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与决策那些事儿:一本正经的非理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记忆靠谱吗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学者就发现人们善于记住对他们而言最显著和最有用的信息。如果过去的事情影响了人们的想法、感觉或行为,那么人们就会对这些事情存在记忆。柏拉图认为,记忆就像一块蜡板,板上可以“编码”,以便“存储”,方便以后的“提取”。这种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的研究发现,记忆具有选择性、解释性。一般来说,记忆会保留一些深刻的细节,而其他的内容是人们在这些细节基础上加工重建后的产物。也就是说,记忆不仅仅是一种被动存储,还能主动地选择、解释、整合及重建。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就会在编码环节产生问题。然而,在回忆时出现了遗忘,则表示存储出现了问题。回忆时,如果可以很清晰地想起所要的信息,则称为外显记忆。还有一种被称为内隐记忆的方式,它是指先前的经历对后来的一些行为产生了影响,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比如,上午你匆匆走过一条陌生的街道,街道旁的星巴克在你眼前一闪而过。晚上,你心里可能盘算着是不是该去喝杯咖啡,但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上午你无意中看到的那家星巴克产生的影响。

研究发现,商业广告就是通过内隐记忆来实现其宣传目的的。人们往往认为某些广告吸引力更大,这种现象就可能是内隐记忆在作祟。学者称这种对事物可能出现好感的现象为“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曝光效应表明,无论对与错,只要事物频繁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就会逐渐喜欢它。

对信息的编码还受到个体的性格特征、社会背景、经历、知识结构、信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受到信息处理的质量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未来的印象更加深刻。

人们每天会接触大量的信息,然而能够记住的少之甚少。并且,这些能够记住的信息也会通过人的感官处理,然后被编码和存储,直到某一时刻对其进行提取。因此,提取的内容与最初的编码或分类甚至与当时的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学者将这种特征称为编码特定原则(Encoding Specificity Principle)。

一些学者曾做过场景对回忆的影响实验。他们让潜水员在岸上或水下记住一些信息,然后分别在岸上和水下对潜水员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信息编码和记忆环境是否相同对回忆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记信息和回忆信息的地方相同,比如均在水下,潜水员们就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如果环境不同,比如在岸上记忆,却在水下回忆,则记忆表现明显变差。这说明,在不同的环境下提取信息时,回忆会受到影响。因此,事后你还能回忆起什么,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你现在所处环境的相似程度。

一个人当时的身心状态对回忆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记忆信息的环境如果平静,那么在紧张或兴奋的环境下回忆就会变差;反之,如果记忆信息是在紧张或兴奋的环境下进行的,那么在平静的环境下回忆就会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因此,保持记忆和提取的环境一致就显得较为重要。因此,事后你还能回忆起什么,取决于当时和现在的身心状态是否相似。

一项惊人的研究发现,即便人们听到的信息并不靠谱,然而,如果人们在这之前确实接触过这些信息,即使已经想不起来是何时何处接触的,他们也很有可能认为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而深受影响。

这种过去的事情对人们当下或未来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这种影响一般是无意识的。启动效应是一种内隐记忆效应(Implicit Memory Effect),是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20世纪70年代早期,大卫·迈耶(DAVID E. MEYER)和罗杰·施凡诺夫特(ROGER W. SCHVANEVELDT)的开创性实验导致了许多种类的启动效应研究的繁荣。“护士”一词在“医生”一词之后比在“面包”一词之后更容易被认出来。

遗忘是人们常常面对的一种窘境,明明觉得自己知道,就是想不起来。过往的知识或经验积累对记忆和遗忘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接触新的信息时,如果先前拥有的知识或经验可以派上用场,人们就会觉得信息既方便理解,又不容易遗忘。一些研究表明,任何专业的人士在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时,都比新手要容易、迅速。

人们的过往知识、经历及偏见可能会赋予新信息一些其他的含义,从而改写人们的记忆。无数的实验表明,使用带有暗示或误导的信息,可以创造出一些没有的回忆,从而让人们确信这些并不存在的事情真实地发生过。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年)所言: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只是一个顽固持续的幻觉。”


人们常常对自己的记忆非常自信,然而根据研究的结论,人们的记忆不但经常出错,甚至可能是被虚构出来的,是对过往事实的一种扭曲。

当人们在脑海中搜索对于某件事情的记忆时,与之类似的一些记忆也会被唤起,出现了相关记忆“打架”的过程,从而阻碍人们正常的回忆。这种阻碍导致的后果要么是人们无法正常回忆而产生遗忘,要么是这些相关的记忆形成了妥协,产生了一种不实的回忆。

请仔细快速阅读一遍以下的词语卡片,每张卡片的阅读时间不能超过1秒钟。阅读完毕后,请在纸上尽可能地写下你能记住的词语。词语如下:

