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不同阶段精细动作训练重点
1个月:通过小手认识世界
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比嘴先会“说话”,他们往往先认识自己的手,有许多时候他们会两眼盯着自己的小手很仔细地看个没完。因此,手是让宝宝认识世界的重要部位。
2个月:锻炼十指开发智力
十指锻炼开发宝宝智力
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十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动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手部动作从不准确到逐步准确,大拇指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新生儿的记忆力、对事物完整性的理解以及自信心得到了发展,从而促进了大脑和心理的发育。通过手部的精细动作,新生儿和环境产生了互动,帮助新生儿建立自己和环境互动的概念,这种互动的经验对新生儿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精细动作不是单纯的手部运动,还包括视觉和动作的协调,包括运转手腕、双手协调等动作。精细受练习的影响,假如宝宝精细动作上练习不够,他的精细动作发展可能会落后,而且视觉能力、注意力也会影响精细动作的发展。
2个月时宝宝的手掌开始松开,手掌自然弯曲,而且有了“出拳”的动作,妈妈可帮宝宝打开他的小拳头,让十个指头伸展开来;洗澡的时候要给宝宝洗洗小手,把十指的指尖轻轻伸进宝宝的手掌里,在小手心里轻轻地来回转动,边清洗边按摩;喂奶的时候把宝宝搂在怀里,把十指伸进他的手心里,大手握小手,轻轻地摸一摸,缓缓地摇一摇;轻轻抚摸、张开宝宝的拳头,让宝宝小手掌触摸妈妈的乳房和妈妈的脸;不停地和宝宝说说话等。
宝宝的小手能力
2个月宝宝的小手已经开始松开了,而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两手张开,摆出想要拿东西的样子。虽然这仅仅是一种无意识的动作,但有时看到玩具会乐得手舞足蹈,全身乱动。
宝宝手部能力培养方案
爸爸妈妈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多训练宝宝的手部动作,以利于智力的开发。这时,可以选一些不同质地、适合宝宝小手抓握的玩具或物品,让宝宝练习抓握,比如拨浪鼓、海绵条、绒布头、纸卷、小瓶盖或小积木等。
3个月:训练手部多种动作
宝宝手部动作
手是人认识世界、与外界交往的重要器官,正是因为有了一双灵巧的手,人和动物才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手的这种灵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这个发育过程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尤其是在宝宝3个月时,是手部运动发育的最佳时期。
宝宝能力特点
手的动作发育也被称为精细动作的发育,在3个月左右时,宝宝本能的握持反射就会消失,并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这就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真正发育了。
宝宝在开始抓握时,往往是用小拇指的侧边握东西,然后逐渐向大拇指侧边发展,最后发展用手指握东西,也就是说手的动作是从小拇指侧边向大拇指侧边发展的。
这时宝宝的手经常呈张开状,可握住放在手中的长棒数分钟,扒、碰、触桌子上的物体,并将抓到的物体放入口中舔。
但手与眼的协调能力还不强,常抓不到物体,就是抓物也是胡乱地一把抓,即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方向相同。这对宝宝来说还需要时间来锻炼和发育。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如果两个同样年龄大小的宝宝,用靠近小拇指侧边处取物的宝宝手的动作就没有用大拇指侧取物的那个宝宝发育得好。此外,手的抓握往往是先会用中指对掌心一把抓,然后才会用拇指对示指钳捏。
一个小宝宝如果能自己用拇指、示指端拿东西,则表明他的手部动作发育很不错。再说,宝宝先能握东西,然后才会主动放松,也就是说宝宝先会拿起东西,然后才会把东西放到一处。所谓“心灵手巧”,就充分说明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脑的发育才使手的动作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灵巧的双手也能刺激大脑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宝宝3个月时,抓紧对他的小手进行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训练宝宝双手的活动能力,主要从触摸抓握开始。
这个训练最好要在宝宝情绪愉快时开始,妈妈可以经常将带柄的玩具或者是自己的手指塞在宝宝的手掌中,让宝宝抓握触摸,以训练宝宝小手的抓握触摸能力。
4个月:发展协调用手的能力
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
