻哼一声,“我四圣院的茶,你那德寿宫便没有。”
侍卫大怒,喝道:“灵阳!莫要不识抬举,太上相招,是你的福分,你若是不念恩德,故意耽搁,就是藐视太上,违抗谕旨。你信不信,我……”
灵阳走上殿前石阶,不等那侍卫说完,轻笑一声,打断道:“到底是谁来求谁?你们若是不愿,可以立即离开,我正不想管。”
“呛”的一声,侍卫腰间的佩刀出鞘过半,那侍卫手握刀柄,怒道:“你敢抗旨?!”
陈总管见有些僵持不下,再放任不管,身旁这莽夫真有可能将事情闹大,便要出面圆场。
却见立于廊下的年轻道士,忽的转身,神色威严,目光如电,心中不禁一颤,竟忘了开口。
那侍卫见灵阳转身,正欲怒目以对,忽觉眼前一花,周遭景物骤变,定睛一看,哪里是四圣院,分明是德寿宫内太上的寝宫。
而面前站立之人,也不是道士灵阳,而是当今太上。
那侍卫大惊,正不知所措,忽听太上喝道:“大胆!”
他猛地想起,手中还握着出鞘半截的佩刀,吓得急忙收刀入鞘,跪伏在地,叩头乞求道:“惊扰上皇,小人万死,求上皇开恩!”
“起来吧。”
一个人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与太上苍老的嗓音截然不同,似乎是那个令他生厌的年轻道士。
侍卫抬头看去,赫然发现,自己依旧身在四圣院中。他跪拜之人,正是立于廊下的灵阳。
就算他再粗鲁,此时也醒悟过来,知道中了对方幻术,急忙由雪地中爬起。
低头看去,满身雪污,十分狼狈,额头也是一片冰凉,伸手揩拭,又湿又滑,显然是叩首时沾上的积雪。
他又惊又羞,却不敢再发怒,尴尬片刻,垂首退到陈总管身后。
那陈总管毕竟一把年纪,见多识广,在那侍卫叩头高呼“上皇”之时,便已猜到,侍卫必是被法术迷了心智。
他虽不免心惊,却也有些欣喜,这道士无论怎样轻慢,至少是有些本事,若是请回宫去,或许真能为太上分忧。
念及此处,他也收起轻视之心,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道:“这莽夫倚仗太上,狐假虎威,平日里跋扈惯了,今日冲撞道长,自是他的不对,还请道长海涵。我在这里,代他赔罪了。”
见灵阳并无不满之色,又道:“道长想饮茶,我们等候便是。”
灵阳在方几一侧坐下,一摆大袖,说道:“去外面等。”
陈总管不敢有违,又施了一礼,带着那侍卫退到院外。
待院门重新关上,正殿拐角处传来一声娇笑,罂娘双手捧着一只托盘,一面走来,一面邀功似的笑道:“幸亏我来的及时吧。”
灵阳莞尔道:“我就知道是你在暗地里捣鬼。”
罂娘佯嗔道:“什么捣鬼不捣鬼的,说那么难听。明明是那人不对,我这才戏耍他一番,这叫以示惩戒。道士,你说,难道我做得不对吗?”
灵阳道:“倒是没错。”
得到灵阳的认可,罂娘心情大好,顿时笑靥如花,将托盘放在几上,道:“茶好了,快尝尝吧。”
又对白山道:“和尚,你也来啊。”
罂娘为僧道各斟了一盏,自己也端起一盏,立于灵阳一侧,小口轻啜。
灵阳饮了一口,赞道:“确是好茶。”
白山也饮一口,不知是不是错觉,在茶香之中,他竟尝出了荼蘼酒的味道,闭上虎目,微微点头。
饮罢茶,又坐了一会,直到将近午时,灵阳才站起身来,对白山道:“和尚,我们走吧。”
这时雪已停,灰云散去,白日当空,日光虽不强烈,檐顶枝头上的积雪已有消融迹象,时不时会有一两滴融化的雪水滴下。
出离四圣院,门外停着两辆马车,前面一辆较为精美,后面那辆则稍显普通。
马车旁各有一名车夫,那位陈总管立于前面那辆马车一侧,他身旁已不见了那名侍卫,想必是受辱之后,无颜再待下去,早早回去报信了。
见僧道出门,陈总管赔笑迎上,道:“请两位法师上车吧。”
说着,又回道前面那辆马车近前,拉开车门,挑起暖帘,敬待僧道上车。
灵阳瞥了一眼,径直向前走去,说道:“不必,我与和尚步行入城,沿途还要赏一赏这西湖雪景。”
僧道不上车,陈总管也不便自己坐上去,只好跟在后面。那两个车夫则是牵马而行,走在最后。
出了葛岭,便能望见西湖。
湖内并未结冰,此时无风,一面静水在周遭素白积雪的映衬下,既显得雅致,又不失俏丽。
尤其是湖边残荷,形态各异,颓败中仍挺立水面,无论枯叶还是断梗,或大或小,都顶着一团积雪,为西湖的静美,平添一分凄壮。
苏轼曾把西湖比作西子,若是看到这幅景象,想必也会将西湖比作昭君吧。
僧道一边赏景,一边缓步而行。
他二人并未走最近的钱塘门,而是沿着湖岸一转,去了丰豫门。
来至丰豫门前,灵阳向湖边一座高楼望去,那里正是丰乐楼。
“和尚,随我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