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论语》第二章第十节:“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是孔子知人的三部曲:第一步看他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第二步看他为什么这样做或这样说;第三步看他做后或说后是否心安理得?走了这三步之后,对一个人就可以有所了解,这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的了。理解原文并不容易,如“所以”有人理解为“所为”,有人理解为“所与”或所交的朋友,如果理解为“所与”,那下两步就应该是为什么交这种朋友,交友后是否心安理得?这就不是“知人”,而是交友三部曲了,我们看看西方人是如何了解,如何翻译的。理雅各的译文是:
See what a man does.Mark his motives.Examine in what things he rests.How can a man conceal his character!How can a man conceal his character!
译文把“所以”理解为“所作所为”,接着就说:注意他的动机,检查他依靠的是什么东西,那一个人就不能隐瞒他的性格了。理雅各把“知人”的重点放在性格上,强调了动机和依靠,而韦利呢?
Look closely into his aims,observe the means by which he pursues them,discover what brings him content—and can the man’s real worth remain hidden from you,can it remain hidden from you?
韦利把“所以”理解为目标,接着说:观察他追求目标所用的方法,发现什么使他得到满足,那么他的真正价值会不为人所知吗?韦利的译文比理雅各的更精确。重点是人的价值,观察的是目标、方法、态度(满意)。两种译文哪种更好呢?那又要联系实际来看。
《中国翻译》2008年第4期发表了纪念傅雷的文章。文章指出:“在一两个世纪以内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再产生出傅雷这样卓绝的翻译大师。”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后记中却说:“新译是一部形神兼备,青出于蓝的好译本。”“比傅雷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好。”究竟孰是孰非,就需要研究了。
首先,“视其所以”,如果“所以”指“所为”,那就是两位评论家说的这两句话;“观其所由”就是问他们说这两句话的原因和依据;《中国翻译》的评论者是为了纪念傅雷,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傅雷是不可超越的翻译大师,燕山出版社版的评论者是为了介绍新译本,并且举了几页例子,说明新译胜过傅译。其实,只要有一个反证就够了,试看下面的译例:
原文:je bois le sourire de ta bouche muette(p.1434)
英译:I drink the smile of thy silent lips(下册p.350)
傅译:从你缄默的嘴里看到了笑容(4册196页)
新译:我痛饮你嘴上醉人的笑容(下册1047页)
第三,“察其所安”,“所安”指评论者能否接受批评,如能接受并且改正,或不接受,却能提出反证,都可使人了解评论是否正确。从以上的三点看来,理雅各比韦利理解更好。只有最后的结论,韦利胜过了理雅各,因为“知人”与其说是要知道评论者的性格,不如说是要了解评论或评论者的价值,不管哪种解释,全句可以考虑把所作所为、前因后果都翻译出来:
See what a man does,examine why he has done so,and observe how he will face criticism.Can he have anything hidden in his mind?Could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