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①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③。
注释
① 隙:不和睦。
② 縻军:縻,牵制。牵制军队。
③ 乱军引胜:搞乱军队,导致敌人取胜。
译文
将帅,是国家的辅助。辅助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助有隙,国家必然衰弱。
君主可能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其一,不应进军时下令进军,不应退兵时下令退兵,这是牵制军队。其二,不懂军中事务却干涉军政,这会使士兵迷惑。其三,不懂得军事的权谋而干预指挥,这会使将士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就会乘机为难我们。我军自乱阵脚,就会引得敌人胜利。
历史故事
潼关之败
潼关之战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因为唐军这一战的败北,直接导致长安失守,唐玄宗不得不逃到四川。
当时,唐朝军队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安禄山腹背受敌,已经有了放弃洛阳的打算,形势开始对唐军有利。可唐玄宗因为一个值得怀疑的情报,就让守潼关的大将哥舒翰出兵,和叛军决战。哥舒翰坚持劝谏,认为潼关太重要了,不能轻易出兵。唐玄宗不仅不听,反而严词苛责哥舒翰,催促他出关迎敌。哥舒翰只好“恸哭出关”,结果果然中了叛军诱敌之计,二十万大军仅剩几千人生还。
哥舒翰
唐朝名将、军事家。哥舒翰是突厥人。最初,他在与吐蕃的战斗中表现优秀,从此走上军人生涯。哥舒翰治军有方,军令严明,很有威望。可惜在安史之乱中,他被逼出兵,兵败后被安禄山俘虏,为叛军杀害。
唐玄宗
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任用贤臣,开创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唐玄宗逐渐松懈,开始宠信一些奸佞小人,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华杉详解
这段话里的“周”和“隙”,有三层意思。
第一,“周”是才智俱备,能力全面,“隙”则是能力有欠缺;第二,“周”是行事周全,“隙”则是有缺漏;第三,“周”是周密,“隙”则是泄露于外,让人家看到了虚实,钻了空子。
我们学习、做事也是一样,要周全、周密,不要留下漏洞。有一个地方没考虑到,有了“隙”,就容易全盘皆输,这也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那就可惜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知者不为罪”,大错!不知就是最大的罪!领导者如果不知,怎么担当管理事务的责任?孙子的这段话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你是皇帝,是领导,但你不知道的事就不要管。
“不知”的第一条,就是不知道军队的一进一退,都关系着生死存亡。唐玄宗不知道不可以出战,非要哥舒翰出战,结果全军覆没,丢了潼关。
第二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事务,却要参与军队管理。杜牧举了周亚夫军细柳的例子。汉文帝视察慰劳三军,到别人军营,门卫都直接放行,到了周亚夫门口,却被拦了下来。兵士说军营中只听将军之令,不听天子之令,文帝叹服不已,就在车栏杆上向将士们点头致意。不过这个例子是多亏文帝性格宽厚,要是遇到性格霸道的皇帝,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第三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的权变,却要参与军队的任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长平之战。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却被任命为赵军主帅,断送了赵军四十万人的生命。
这三个“不知”都是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讲国内的事归主君管,但军中的事归将军管,不能由国君遥控。可是这个建议只是给皇上立个规矩,皇帝也不一定听。作为臣子,只能尽量启发他,他不听,臣子也没办法。如果不顾皇帝的命令,自己就性命难保,还怎么保家卫国呢?所以皇帝可以不懂军事,将军却要懂些政治,懂得和皇帝相处的方式。
名家注解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张预注:“仁义可以治国,而不可以治军;权变可以治军,而不可以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