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杨基
杨基(1326—1381),字孟载,号眉庵。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元末为张士诚丞相府记室。明洪武元年(1368)谪临濠,又移开封。次年从谪所放回,任荥阳知县,上书乞留京,得请以太常寺簿用。洪武四年(1371),任江西行省幕官,复落职,居金陵。洪武六年(1373)又起用,奉使湖南广右。次年任山西按察副使,进按察使。因事被谗,谪输作,卒于工所。他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亦善书画。著有《眉庵集》。
天平山中[1]
细雨茸茸湿楝花[2],南风树树熟枇杷[3]。
徐行不计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说明】
杨基家住赤山,离天平山约五里。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信步徐行于山中的感受。虽只写眼前景色,却沉露出对天平山大自然风景深沉的爱与悠然自得的情趣。诗写得有声有色,轻快流丽,耐人寻味。
【注释】
[1]天平山:山名。位于苏州城西南,离城约四十里,以其山顶平正,可容五百馀人,山形高耸,其高似与天齐,故名“天平”。
[2]楝:树名,属楝科落叶乔木。暮春开花,开花时,花缀满树,紫色。有浓烈的香气。
[3]枇杷:常绿树木,果实可食,叶可入药。产于我国南方各省。
闻邻船吹笛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1],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2],莫教吹落陇头花[3]。
【说明】
杨基于洪武四年(1371)任江西行省幕官,次年曾泊舟九江,该诗当作于此时。诗人抒写他听到邻船吹笛引起的思乡情绪。
【注释】
[1]参差: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相传为舜创制,像凤翼参差不齐。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楚: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属楚国,故泛称楚。
[2]折残堤上柳:指笛曲《折杨柳》。
[3]吹落陇头花:指梅花。典出江南太守陆凯以梅花一枝与诗一首赠长安范晔,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长江万里图
我家岷山更西住[1],正见岷江发源处[2]。
三巴春霁雪初消[3],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说明】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江西或出使湖广往返经武昌时。杨基原籍四川,所以这首咏长江的诗篇也融入了作者对世事艰辛和异乡漂泊的体味。
【注释】
[1]岷山:一作汶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
[2]岷江:在四川省中部。其支流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乐山汇入岷江。
[3]三巴:指巴西、巴郡、巴东。这里泛指四川。
岳阳楼
春色醉巴陵[1],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2],山接九疑青[3]。
空阔鱼龙气[4],婵娟帝子灵[5]。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在洪武六年(1373)出使湖南时所作。诗人以极为凝练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全篇从大处落墨,境界开阔且富于变化,起结俱入神境,是时人传诵的名篇。
【注释】
[1]巴陵:地名。西晋太康元年(280)置,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明洪武九年(1376)废,并入岳州,十四年(1318)复置。
[2]三楚:秦汉时称战国楚地为南楚、东楚、西楚。据说大江以南,自江西南昌至湖南长沙等地为南楚;今苏北沛县至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为西楚;自苏北徐州以东,南至扬州、金陵一带为东楚。
[3]九疑: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
[4]鱼龙气:指充满了鱼龙之气。
[5]婵娟:形态美好。唐·孟郊《婵娟篇》:“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娟,真可怜。”帝子:指湘水女神湘夫人。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