此时的宝宝眼睛的协调性增强,视野扩大,视线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头眼协调能力也越来越好,两眼能追视物体,如果玩具从他手中滑落掉在地上,他会用眼睛去寻找。这个月的宝宝能抓住自己的衣服、小被子不放,开始摇动并注视手中的拨浪鼓,手眼协调动作开始产生。
这时候很多家长会与宝宝做亲子阅读,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难免都会遭遇宝宝撕书的情况。
宝宝开始喜欢书通常在9个月龄,这个月龄前,宝宝还没有真正到“早期阅读”的阶段,他们更喜欢学习手眼协调能力。
撕书是宝宝在练习左右手的反向运动,以及与视觉的协调能力。他们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撕,品味手指捏纸以及用力的感觉,并很有成就感。
其实父母可利用这个机会,给宝宝换书,不用的杂志书报,让他撕个够,当宝宝撕的动作得到充分练习后,他们就会不再撕书了。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宝宝这是一种学习的行为,那么就不会斥责宝宝,而是对宝宝每次撕的动作进行鼓励,让宝宝把撕的练习运动完成得更好。
但宝宝的撕书行为也不能无止境地一直坚持下去,随着宝宝的长大,父母也可以用以下方法引导宝宝改掉撕书的习惯。
不要斥责宝宝撕书行为,也不能视而不见。拿来胶水等物品,和宝宝一起把书补好。并告诉宝宝:“撕书,书会痛的”,也可以用伤心、生气等表情来影响宝宝,让宝宝明白父母因为他的这个行为很不高兴。
随着宝宝的成长,理解能力逐步加强,他们会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做角色扮演,当他们发现妈妈许多好听好玩的内容都来自于这些书时,就会对书抱有强烈的认知愿望,撕书行为也会慢慢减少。
对于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利用故事、儿歌及其他形式向宝宝灌输道理或行为标准。当宝宝做得好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宝宝手臂活动训练
宝宝手臂的活动能力,是随着身心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爸爸妈妈平时应多让宝宝做些手臂运动。
4个月大的宝宝,刚开始抓握东西时,眼睛并不看着手,看东西时也不会去拿,眼和手的动作是不协调的。经过多次地反复地抚摸、抓握物体,使视觉、触觉与手的运动之间发生了联系,才逐步开始有了手眼的协调,也就是说能用眼睛看着东西并用手去抓。关于宝宝手臂活动能力的培养,可参考以下两种方法:
其一,妈妈将玩具拿到宝宝胸部的上方时,宝宝看到玩具后,他的双臂便活动起来,但手不一定会靠近玩具,或仅有微微地抖动;如将玩具放在桌面上,宝宝看到后,也会出现自动挥举双臂的动作,但并不要求抓到玩具。
其二,妈妈抱着宝宝靠在桌前,爸爸在距宝宝1米远处用玩具逗引他,努力让宝宝注意。
慢慢地让玩具接近宝宝,逐渐缩短距离,最后让宝宝一伸手即可触到玩具。如果宝宝不会主动伸手朝玩具接近,可引导他用手去抓握、触摸和摆弄玩具。通过上面这两个训练,可以培养宝宝接近、触摸和摆弄物体的能力。
5个月:练习准确抓握
5月大的宝宝,手的动作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开始有了随意的抓握动作,并出现手眼的协调和五指动作的分化。
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在自己胸前玩弄和观看双手,对自己的双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把两个手握在一起。抓了东西喜欢放到嘴里,喜欢抓东西,抓起来后又喜欢放下或扔掉,把东西抓在手里敲打。
训练宝宝的手部动作,可以在宝宝的周围放一些玩具或在小床上方悬挂一些玩具,如拨浪鼓、响铃、圆环等玩具,让宝宝能看到并伸手可以抓到,以锻炼他手部抓握的能力及手眼协调的能力。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训练抓握能力
父母可以将挂着的带响声的玩具拿到宝宝面前摇晃,使其注视,然后将玩具放在宝宝的胸前,其高度要让他能看到,伸手可抓到,激发他去碰和抓的欲望。如果宝宝抓了几次仍抓不到玩具,就将玩具直接放在他的手中,使他握住,然后再放开玩具,教他学抓。若是宝宝只看玩具,不伸手抓,可用玩具触他小手,逗引他伸手抓,或将玩具放在他手中摇晃他的手,使玩具发出声音,并逗引宝宝听。
通过这个训练能发展宝宝的触觉,锻炼宝宝的手部抓握能力。
培养准确抓握的能力
把宝宝抱在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玩具,让其练习抓握。每次放3~5种,经常变换,可以从小到大,反复训练宝宝准确抓握的能力。
通过这个训练,可以使宝宝在玩乐的基础上,培养宝宝准确抓握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宝宝手和眼的协调能力,让手、眼同时使用,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平时,应多让宝宝学抓或摸各种各样的东西,以培养手的抓握能力与感触能力,让他抓一抓、摸一摸不同的物品,体验它们的不同之处,学习如何区分,比如丝绸、羊毛、棉花、缎子、海绵、餐巾纸等等,都可以让宝宝去触摸去感受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激发起宝宝旺盛的求知欲,并能使感触能力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6个月:培养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6个月的宝宝,在精细动作上,手部的抓握能力已经相当强,不但可以牢牢地抓住东西,而且还会自己伸手去拿。因此,可以在此时锻炼宝宝的手部能力,加强精细动作方面的锻炼,以使宝宝的动作智能发育得更完善。
