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点亮铜山制药厂
1970年,为制药厂送电,“点亮铜山制药厂”,乃当务之急。(注解5)颜贻意再一次领教到部队同志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他从军人身上接收到的这种优良作风,受益终生。
1969年底,苏明山从铜山岛调往温州解放军118医院任职。褚福德接任卫生队队长。
到1970年底,药厂职工增加到了26人,黄连素针剂的产量也达到了55.84万支,这一年的产值也达到了8.43万元。一个喜讯在药厂里流传:部队卫生院从南京买来了一台X光机。
厂里职工在交谈中对这台机器无不充满神秘感。有的说,人在机器面前一站,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有的问,那我肚子里是男孩还是女孩能看清楚吗?
突然,胡志群出现了,大家的玩笑停了下来。
“今天下午下班前大家要开一个会,布置重要工作。”
胡志群说的重要工作,原来是X光机因透视室的汽油机发电电力不足,致使无法正常拍片。事实上,药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之后,继续凭借原来的汽油机发电,已经根本无法满足电力需求。
“经过部队首长与海军的协调,我们获得了支援。部队党委决定,本周六上午开始从雷达连把电线架到小朴村。厂里全部男同志都要参加这次义务劳动。另外,这件事情要暂时保密,不得向外人透露。”
1970年的铜山岛,除了县城北岙镇有电力供应之外,26团团部所在地小三盘也用的是自发电。随着药厂的壮大,以及26团将部队医院设在小朴村,岛上仅有的一台透视机也安放在这所医院里,“点亮铜山制药厂”,便成为当务之急。
几天之后,铜山岛上,开始下起了大雪。铜山岛上下雪,特别是能够积成白茫茫一片,还真是稀罕的事。时隔45年之后,褚兆洪仍然记得那飞扬的雪花,飘进了他的脑海。
那一场大雪我还没有忘记。那是1970年的年初。
洞头岛上,各地都是银装素裹。清晨,我们一醒来,我就和部队干部马永吉的子女马翠英、马福建等孩子们站在窗前,叫唤着要出去看雪景。可是,大人们都不答应。
大人们为什么不答应我们出去玩雪景?原来是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动员。
我查了一下资料,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先后有七八次的“一级战备”动员。那段时期,也是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时期。孩子们不知道,大人的“一级战备”是草木皆兵的状态,部队官兵晚上一律睡在军用坑道内。一些官兵白天在架电线,晚上还要住在坑道里备战,够辛苦的。
1970年入冬之后的这一场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加猛烈。
进入机修车间担任机修工兼主任后,颜贻意手下有了两个兵——一男一女,都是部队家属。他对车间里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程序,早已了然于胸。但是,要给厂里送电,要给透视机送电,他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一次部队首长决定一举克服制药厂的用电限制,真是英明。
从小朴山下到山上是一条白马古道.26团后勤处发电厂派了两位师傅过来指导,当颜贻意等几位年轻的伙伴爬到山顶时,部队的同志已经干得热火朝天。胡志群军医在拉线。褚福德院长甚至还爬上电柱为电工递送配件。还有一大批叫不出名字的解放军干部、战士都在义务帮忙中。
看到这些,颜贻意和他的伙伴们急忙找活儿干。有一名战士来回担任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工作现场。这再次让颜贻意等地方来的同志觉得自己的工作格外崇高、神圣。
从山顶到小朴村,线路不算长,计划一周内完成。
这一周里,每到下午两三点,山上阴风怒号,寒气逼人。铜山岛的最高处就是山头顶,站在山头顶,可以看到县城、看到远处的半屏山、看到大半个铜山岛。刺骨的寒风常常让人连眼睛也睁不开,而手指更是不听使唤。
积雪到一周后才融化。
干部、战士喊着口号,激情工作了一周。
当山头顶雷达连的自发电送到小朴村铜山制药厂时,铜山制药厂第一次迎来了充裕的电能——厂区及卫生队的营房,顿时一片辉煌!职工们欢欣鼓舞,手舞足蹈。附近的群众也像是过节一样,纷纷围观到了部队操场上,向着制药厂的方向,仰慕、神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