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年鉴(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校年度发展概况

2014年,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总揽全局,开拓进取,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4年共组织召开2次校级领导班子理论务虚会,14次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并落实《华东政法大学党政领导干部2014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和《华东政法大学教职工2014年度理论学习计划》,着力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增强干部工作能力。

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党建案例评比暨“基层服务日志故事”征集活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严格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完成了2个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调整了研究生教育院的党总支设置;组织开展“书记沙龙”活动;9个项目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特色组织工作项目立项。

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任正处级干部7人,副处级干部6人;配合上级做好局级后备干部选拔及考察工作,组织制定了《华东政法大学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暂行办法》,71人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共推荐6名干部赴校外挂职锻炼,接收1名干部来校挂职;继续办好市局级干部选学培训班。

注重党外干部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支持关工委、老教授协会开展工作;创设“同心论坛”“海归沙龙”“留学导航”等特色活动,开展民主党派组织生活创新活动培育工作;做好民族双结对工作;获评2014年度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先进集体和市教卫党委系统老干部先进集体。

继续推进党务公开。坚持执行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会年会制,坚持每年召开教职工、学生党员大会,并推动二级党代会、党员大会制度建设。

二、扎实推进市委巡视整改项目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整改及建章立制工作

根据市委“立足问题导向从严回头看、立足专项整治从严抓整改、立足建章立制从严立规矩”的要求,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市委巡视整改项目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项目的落实工作,将其列入2014年学校工作重点,多次专题研究整改工作相关举措;校党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整改落实工作,明确整改事项、责任要求、牵头部门、完成时限,并做到带头整改、立行立改,带动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共同推进整改落实;对于22项整改项目、3项专项整治内容及29件制度建设工作,落实过程中坚持明确的时间表、责任人和路线图,确保能够如期完成,形成了有利于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成果。

三、加快内部治理结构调整,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以修订“校学术委员会章程”为契机,为推进教授治学工作做好准备;以推进研究生二级管理为抓手,开展“优化管理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办学积极性。

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一岗双责”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坚持把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特别抓住重要节点的教育和制度的执行监督;坚持党委常委会每学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党委中心组进行党风廉政学习;规范权力运行程序,重点抓好招生、科研经费、基建等领域的监管工作;注重预防,开展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

完善处级干部任期中、任期结束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对干部的经济责任监督和检查。

五、坚持正面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文明文化建设

坚持正确导向和正面宣传,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校内学术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报批手续,加强对学生课堂、各类讲座、学生社团、读书会、学术沙龙、宣传橱窗等阵地的管理;健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校园政治稳定。

着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落实、落小、落细”。其经验、做法先后5次被团中央、市教卫党委、团市委刊登报道。

学校连续十四年、第七次蝉联市级文明单位。注重校园文化的品牌建设,挖掘亮点和特色,借助传统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力量,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学校形象;做好红色经典诵读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宪法宣传等工作。

坚持民主管理,积极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校务公开。继续做好帮困慰问和职工体检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业余文化活动;2人获评201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1部门获评“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推进大学生科创实践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立青年教师社会服务团;通过设立“团团基金”、实施“牵牛花”计划、筹建“华政希望小学”等方式,推进校内外帮困助学工作;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有效传递正能量,“华政青年”微信平台获评“上海市十大政务类微信公共平台”。

六、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事管理工作。规范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师资博士后的管理与考核;构建绩效工资体系,规范社会保险及公积金缴纳工作,调整优化各类人员薪酬分配机制;优化职称评审工作,完成首批校聘教授(研究员)选拔聘任工作;做好各类人才计划申报工作,1人获批“上海市千人计划”,1人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获评“上海市东方学者”,1人获批“上海市浦江人才资助计划”,1人获批“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40人次入选各类访学进修践习计划,32人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万元;1人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5人获“上海市育才奖”。

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升教学水平,1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3个项目获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继续做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新增2个卓越班(法学专业的涉外商法方向、知识产权专业),首次入选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门课程获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1门获上海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门获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立项,1门获评“上海市全英语示范课程”称号,1门为上海市共享课程中心课程;6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批);50项大学生创新计划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做好教学督导工作。

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学术型硕士的二级管理;以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为平台,探索校内导师、校外律师双导师制研究生高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举办了首届研究生“高端法律创新人才夏令营”,连续8年承办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6次承办上海法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主办首届两岸青年社会科学学术论坛和2014年MOOT上海国际模拟仲裁庭邀请赛;做好英文硕士(中国对外经贸法硕士项目)留学生的招生与毕业工作;继续举办格致大讲堂、硕博论坛、法硕论坛、名师第三讲堂,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积极拓宽继续教育办学渠道。完善和调整了函授站(点),稳定招生规模。广泛开拓政企市场,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共举办各类法律培训辅导110期(含加修课),培训学员8000人次,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较好地完成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考务与阅卷工作。

优化科研项目管理,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全年共有210项各类课题获立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85项,比上年增加近20项。22项课题(含2项重大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法学类立项数全国第二;9项获司法部课题立项,立项数全国第一,已连续三年全国第一;17项获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立项,立项数与复旦大学并列上海市第二;还有10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立项,12项获中国法学会项目立项,1项获曙光计划项目立项。课题结项率显著提高,位居上海市前列。21人获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6人获一等奖,创历史新高;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奖三等奖;4人获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4人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人获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法学》获评“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权威期刊”。《学报》全面进入“三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再次获评“全国百强社科期刊”。1人获评“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优秀主编”,1人获评“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优秀编辑”。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14年新增境外合作单位20家;加强与“金砖五国”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积极筹备第二届金砖国家法律论坛,做好WIPO暑期学校相关工作;参与国际大学联盟活动,拓展与海外高校交换生项目,承办教育部“来华留学高端硕士学位奖学金项目”,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完善留学生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英文授课课程建设,2014年有4门课程获得市教委“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规范外籍专家管理,有2名外国专家获批“海外名师”项目;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外事助理制度,构建国际化办学的全校联动机制。

做好招生就业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上海市招生改革方案,着手制定学校招生改革方案。2014年,共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989名,各类研究生1658名;截至目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34%,研究生就业率为96.9%,就业质量保持稳定。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为平台,提升辅导员研究水平,首次获评“上海高校辅导员工作室”,1人获上海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承办首届松江大学园区八校学工论坛;加强易班建设,提升形势政策课教学质量;实现帮困助学全覆盖,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模式,做好在校大学生征兵入伍工作。

加强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做好图书资料和档案工作。完成了出口带宽扩增、核心机房整体改造及UPS扩容、两校区裸光纤互联等工程;积极推进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完成对馆藏外文原版图书和部分民国版图书数字化加工。进一步推进各类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利用工作。

做好财务、基建和后勤保卫工作,为教学科研提供切实保障。完善财务报销和预算制度。完成各类审计343项,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89.65万元。做好实训大楼、学生公寓、综合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或报建工作;完成新一轮物业招投标工作;完成学生公寓空调安装租赁招投标工作,以及学生公寓回购交接工作,基本完成节能监控平台建设。做好物业安保交接工作。完成两校区校门智能化改造工作和五期女生公寓走廊监控系统安装,创建和平安宁的校园环境。

重视校友会工作。规范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目前已筹建各类校友组织77个,筹集教育发展基金近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