其实,宝宝动作的发育虽然是循序渐进的,但如果能够恰当地训练,给宝宝锻炼的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使宝宝的动作发育早些、成熟些。
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不遵循宝宝动作发育的规律,脱离宝宝自身的发育,盲目训练,这样的话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不利于宝宝的发育。因此,爸爸妈妈在训练自己宝宝的运动能力时一定要适可而止。
7个月:训练宝宝手部的灵活性
宝宝到7个月大时,手的动作会变得更加灵活,逐渐学会自己拿东西,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特别是示指的能力有很好的发展,如能将示指伸进瓶口,掏出里面的东西,会用手伸进盒子里捡起里面的玩具等。
这时宝宝手部动作的能力越来越强,有时爸爸妈妈在喂饭时,他会伸手抓勺子;不想吃时,还会将勺子推开;喜欢把手伸在饭碗里,然后将手放入口中,有趣的“吃”,往往这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很急着说:“哎,太脏了,不要把手放到嘴里!”但是,爸爸妈妈阻止宝宝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因为宝宝的运动发育过程,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开始,然后发展至脚,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宝宝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动作。
其实,宝宝能用手把东西往嘴里放,这代表他的进步,这意味着他已经为日后自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这时,爸爸妈妈应鼓励宝宝这样做,并要采取积极措施,例如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抓些饼干、水果片类的“指捏食品”,这样不仅可以训练手指的能力,还能摩擦牙床,以缓解长牙时牙床的刺痛。
8个月:练习手指的对捏动作
训练拇指、示指对捏能力
训练宝宝的拇指、示指对捏能力,首先是练习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果、爆米花等。
在开始训练时,可以用拇指、示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示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在训练时,最好爸爸妈妈要陪同宝宝一起,以免宝宝将这些小物品塞进嘴里或鼻腔内,进而导致发生危险。
学习挥手和拱手动作
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教宝宝将右手举起,并不断挥动,让宝宝学习“再见”动作。当爸爸上班要离开家时,要鼓励宝宝挥手,说“再见”。如此每天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宝宝见人离开后,便会挥手表示再见。在宝宝高兴的时候,还可以帮助他将双手对起握拳,然后不断摇动,表示谢谢,而后每次给他玩具或食物时,都会拱手表示谢谢。通过这个训练,可以扩大宝宝的交流性肢体语言的范围。
9个月:让手眼动作相互协调
宝宝到9个月时,精细动作能力已相灵巧。能用拇指、示指夹小球或线头,能主动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而不是被动地松手。
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遵循了从混浊到分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规律,基本形成了从本能的抓握—有意识的满把抓握—拇、示指以及拇、示、中指的协调抓握—抓放可逆—双手协调。
9个月时,宝宝的小手越来越灵活,拇、示指能捏起小球体;能将积木拿起投入到水杯中;并且能成功地用拇指和卷曲的示指侧面抓起小球。在抓握时,其他手指仍松弛地卷曲着而不弯或伸展。
手眼协调能力也有很大变化,能联合行动,无论看到什么都喜欢伸手去拿,能将小物体放在大盒子里去,再倒出来,并反复地放进倒出。并且,宝宝在摆弄物体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长短、轻重等。
宝宝的手变得更加灵活,会使劲用手拍打桌子,对拍击发出的响声感到新奇有趣,能放开手里的东西,让它落在地上,能同时玩弄两个物体,如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用小棒敲击铃铛等。这时爸爸妈妈可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拿起和放下。
