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链条句与英美叙事文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西方作家写作所使用的英语句式从句法角度可粗略分为三种,即:简单句(simple sentence)、圆周句(periodic sentence)和链条句(trailing sentence)。不同的句式有其不同的文体功能。简单句是当代作家使用最多的一种句式,它的特点是简洁,但其简洁之下却有着深藏的含义。而圆周句却是一种复杂、有相当难度却又十分典雅的句式,它的特点是直至句末句子的意思才完整表达出来。所以圆周文体一般是通过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依赖作者对人物的心理透视,利用圆周句的特点造成情节的悬念,激发读者的期待。而用链条句写出的作品通常都比较简单、纯朴,富于童真。由于其始终强调人物的外部动作,用这种句式写出的作品大多情节感强,通俗易懂。这三种句式的代表作家分别为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就像海明威喜爱用简单句一样,笛福沉溺于使用链条句,笛福所有的作品都由链条句写成。而出生贵族的詹姆斯,其写作时使用的句式也同样高贵、典雅,他在其《专使》(Ambassador)一书中全程使用了高难度的圆周句。

对于简单句和圆周句,学术界一直都有探讨和研究。而链条句则不然。就我所知,国内对这种句式鲜有研究,而西方学者对链条句的探讨和研究,也仅限于20世纪的四位英国语言学家,即G. H.瓦利斯(G. H. Vallins)、伊安·A.古尔德(IAN A. Gordon),以及著名的语言学家杰弗里·N.里奇(Geoffrey N. Leech)和他的合作者迈克尔·H.希尔特(Michael H. Short)。当偶有提及,国内学者一般把链条句统一归在松散句或长句里。如秦秀白先生20世纪60年代编著的《文体学概论》就是这样提及的;20世纪末郭鸿先生在他的《英语文体分析》一书中也是把句子分成长句和短句。其实,无论是长句还是松散句,这两个概念对链条句而言都过大、过泛。链条句不一定都是长句,它和一般的松散句也有所不同。那就是,首先,它并不完全是英语本土句式,而是在14世纪从法语中引入的一种句式。其次,这种句式是一种并列结构,从句间常用简单的连接词如and, but, for,像“链条”一样把句子连接起来,所以我称之为链条句。20世纪50年代瓦利斯在他的《英语句式》(The Pattern of English)一书中详尽阐述了这种句式的特点。但他只把这种句式局限于中世纪时期。十年后,伊安·A.古尔德在他的《英语散文的发展》(The Movement of English Prose)一书中也提到了这种句式,并详尽地说明了它的起源。因当前国内学术界鲜有对该句式的系统研究,国外的研究也仅限于上面所提及的几位语言学家,所以希望本书对链条句的探索能引起其他学者的兴趣。

法语链条句的出现有其历史与时代背景,它是14世纪时由当时英国最大的出版商兼作家和翻译家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在引进大量法国文学作品时从法语中引入英语的一种句式。但我认为这种句式的出现也有它的必然性,那就是英语叙事体小说在英语诗歌占统治地位几个世纪之后出现,这种小说需要一种推动其故事情节的句式,所以这种原始、纯朴,但有很强叙事能力的链条句产生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托马斯·马娄(Thomas Malory)的《亚瑟王》(King Arthur)。可以说,这种句式是英语小说发展的历史见证。

本书的前两章对英语语言文体演变史做了简单的综述,然后对链条句的起源和特点做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探讨了链条句在中世纪文学中的使用。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圣经》语言风格的分析上。接下来的第六章对笛福的成名作《鲁滨孙漂流记》的语言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书的最后一章对链条句在近现代作家作品中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个粗浅的探讨。我对近现代的五本著作——《苔丝》《傲慢与偏见》《飘》《老人与海》《麦田守望者》进行了筛查,在每一本书里都发现有链条句。其中,《傲慢与偏见》与《老人与海》中的链条句相当多。《傲慢与偏见》中的链条句使书中的人物刻画变得生动而犀利。而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使用的纯“and”式链条句不但帮助描述了老渔民桑提亚哥娴熟的捕鱼动作,还赋予了这部作品更深一层的寓意。

链条句并非只在中世纪有短暂的辉煌,这种句式在现代作家笔下仍然存活着,而且有时还被一些作家大量或巧妙地使用。所以,我希望能把它挖掘出来,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们去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欣赏它的语篇魅力,为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者、欣赏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曾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的张正老师,是在她的指导下我接触到了链条句。我仍然记得在和她的研究生共勉时,张正老师曾说,大家都是处于学术前沿的人,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妄自菲薄,我们都有责任把自己的新观点呈现给学术界,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她的话一直激励着我,让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链条句的研究,并最终完成了此书。

本课题主持傅勇林教授,虽因工作变动离开了西南交通大学,傅老师仍对本书的提纲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在书稿完成后指出了书中文献的一些问题,这让我感受了傅老师作为一名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个人深表感谢和佩服!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了不少同行的帮助。首先要感谢的是厦门大学研究希伯来语的白钢教授。他与我素昧平生,但当我通过电子邮件向他请教有关《圣经》中希伯来文的一些疑问时,他很快给予了回复。还有我院孔展屏老师为本书贡献了她的新观点,我非常感谢!英语系系主任徐晓燕教授在美国访学期间热心帮助购买相关书籍。我的年轻同事罗希在加拿大学习期间也热心地帮助查阅相关资料。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杨教授也利用其研发的数据库对本书的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此,我心存感激!最后,还要感谢一直关心、支持和鼓励我的家人和亲友!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书一定存在许多不足,还请读者多多指正。

陈华

2017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