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研究文萃·考古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結語

綜觀舊大陸兩側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道路,兩者顯然是沿着不同的途徑發展的。在舊大陸西側,儘管也存在着不同的地方文化類型。但從整體上講,五種不同的石器工業的模式在大部分地區均可先後見到。從最初的礫石石器工業逐漸過渡的手斧工業,再漸進到莫斯特工業,最後是石葉與細石葉工業。但在中國大陸上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則僅見到礫石—石片石器工業與細石葉工業兩種模式。典型的礫石石器工業在華南地區的河谷平原地帶,從早更新世的晚期開始出現,一直持續到晚更新世之初甚至更晚。在華北北部及西南部分地區的洞穴遺址中,則很少見到大型礫石工具,而更多的是小型的石片石器。儘管在中國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中,後者與前者常常被歸納爲兩種不同的文化傳統[1],但兩者實質上同屬於第一種石器工業模式的範疇[2]。在這種模式之後,基本不見第二、三、四種模式的流行,而在一些地區,則由細石器工業直接代替了第一種模式。這種由礫石與石片石器工業從早期到晚期一直佔據着主導地位,或僅在晚期由第一種模式直接轉入第五種模式的發展道路,構成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最顯著的特點。這種特點明顯區别於喜馬拉雅山與青藏高原以西的舊大陸的大部分地區的早期原始文化的發展途徑,清楚地顯示出中國早期原始文化發展的相對獨立性。

中國早期原始文化相對獨立性的成因則與早期人類在東亞地區的進化道路密切相關。早期人類在東亞地區相對獨立的進化歷程决定了該地區原始文化發展的區域性特徵。而决定早期人類及其文化在中國大陸上發展的特殊性的原因則可歸結爲中國及東亞地區相對獨立的自然地理單元及更新世期間氣候與古環境變化等因素的作用。喜馬拉雅山與青藏高原的隆起所形成的自然地理障礙與環境效應對中國早期原始文化相對獨立性的形成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1] 同注[34]。

[2] Wymer,J.J.,The Palaeolithic Age,ST. Martin's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