10个月:继续练习精细的手部动作
10个月的宝宝,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宝宝的五指已能分工、配合,并能够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较为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双手。这时期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已很协调,如果将一片薯片放在桌上,宝宝想要,会坚持伸手去抓,一次、二次即能抓到。这时,拇指和示指的动作能较好地协调。
宝宝动作的发展,特别是手部动作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标志,他们的敲、丢、扔、捡、碰、推和拉都在学习中,在为将来的创造性活动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让宝宝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为宝宝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宝宝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11个月:练习手部的巧劲儿
宝宝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手部动作程度已经发展到了拇指和示指的指端了,能用拇指和示指捏取小物体,具备了这个功能的时候,宝宝的手就变得更加灵巧自如了。
这时的宝宝能把手中的积木放在桌上或杯中,而不是无意识地将积木掉落到杯中,但动作还不是很灵巧;这时当宝宝的示指接近绳时,需要两三次可将其拿起,动作比较协调。
此外,宝宝还能有意识地打开积木的包装纸,能寻找积木块,将积木拿到手。
这时宝宝往往会捏取一些小物体后,还会用手去抠小物体、拿起杯子、打开抽屉、搭积木、翻书等。这个时期,宝宝要成功地用拇指和示指捏取小物体并非易事,还要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和发展才能有这个能力。
因此,这时爸爸妈妈应加强对宝宝手部能力的训练。但爸爸妈妈还要注意宝宝的安全,不要让把危险物品放在宝宝手能够到的地方,如药丸、电源插座、一些开关按钮等,以防不测。
宝宝在摆弄东西时,他能体验到物体的软硬、轻重、深浅、大小及形状,他会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简单的联系,因此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地为宝宝提供他感兴趣的东西,凡是那些没有危险性的事物,都可以让宝宝尽情地摆弄。
训练手部的运动,不仅能锻炼宝宝手的灵巧性,对他的智力发育有也很大的好处。
因此,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宝宝提供玩具和物品让他抓握、摆弄,还要训练他捏取细小的物体,如让他捏取小块饼干、花生米、米粒等。在训练时,只要父母给予适当地帮助与保护,避免发生意外的情况就可以了。
12个月:提高控制力让手部更灵活
1周岁的宝宝,手部的动作已发展得相当娴熟了。这时的宝宝已经能用手掌握笔,在白纸上画出道道来,并且也能和大人一样用拇指和示指的指端捏小物体,手部拿捏能力的程度已经发展得很好了。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在这个时期的能力特点,通过以下方法开发宝宝的精细动作智能。
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在宝宝能够有意识地将物品放下后,训练宝宝将手中的物品投入到小的容器中。通过这种训练,使宝宝的小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提高手部灵活性
爸爸妈妈可以在桌前给宝宝摆上多种玩具,如小瓶、盖子、小球、积木、小勺、小碗、水瓶等。
当宝宝看到这些东西时,慢慢就会知道用积木玩搭高,知道将盖子扣在瓶子上,知道用水瓶喝水,知道用拇指示指捏起小球,知道将小勺放在小碗里“准备吃饭”等等。
经过多种训练,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技能。
1岁1~3个月:进行手脚的多种练习
宝宝在1岁之后,已经会蹒跚地走路。这个阶段,首先要教宝宝走稳,会起步、停步、转弯、蹲下、站起来、向前走、向后退,以及跑步、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原地跳、钻圈、爬攀登架、自己坐在小凳子上、扔球、踢球、随音乐跳舞等,身体平衡力和灵活性进一步发展起来。
1岁之后的宝宝,在动作能力上能用脚尖行走数步,脚跟可不着地;并且可以手扶楼梯栏杆熟练地上3阶以上。通常,1周岁后的宝宝都能迈出第一步,在良好的训练下可走得很好。
宝宝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宝宝行走,但要注意适当的休息,不使宝宝过于疲劳。同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幼儿摔倒、碰伤。
