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成都饮食生活变迁研究(1861—194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参考书目

1.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15、281-282页。

2.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2页。

3.李大钊:《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李大钊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504页。

4.上述引文参见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05-106、5、40、133页。

5.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1923年4月27日,刘梦溪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17页。

6.《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载《革命原起》时解释说,原文为《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在编入选辑时改为《革命原起》,见杨松、邓力群原编,荣孟源重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北京:三联书店,1954年,第541页。《蔡元培全集》载孙中山两封复蔡函中,一函自谓其文为《革命原起》,一函自谓《革命缘起》,见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42页。《孙中山全集》载孙中山1919年1月致蔡元培函称其文为《革命缘起》,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页。

7.杨松、邓力群原编、荣孟源重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第541-559页。

8.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三册,第241-242页。

9.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第五卷,第8页。

10.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地位》,《李大钊选集》,第537页。

11.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革命》(一九二四年九月三日),《蔡和森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636页。

12.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32页。

1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3-668页。

14.华岗:《中国近代史》,上海:华东新华书店,1949年,第4-5页。

15.戴逸:《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序》,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第4-5页。

16.林增平:《中国近代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

17.何干之:《中国现代革命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年。

1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红旗出版社,1982年,第3页。

1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3页。

20.李新、彭明、孙思白、王真、蔡尚思、陈旭麓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页。

21.《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39页。

22.冯契:《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3页。

2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地,2006年,第392页。

2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序言》,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4-5页。

2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增订本)·序言》,第7-8页。

26.罗荣渠:《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演变的反思(代序)》,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合肥:黄山书社,2008年,第1页。

27.欧阳军喜等:《百年回首: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汪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周建:《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崔效辉:《现代化视野下的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王章维:《五四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朱宗震:《辛亥革命百年祭: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刘永国:《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新探:以现代化为研究视角》,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许纪霖等主编:《中国现代化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徐方平、郭劲松主编:《现代化视野下的孙中山研究》,武汉:崇文书局,2005年;张文儒主编:《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徐行:《周恩来与中国现代化的奠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秦宣:《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张素玢:《林则徐: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9年;刘兴豪:《魏源与中国近代化的早期进展》,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李志刚:《容闳与中国近代化》,台北:正中书局,1981年;冯天瑜:《张之洞与中国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黄瑞霖编:《严复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福州:海峡出版社,2008年;虞和平主编:《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陶行知研究课题组:《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年。

28.代洪亮:《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分化与整合:以学派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第153页,第154-155、157页。

29.梁景和:《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梁景和主编:《西方新文化史与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首届学术研究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页。

30.梁景和:《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续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4页。

31.刘志琴:《青史有待垦天荒——试论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崛起》,《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第88页。

32.梁景和:《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梁景和主编:《西方新文化史与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首届学术研究会论文集》,第6页。

33.林·亨特编:《新文化史》,姜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页。

34.理查德·比尔纳其等:《超越文化的转向》,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35.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新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姜进:《娱悦大众——民国上海女性文化解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叶瑞昕:《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杨才林:《民国社会教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梁景和:《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性伦·娱乐为中心》,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36.罗志田、徐秀丽、李德英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28页。

37.梁景和:《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续编》,第15页。


本文原刊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