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新闻传播系
一、发展概况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现设有广播电视学一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前身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其自1994年开办,时为专科层次,设置在学校中文系。2002年与成都理工大学合办一届本科,2003开始自主招收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2004—2011年,开办电视节目制作和新闻采编制作两个专科专业,归属普通艺术专业。2006年,学校与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成都卫生学校合校后,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下设新闻传播系。2013年,根据新版教育部专业目录,专业更名为广播电视学。
截至2014年12月,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共有教师15人,本科生350人。拥有包括高级纪录片、非线性编辑、摄影摄像等在内的,占地面积合计730平方米,硬件设备逾500万元的7个专业实验室。
该专业教师共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14人,占93%,45岁以下教师中100%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2%。专业教师大多具有报社、电视台、网站和出版社的实战经验,曾任成都电视台33频道新闻节目主持人,四川新闻网编辑,四川经济日报社高级记者、总编辑,辽宁电视台高级记者,文汇报记者,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等。他们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结合,使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
成都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历届毕业生以其一贯的基本功扎实、学习和工作脚踏实地、团队意识强、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广泛分布在省市新闻媒体、与广播电视学专业相关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文教机构,不少人还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如《成都日报》著名记者赵斌、成都电视台栏目制片人苏险峰、33频道节目主持人段梅、东方卫视女主播雷小雪等。
二、专业建设
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都大学新闻传播专业以人文熏陶和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关注成都建设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建设和改革。
(一)明确定位
为了把广播电视学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学校品牌专业,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明确了发展定位,即把它建设成为符合城市型综合大学定位、教学水平高的教学组织;培养层次定位,即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硕士生培养;学科发展定位,即积极发展成都和四川地域电视艺术、传媒经营、报刊新闻、电子新闻等四个研究子方向,形成专业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型格局;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适合成都及四川传媒事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事业需要,适应社会与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以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新闻学发展的高素质新闻人才为目标,注重本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004年起,学校根据“前期趋同,打牢基础,增强潜力,后期分流,适应社会”的原则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开设基础课、专业课、方向课,符合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由学生在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中选择,增强人才培养的实际针对性。除长期坚持新闻写作实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外,2007年起还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新闻实务专题”,由新闻工作者将业界信息和实践经验及时、直观地带入课堂。2008年根据前期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的情况,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增加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Flash动画设计等技术操作课程,开设了西方文化史、美学等文化素养选修课程,增添了创新竞赛活动学分,以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扩大就业面。
(三)重视实践教学
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专业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与实习创作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配合、硬件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方面做了认真的谋划和积极努力,使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能对学生的成材起到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为,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党委宣传部所属的记者团,使他们成为学校网站新闻稿件、校报稿件的主要采编者与撰写者;鼓励与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团委所属的学校广播站的采编播音工作;建立学院传媒中心,鼓励并指导学生制作学院网页、视频新闻、院报《太阳鸟》和院刊《我们》,对学生主持、采编、后期制作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专业实验课程的开设走上正轨,实验室逐步规范运转,开放时间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学院的学生社团活动尽量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如每学期必有的学院和学校两级辩论赛、演讲赛、书画作品比赛或展览等。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已有占地730平方米,设备总价逾500万元的7个专业实验室,已基本完整构建起学院学生校内专业实践的硬件平台。学院实验室建设由院长、副院长亲自抓,下设一个由专业课教师兼任的实验室主任和一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实验人员来进行日常管理。实验课由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技术人员协助完成。规章制度已健全并得到执行,工作走上了正轨。2014年9月在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与成都大学共建新闻学院的建设框架下,进一步强化了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已与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区县宣传部、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广播电视台、金堂县电视台、大西南广告公司、《龙泉开发报》及其附属传媒企业等正式签订了实习基地合同。
三、主要成果
成都大学新闻传播系注重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科研与业界实践。专业教师团队除了发表专业研究的论文,还集体攻关,承担、参与了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的报纸阅评、期刊审读和广播栏目考评等工作,在业界有一定声誉,并将业界信息及时反映在教学中,吸纳学生参加项目或旁听,紧密结合实践培养人才。
截至2014年年底,成都大学新闻传播系获得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成都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师独立撰写专著4部,参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刊及核心期刊2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复印、转摘7篇)。目前共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等委托的横向项目20余项。该专业始终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004年,“现代写作精神培养的教学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先后确立了新闻写作学与大众传播学两门校级精品课程。2005年,“写作全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获省级教改立项。2010年,“传媒变革背景下的新闻人才培养”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广播电视学获批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级特色专业。2014年,广播电视学获批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同年“新闻学概论项目制教学”获批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四、共建新闻学院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受到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发展迅速,为媒体培养出大量新闻人才。2014年9月,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印发《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成都大学新闻学院建设的意见》(成宣发〔2014〕24号),确定将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成都大学新闻学院的重点专业进行建设。
为了培养出政治过硬、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广播电视学专业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9月,在与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共建成都大学新闻学院的框架协议下,“新闻实务专题”进一步改革,以宣传部指派的业内专家为学生开设专场讲座的形式进行。2014年下半年分别邀请了人民网四川频道时政部副主任、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副社长、成都传媒集团总编辑、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站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等做专题讲座。纪录片制作、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三门核心主干课程,行课模式改为专业课教师与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为三门课程分别派出了来自成都报业集团和成都广播电视台的资深媒体人来承担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
此外,还制定并实施了学生赴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广播电视台实习计划,专业教师赴新闻单位挂职计划,承担市级、区县级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等,形成与业界互通互动的良好局面。共建新闻学院,无论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还是地方服务方面,都是重要的改革和创新,成都大学广播电视专业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大发展。
(谭筱玲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