1岁以后是宝宝训练手及手指的重要时期,通常说的“心灵手巧”充分说明及早发展手指的动作也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宝宝手部动作和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及早地开发宝宝的大脑,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不断模仿成人的示范动作,逐步学会运用物体的动作,如用茶杯喝水、用勺子吃东西、自己穿衣服、扣纽扣、戴帽子、擦鼻涕、洗手等。
父母在生活及游戏中,要随时训练宝宝手的精细动作,如拾积木、穿珠子、穿扣眼儿、拼扳、插棍、串塑料管、捏泥塑等等。
此时的宝宝还喜欢画画,要注意训练宝宝拿笔的方法。另外,要尽早训练宝宝左右手握、捏等精细动作。
1岁4~6个月:结合家务锻炼宝宝的小手
宝宝小的时候看见妈妈在做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拖地板等,他也会模仿妈妈的样子去做。妈妈要把握时机,训练宝宝做简单的家务劳动,耐心地告诉他正确的方法,并陪着他一起做完。当宝宝能听懂大人的意思时,可以让他收拾玩具,这可奠定宝宝日后做家务的基础。
利用一起做家务的机会进行教育,做家务也能成为经验分享的好机会。肯定宝宝的努力:妈妈要让宝宝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机会,并多给予鼓励和赞美,让宝宝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及自信心,肯定自己的能力。
1岁7~9个月:手工制作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鼓励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部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以促进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宝宝折纸时,会折2~3折,但是还不成形状。搭积木时,能搭高5~6块。穿扣眼时,用玻璃丝能穿过扣眼,有时还能将尼龙线拉过去。这时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的能力特点,进行合理的培养。
1岁10~12个月:学使筷子
这个时期,父母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鼓励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部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以促进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
医学研究证明,用筷子夹取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在活动,同时也牵动着肩、肘、手腕、手指间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的运动。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才能完夹取食物的动作;反过来,这些关节和肌肉夹取食物的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此外,用筷子还能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对于预防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具有三维空间完整的图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
宝宝拿筷子的姿势需要一个改进的过程,此时父母不必强求于宝宝一定要按照大人的姿势,可以先让宝宝自己去摸索。
2岁1~3个月:多做游戏促进用手能力
2岁多的宝宝手就更加能干了,开始分清左右。会拿筷子自己吃饭,拿剪刀学剪纸、穿珠子、做拼图等。这些能力都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习才能做到,同时搭配各种玩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如果父母帮助过多,则会剥夺宝宝的学习机会,使宝宝样样依赖大人。按时给予适合的练习,才能使宝宝工多艺熟,心灵手巧。
2岁4~6个月:提高宝宝用手的准确能力
3岁前是宝宝精细动作能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学习任何一种特殊技能的前提条件。操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宝宝将来学习技能的快慢、准确性与牢固程度,以及能够到达的水平。
2岁7~9个月:练习双手的配合能力
这时宝宝的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可以用剪刀剪碎纸,握笔时懂得用左手扶纸,并能画出圆形和四边形;乐意进行自我服务,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脱鞋袜,能穿上面开口的衣服,扣扣子等。
