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辑佚材料的来源与基本情况
《礼记集说》所收陈亮《中庸》佚说计13条,约3000字,保存于《礼记集说》第一百二十五卷至一百三十六卷。每条佚文前均冠以“永康陈氏曰”,《礼记集说》前“集说名氏”中指明“永康陈氏亮,字同甫”,为陈亮无疑。历代目录中没有陈亮《中庸》学专著的记载,《礼记集说》中也未指明其引书来源。本次所辑出佚文均为对《中庸》经文的分条讲论。从行文上看,全部佚说风格统一,结构相似,并且相互呼应,当属同一来源,为陈亮所作讲义体经说。从内容上判断,卫湜所徵引的佚说只是陈亮原文的一部分。比如,第十三条佚说中说“聪明圣知,如上所谓也”,然而从辑出的佚文看,并未见他处有对“聪明圣知”的解说。可见卫湜在徵引陈亮经说时,也有所取舍,此十三条外,陈亮当仍有《中庸》说散佚。
陈亮死后,其子陈沆将其著作整理为《龙川集》四十卷,《外集》诗词四卷,明中期以后逐渐散佚。今日所存最早的陈亮集版本为明成化间人汪海搜集残篇整理而成,仅有三十卷。1987年,今人邓广铭在此三十卷本系统的基础上,据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及现存的《永乐大典》搜辑陈亮散佚著作,编成39卷,是现在收集陈亮著作最为完备精善的版本。继之,学者也陆续有所补辑,[1]但陈亮经部的佚著尚属首次发现。
《礼记集说》为南宋卫湜所作。卫湜,字正叔,号栎斋,生卒年不详,平江人,为南宋名臣卫泾之弟。卫湜家传礼学,加之藏书丰富,历时近四十年,纂成《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礼记集说》为现存最早的“集说”体经解,汇集了大量《礼记》经说,四库馆臣称其“采摭群言,最为赅博,去取最为精审。……亦可云礼家之渊海矣”[2]。卫湜所引人共一百三十家,其中大多属宋人经说,今日多已散佚不存。[3]《礼记集说》中,《大学》《中庸》二篇所占篇幅较重,全书一百六十卷,《中庸》占十四卷,《大学》五卷。充分反映了宋儒对这两篇的重视,其中所收亡佚经说,亦复不少。
从所辑出的陈亮“《中庸》佚说”的篇幅看,不应是独立著作。宋人文集中有大量讲义体经说,如与陈亮约略同时的朱熹文集中有《经筵讲义》,吕祖谦文集中有《春秋讲义》。此次所辑经说,亦属讲义体。所以笔者推测此次所辑出的《中庸》佚说可能保存在最早的四十卷本《龙川集》中。据邓广铭《陈龙川文集版本考》,“陈沆为其父所编的四十卷文集,至晚在嘉泰三年(1203),便已完成……《文集》之刻成……则当定为嘉定七年(1214)”。[4]而《礼记集说》于宝庆二年(1226)进呈,卫湜生平仕履行迹皆在江南一带,又藏书丰富,完全有可能得到四十卷本《龙川集》,并从中采纳经说收入《礼记集说》。
本次所辑出的《中庸》佚说,元人胡炳文《四书通》中亦曾徵引二条。胡炳文是朱熹后学,作《四书通》意在表彰朱学。如四库馆臣所言:“是编以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皆阐朱子之绪论,而尚有与朱子相戾者,因重为刊削,附以己说,以成此书。凡朱子以前之说,嫌于补朱子之遗,皆斥不录。故所取于《纂疏》、《集成》者仅十四家,二书之外,又增入四十五家,则皆恪守考亭之学者也。大抵合于经义与否非其所论,惟以合于注意与否定其是非。虽坚持门户,未免偏主一家。”《四书通》之例,所收录作者皆“恪守考亭之学者”,与朱熹发生过激烈辩论的陈亮经说缘何得以收入其中?如四库馆臣所言,《四书通》取材大抵分成两类,或引自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或为胡炳文所增入四十五家。《四书集成》今不存,《四书纂疏》中未见有陈亮《中庸》佚说。笔者初步推断《四书通》中所引陈亮经说当属胡氏自行补入。《四书通·中庸通》卷一所引二条经说(本次所辑出第二、第四两条),一出于第八章下,题名为“永嘉陈氏”,一出于第十章下,题名为“永康陈氏”。前者与《礼记集说》题名相同,陈亮籍属永康,且《礼记集说》的“集说名氏”中清楚指明书内“永康陈氏”即指陈亮。《四书通》全书中称“永康陈氏”则仅一次,通考全书所引之“永嘉陈氏”,均指陈埴,引文皆出自《木钟集》。第十章引文下,胡炳文又引“仁寿李氏”经说一条,“仁寿李氏”为李道传,私淑朱熹,求其弟子所录朱熹语录,刻成了最早的池录本《朱子语录》,对朱学之发扬意义重大。然而李氏无经学专门著作,笔者所见李氏经说,仅卫湜《礼记集说》中引其《中庸》说五条,《四书通》所引与《礼记集说》相同。同一章内,两条引文均与《礼记集说》相同,所引经说皆已不传,且仅于《礼记集说》中有佚文。胡炳文别有所本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大致可以推定《四书通》中所引两条陈亮《中庸》佚说,当从《礼记集说》中转引。或因胡炳文误将《礼记集说》中之“永康陈氏”错以为“永嘉陈氏”,所以将陈亮经说混入《四书通》中。胡氏学术笃守朱学,见闻不广,出现此类错误也并不稀奇,四库馆臣就曾指出其还将刘敞经说误收入《四书通》中,自乱其不收朱熹以前学者经说之例。胡炳文《四书通》误引陈亮经说的情况说明,至少在元代,学者对于陈亮的《中庸》学说就已不很熟悉。
[1] 龚剑锋:《陈亮佚著〈永康陈氏遗谱〉考略》,《文献》1992年第3期;陈国灿:《关于陈亮著作版本的几个问题——兼及陈亮部分佚作辑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5期;束景南、余全介:《陈亮佚文新辑》,《文献》2005年第3期。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69页。
[3] 《礼记集说》引人引书的具体情况详参笔者《卫湜〈礼记集说〉引人引书考》,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4] (宋)陈亮:《陈亮集》(增订本),邓广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