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架构主要由英国社会学家Anthony Giddens所构建(Giddens,1979)。在结构化理论中,结构被定义为“规则和资源”,可进一步划分为表意(Signification)、控制(Domination)与合法性(Legitimation)等三个维度。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在于主张“结构的二重性”(Duality of Structure),认为结构既是行动者进行相关活动的前提及媒介,又会被行动者的相关活动所改变(Giddens,1984)。部分学者将结构化理论应用于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便指出信息技术也是一种结构来源,并形成了“技术的二重性”这一观点,主张技术既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人类行动的产物,同时也具有建构人类行动及社会环境的能力(Orlikowski,1992)。
通过对组织应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相关行为的分析,DeSanctis等(1994)进一步提出了适应性结构化理论(Adaptive Structuration Theory,AST),为分析组织对创新性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为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分析思路。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部分核心思想(DeSanctis et al.,1994)如下。
(1)技术内嵌有“社会性结构”(Social Structure)。在某类技术产生以前,制度性环境中即已经存在一些关于组织或个人行为方式的一些设想。在技术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技术设计者会将部分设想融于技术产品之中,使得技术本身便内嵌有规则、资源等各类社会性结构。以GDSS技术为例,其内嵌的社会性结构不仅仅表征了技术自身的信息收集、处理、交换、存储方式,也蕴含着“技术应当如何被使用”“技术所提倡的组织行动准则是什么”等内在理念。
(2)技术对组织行为及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对技术社会性结构的征用(appropriation)过程来实现。征用被DeSanctis等(1994)称为“组织决策过程的‘深层次结构’(Deep Structure)”(p.130),是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组织对技术社会性结构的征用过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组织既可以决定是否引入某种特定的社会性结构,也可以决定是否将某种结构与其他结构进行整合,同时还可以决定是否完全遵守技术所固有的社会性结构来进行组织行为方式的调整。
(3)组织对技术社会性结构的征用过程并非完全由技术的内在结构所决定,而是会同时受到组织环境等其他结构来源,以及组织系统内部相关因素的影响。正是由于上述多种影响的共同存在,才形成了技术结构征用过程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了技术应用效果的不确定性。
尽管部分学者[如Orlikowski(2000)]对技术内含有社会性结构这一观点持有一定程度的异议,认为社会性结构只存在于技术应用过程中,而非技术本身,但这一讨论更多属于社会学的思辨范畴,对于在组织学领域研究组织的技术应用行为以及相关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绩效并无根本性影响。而对于技术附带有社会性结构这一观点,已在越来越多学者之间形成共识(Majchrzak et al.,2000;Holweg et al.,2008;Jones et al.,2008;Gupta et al.,2013;Im et al.,2013),并有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借助于结构化理论的视角分析各类组织对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为。根据Jones等(2008)的统计,在1983年至2004年期间,有多达331篇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文献应用了结构化理论的分析视角,且相关文献的数量呈增长趋势。
本书对工程项目BIM应用行为的分析,同样可从结构化理论获得有益的启示。结构化理论通过对技术“社会性结构”及其征用过程与征用绩效的刻画思路,有助于深化对BIM技术特性及其对技术应用过程影响作用的认识。值得指出的是,由Anthony Giddens所提出的结构化理论多被认为是具有宏大理论框架的“元理论”(Orlikowski,1992;Weaver et al.,1994),经Orlikowski(1992)及DeSanctis等(1994)等的进一步深化及拓展后,其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相关分析框架的可操作性已有明显提升,但由于其理论架构侧重于考察较长时间范围内技术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其整体分析框架的研究多为定性类的分析(DeSanctis et al.,1994;Brooks,1997)。如要通过定量分析考察相关机理,往往只能侧重于分析其整体框架中的部分理论逻辑(Im et al.,2013)。由于本书仅研究个体工程项目内BIM应用行为的驱动因素及绩效影响机制,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宏大框架来分析行业内BIM技术与项目组织模式的长期互动关系超出了本书的研究范畴。考虑到研究的聚焦性,本书主要借助于结构化理论(主要指适应性结构化理论)关于技术具有社会结构性、技术结构征用行为及其效果受何种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视角及理论基础,考察个体工程项目组织范围内的BIM技术应用行为,使之与其他理论形成互补,为本书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完整的理论视角及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