立春 大雪 夏至 春分 寒露 冬至

处暑 秋分 霜降 立夏 谷雨 大暑

小暑 清明 白露 惊蛰 大寒 立冬

大多数人回忆并写下不少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来自二十四节气。在这些词语当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立春”了,这是因为记忆存在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第一个词语往往最容易被记住。其次容易被记住的就是“立冬”,这是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的原因,因为它是这些词语的最后一个。一般人不会写下“春天”或者“夏天”这样的词语,这与主题不符。但是有一部分人回忆起“立秋”这个词曾出现在这些词语当中,这就是回忆时产生的扭曲。首因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它由最初刺激或观察的不相称的显著性引起。比如,考生在背单词的时候,他对开头背的单词有可能印象更深,而不是中间的那些单词。首因效应说明,第一印象非常关键,如果第一印象不好,后面要花很大的代价去弥补。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似,也是一种认知偏见,由最近的刺激或观察的不相称的显著性造成。比如,当律师安排证人出庭作证,领导安排人员在会议上发言时,他们一般都会把想要突出他们意图的发言人员放在一串名单中的开头或结尾,这正是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心理。

人们在回忆这些词语时,会在脑海中形成联想网络,当出现了一系列二十四节气词语时,与“立春”“立夏”和“立冬”相关的词语“立秋”尽管没有出现,但仍可能在人们脑海中被激活,从而使得本没有的事物出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这些很难得到区分的信息来源使得记忆扭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记忆扭曲原本没有什么,但是当法庭上,法官通过证人回忆产生的证词进行判案时,这种扭曲就不能被忽视。比如,律师对证人的提问措辞会影响他们的记忆,从而使证人的回忆产生扭曲。别有用心的律师会利用这点,采用错误的提问方式影响证人的证词。

伊丽莎白·罗夫特斯(Elizabeth F. Loftus)是记忆研究领域中非常有名的学者,她曾针对措辞影响人们的记忆做过深入的研究。[45]她认为,含有前提假设的问题会改变人们对某个事件的记忆。比如,一位证人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汽车并没有超速,但是,当被律师问起有几人坐在这辆超速的汽车中时,尽管当时的问题并没有询问汽车是否超速,但是证人在面对随后的一系列提问时,就会认为这辆汽车就是超速的。

实验证明,人们通常会把之前的记忆与他人提供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在脑海中补充实验人员并没有提及的细节。在一项实验中,工作人员将一段汽车事故的视频播放给两组受试者。当观看结束时,她问一组受试者:“这些车发生剐蹭时,它们的车速是多少?”对另一组受试者,她问道:“这些车相撞时,它们的车速是多少?”两组问题的唯一区别就是“剐蹭”与“相撞”。当然,不同问法得到的答案也不相同。

一周后,受试者们被要求回答事故现场是否有破碎的玻璃时,那些曾被问及“相撞”的受试者给出肯定答案的比例远远高于那些曾被问及“剐蹭”的受试者。实际上,视频中并没有破碎的玻璃。可见,只需要一个词,就能改变人们的回忆。人们通过对相撞的认识,编织出了对破碎玻璃的回忆。由此可见,让人们发生记忆扭曲是很容易的。

要搞清楚记忆为什么会产生扭曲,需要先了解大脑存储信息的方式。尽管不少人认为人的大脑与计算机很类似,但其实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存储及提取的方式。一旦计算机存储了信息,每次需要调用时,都能够百分之百还原当时的信息。

人类的大脑并不存在这样的机能。尽管大脑中存放着信息,但是往往只有在出现与过去类似的情景时才能够被调用,因此,这种方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用,更像是一种需要时应急的重构。在重构的时候,会从不同的地方提取记忆碎片进行整合。大脑不是要回忆出什么,而是根据之前的碎片化信息预测未来会产生什么。

信息碎片化的整合有时会给人们带来一些错觉,比如当人们面临一些新场景时,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场景似曾相识,这些都是记忆重构产生的结果。

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人们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又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问题。[46]

Aoccdrnig to a rscheearc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hat oer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nly iprmoatnt thi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is at ltteer be in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aotl mses and you can sti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the huamn mnid deos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st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剑桥大学的研究,无论一个单词中的字母顺序如何,唯一重要的是只要首尾字母正确,就算中间完全混乱,你仍然可以完全无碍地阅读。在这个例子中也能看到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强大身影。这是在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并非真的研究。然而,现在却被很多学术文献引用,称其为剑桥大学效应(Cambridge University Effect)。

剑桥大学效应说明,人类大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运作。当人的大脑接收太多信息,一时无法处理时,往往会通过过滤、简化的方式来应对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