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铁碳合金中的组元及基本相
1.1.1 纯铁
铁(Fe)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6个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属于过渡族元素。铁在常压下于1538℃熔化,其密度为7.87g/cm3。
1.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铁具有多晶型性,如图1-1所示。从图1-1中可以看出,纯铁在1538℃结晶为δ-Fe,它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当温度继续冷却至1394℃时,δ-Fe转变为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通常把的转变称为A4转变,临界点为A4。当温度继续降至912℃时,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又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把γ-Fe的转变称为A3转变,临界点为A3。在912℃以下,铁的晶体结构不再发生变化。因而,铁具有三种同素异构状态,即δ-Fe、γ-Fe和α-Fe。
铁的多型性转变是钢中复杂多变的固态相变的根源,它是钢的合金化和热处理的基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图1-1 纯铁的冷却曲线及相变
纯铁的室温组织是纯铁经过结晶和固态相变以后得到的结果。纯铁从液态缓慢冷却至室温,经历了液体结晶到δ-Fe→γ-Fe→α-Fe的固态转变,得到等轴状的α-Fe晶粒组织,如图1-2所示。
2.铁素体与奥氏体
铁素体是碳溶于α-Fe的间隙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体心立方结构,常用符号F或α表示。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的间隙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常用符号A或γ表示。铁素体和奥氏体是铁碳相图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相。
铁素体的溶碳能力比奥氏体小得多,奥氏体的最大溶碳量(质量分数,下同)为2.11%(1148℃),而铁素体的最大溶碳量仅为0.0218%(727℃),室温时铁素体基本上是不溶碳的(wC=0.00004%)。
碳溶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δ-Fe的间隙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高温铁素体,以δ表示,其最大溶碳量为0.09%(1495℃)。
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基本相同,居里点为770℃(A2);奥氏体的塑性好,具有顺磁性。
图1-2 纯铁的室温组织
3.纯铁的性能与用途
工业用纯铁含有微量的碳及其他杂质,碳对纯铁的力学性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一般纯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001%~0.005%。
纯铁在室温时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128~206 MPa;抗拉强度为275~314MPa;断后伸长率为30%~50%;断面收缩率为70%~80%;冲击韧度为1275~1962kJ/m2;硬度为70~80HBW。室温下纯铁的塑性和韧性非常好,但强度低,所以很少用作结构材料。纯铁是具有高磁导率的软磁材料,可利用其铁磁性制造仪器仪表的铁心等。
1.1.2 铁与碳的化合物
当铁碳合金中的含碳量超过铁的固溶度时,将形成碳化物。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碳化物,表1-1[1]列举了铁碳化合物的类型及其晶体学参数。从Fe-Fe3C相图来看,在临界点A1以下,平衡相只有F和θ-Fe3C,但是在非平衡相变中,可能形成χ-Fe5C2、ε-Fe2.4C等碳化物,它们是不稳定的,是θ-Fe3C的过渡相。
表1-1 铁碳化合物的类型及其晶体学参数
1.η-Fe2C
η-Fe2C的晶胞结构如图1-3所示,它以碳原子体心正交结构作为构架,铁原子以类似八面体的形状处于碳原子周围。片状的η-Fe2C在α相基体上常沿着位错线析出,与基体存在晶体学位向关系,片厚仅为3~5nm。
2.θ-Fe3C和χ-Fe5C2
铁在碳素钢中形成θ-Fe3C,而在合金钢中,有些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渗碳体中具有一定溶解度,故形成合金渗碳体θ-(Fe,M)3C。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体点阵的间隙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是铁碳相图中的基本相。在渗碳体每个晶胞中有12个铁原子,碳的质量分数为6.67%,其晶体结构如图1-4a所示,每个碳原子由六个紧邻铁原子围绕。
图1-3 η-Fe2C的晶胞结构
渗碳体的各个铁原子之间以金属键结合。铁原子和碳原子之间键的性质以金属键为主,存在共价键。渗碳体具有金属特性,如导电性、金属光泽等。渗碳体中能溶解其他元素形成固溶体,在形成固溶体时小原子(如氮)处于碳原子的位置,金属原子(如锰、铬等)处于铁原子的位置。这种以渗碳体为基的固溶体称为合金渗碳体,记为(Fe、Me)3C。
渗碳体(θ-Fe3C)并不是真正的平衡相,在较高温度回火时,长时间保温最终会转变为铁素体+石墨。
渗碳体的硬度很高(≈800HBW),但塑性很差,特别是在游离状态下,其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低温时略有铁磁性,此铁磁性在230℃以上消失。在铁碳相图中渗碳体的磁性转变温度标注为A0(230℃),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
χ碳化物一般用化学式χ-Fe5C2表示,具有底心单斜点阵。χ-Fe5C2的晶体结构与θ-Fe3C相似,同属于所谓三棱柱型的间隙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如图1-4b所示。铁原子构成三棱柱的六个顶点,碳原子位于中间的间隙位置。这类间隙化合物复杂的晶胞是由三棱柱堆垛而成的,所以三棱柱是其结构的最小单元。
图1-4 θ-Fe3C、χ-Fe5C2晶格的三棱柱单元及其特征参数
a)θ-Fe3C b)χ-Fe5C2
θ-Fe3C的热力学稳定性比χ-Fe5C2和ε-Fe2.4C的都要高,所以在温度和时间许可的条件下,χ-Fe5C2和ε-Fe2.4C都将转变为θ-Fe3C。
从热力学上讲,θ-Fe3C也非充分稳定,在较高温度长时间保温的条件下,θ-Fe3C终将分解,转变为铁和石墨,即θ-Fe3C→3Fe+G(石墨)。可见,相对于石墨而言,θ-Fe3C也是一个亚稳相。
3.ε-碳化物
ε-Fe2.4C也是钢中经常出现的碳化物。ε-Fe2.4C于20世纪50年代初测定,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也未加怀疑。以后有人测定出η-Fe2C,认为ε-Fe2.4C就是η-Fe2C,因而出现六方和正交之争。目前,人们还在不同钢中进行逐一测定,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ε-碳化物的成分约在ε-Fe2.4C附近变化,是亚稳相,当温度升高时,或经过较长时间等温时,将转变为热力学上较为稳定的θ-Fe3C和χ-Fe5C2。在ε-碳化物中也能够溶入某些合金元素。ε-碳化物的居里点为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