抓和捏对大人来说很容易,但对宝宝来说却没有那么简单,只有经过一次次的训练,他才能完成这个动作。只有宝宝经过多次尝试,拿起积木搭上去的时候,他才能更准确地判断这块积木的大小重量是否适合搭上去。所以,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对于宝宝发展精细动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2岁10~12个月:玩球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宝宝已经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并会拍球、抓球和滚球,但是仍难以接住球。并能摆弄一些大纽扣、按扣和拉链。
而且宝宝的基本动作已经非常敏捷,他(她)不需要集中过多精力在走路、站立、跑步或跳跃上,而是更乐意学习怎样踮着一个脚尖走路,并努力保持静止状态,宝宝可以单脚站立保持平衡。宝宝也能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可以完整地画出人的身体结构,虽然比例不协调,但是基本的位置宝宝已经找准了。部分宝宝现在开始学习用剪刀,可以用手剪开纸张了。宝宝还能把馒头或面包一分为二。
3岁1~3个月:继续绘画、剪纸、玩橡皮泥
手部能力的培养
3岁的宝宝双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首先,能很好地用勺子自己吃饭,不洒饭。看见大人用筷子也要求用筷子吃饭,最初拿不好,经过练习,很快就会用筷子吃饭了。
注意开始时要教给他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如果姿势不正确要随时纠正。此时的宝宝手拿东西也比较稳,能自如的将杯子里的水倒在另一个杯子里,并且不洒出来,还能自己端杯子喝水。
宝宝还能喜欢剪刀,手持剪刀剪纸的动作,对宝宝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看到大人剪东西,宝宝总是凑在跟前,争着要剪刀。可以给孩子买一把圆头的小剪刀,教给他将纸剪成各种形状,宝宝就会专心致志地坐在小凳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一张白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如皮球、苹果,以及只有宝宝自己才能看懂的小鸟、小兔子等等。
宝宝学用剪子时,能锻炼宝宝手指的灵巧性,发展想象力,将大脑的思维想象通过手指的活动变得形象化,是一项值得学习的手工操作。但是,3岁的宝宝学用剪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要告诉宝宝万一剪着手的后果,会流血、会疼痛的,使宝宝明白在操作中要倍加小心。
宝宝还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拿笔写字,能模仿正确的拿笔姿势画画。宝宝喜欢拿笔随心所欲乱画,这种乱涂乱画的线条对成人来讲毫无意义,但这却是宝宝真正的创造性。
父母要鼓励宝宝,称赞他画得好,并且要善于观察,通过涂画了解他在想什么,探询他的思维想象脉搏,适时给予引导,及早挖掘潜力,提高智能水平。
如宝宝在画汽车,那么就带宝宝去看车,找出车的特征:四个轮子、方向盘等。宝宝画画的意义不在于绘画的技巧,而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
橡皮泥提高手部灵活性
五颜六色的橡皮泥或面团、黏土是宝宝喜爱的玩物,稚嫩的小手能捏成小鸭子、碗、盒子、皮球等各种动物和物品。
3岁4~6个月:增加手部的控制力和敏感度
手指的技能
这个时期,宝宝的肌肉控制和集中注意力技能正在发育,这是掌握许多精细手指运动的基础。他可以独立或合并运动自己的每一根手指,这意味着他从以前用拳头抓蜡笔的方式发育成与成人更加相似的方法——拇指在一侧,其他手指在另一侧。现在他能够画方形、圆形或自由涂鸦。
因为他的空间感知能力也有了相当的发育,现在他对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因此在玩耍时,他会更仔细地确定玩具的位置、控制使用餐具的方法,并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
控制力和敏感度的增加使他可以搭起9块以上积木、吃饭时不会洒出来太多食物、用两只手将水从大水壶里倒入水杯、脱衣服并可以将大扣子扣进衣服的扣眼。
他对发现工具和如何利用工具也非常有兴趣,例如剪纸刀和诸如泥土、颜料和蜡笔等。他具有操作这些东西的技能,并开始利用这些工具做别的事情。首先他会随机使用一些绘画材料,或许只有在他完成后才能确定他在画什么。
这种思维变化将激励他开发更为精确的运动和利用手的技能。
握笔的姿势和动作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写,都必须以灵活运用手中的笔类工具为前提。一般而言,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不断地尝试绘画书写,大部分家长也会在这一时期注意让儿童模仿学习绘画和书写中所必需的握笔动作。
从儿童握笔的手姿势的发展来看,最早抓握笔的动作包括整个手和手臂的运动,表现出“手掌向上的抓握动作”,即儿童在抓握笔的时候掌心向上,手掌和手指一起活动来抓握笔。用这种笨拙的握笔动作形式,儿童很难进行有目的的绘画书写动作。随着在绘画、书写活动中偶然性的尝试,以及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不断调整握笔动作,儿童“手掌向上抓握”的握笔动作逐渐被“手掌向下抓握”的动作所取代,拇指和其他四指开始在绘画和书写技能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儿童对握笔姿势进行调整的部位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儿童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但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儿童逐渐更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迅速下降。此外,儿童握笔的部位逐渐向笔尖位置靠拢。3岁左右的儿童表现为握住靠近笔尖的部位,主要依靠肩关节的活动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然后逐渐发展为用肘部来控制笔的运动,最后发展为用手指的活动来控制笔的运动。
3岁7~9个月:继续练习绘画和书写
手的灵活性进一步加强,能开始用橡皮泥或面团搓捏和造型,做出比较形象的东西。会用笔画出比较完善的小人(有头、身和四肢),能画出像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图案,如太阳、苹果,以及折纸和剪贴等各种精细动作。
可以多教宝宝画画。一开始可以训练他握笔,握好了笔,就让他在纸上乱画,随便他画什么,都说好。这时所用的笔应该是彩色的,这可以提高宝宝的兴趣。乱画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要求他画垂直线。可以手把手教,然后让他模仿。你在纸的左侧画一条蓝色的垂直线,让他在纸的右侧画同样的垂直线,学会以后再画水平线再画圆。当这几种线条都会画了以后,可以学画画了,因为图画主要是由这几种线条构成的。
3岁10~12个月:让宝宝的小手更灵活
到了4岁,宝宝的身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宝宝的身体协调性更强,会单脚、双脚跳,或沿着一条直线走。此时,宝宝的手和眼的协调性提高了,现在宝宝非常乐意自己穿脱衣服。这时可以适当地训练宝宝做一些家务活,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比如铺床、扫地、倒垃圾之类的家务活,还能整理玩具、摆碗筷等,当宝宝分餐具和食物时,父母可以利用机会与宝宝进行计算游戏,看看家里有几个人吃饭,需要多少双碗筷。一些宝宝还能把衣服穿戴整齐,这说明宝宝自理能力提高了。
熟练掌握了控制使用餐具的方法并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吃饭时不会洒出来太多食物、可以独自洗手、用两只手将水从大水壶里倒入水杯、脱衣服并能够将大扣子扣进衣服的扣眼。
4~5岁:筷子的妙用
使用筷子不但能发展宝宝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而且还可以训练宝宝的视觉和听觉之间的配合,能够促进宝宝感知觉和运动发展,发展宝宝的智力。
家长在教宝宝学会使用筷子的过程中,可以和宝宝做一些游戏,如摆放一些软纸团、棉花团、纸条等软材料,让宝宝用筷子挑、夹或拨;以后逐步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较难夹的物品,如塑料块、小木珠等硬材料,同时在宝宝的膳食中增添一些较难夹起的食物,如豆子、花生等,让宝宝反复尝试。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宝宝了解一些有关筷子的常识,比如不能用筷子击打碗盆和桌子,不能将筷子指向别人,不要用别人用过的筷子,学习正确摆放筷子等。由于宝宝手部的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指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比较差,而操持筷子需要几个手指同时配合,共同支配一双筷子摆动,这对大部分宝宝来讲均有一定的困难,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练习和适应过程才能掌握,家长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5~6岁:弹琴促进宝宝手脑并用
通过手工活动培养宝宝的手脑并用,能力也进一步促进脑功能的发展。
有的宝宝已经开始学习某种乐器了,如弹钢琴、拉小提琴等。
能伸直双臂在平衡木上行走;会用单脚站立约10秒钟;能走约4千米的路程。宝宝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已十分准确,神经系统的发育已接近最后阶段,已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手脚灵活,运动也较以前更为剧烈,但已不太容易摔跤。能在一条直线上走、单足跳、跳绳、跳舞等。随着手眼协调的发展,宝宝可以通过练习接住球,可以学会系鞋带或串珠子等。
这个阶段的宝宝手的灵活性进一步得到加强,宝宝精细动作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不仅能用搓、揉、捏等的协调动作,将橡皮泥或面团揉捏成各种简单的造型,还能以正确的握笔和坐姿练习画画和写字,具有折纸、剪纸、粘贴、拼图等各种手工能力,为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