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不会表达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说出的话、发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里起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给父母这个面子,甚至公然与父母对抗:哭闹、耍赖、顶嘴、发脾气……很多父母被孩子折腾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于是,在很多父母眼里,“不听话”便成了坏孩子的代名词,而孩子不听话也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乖巧懂事,而有的孩子则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呢?其实,除了教育方式的差别外,很大程度上还和我们的说话方式有关。
在散漫的灯光下,妈妈轻轻地翻开笔记本,回头看了看已经进入梦乡的女儿,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不会表达,不会说话罢了。”为什么妈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这要从当天下午的一件小事说起。
“歆歆,待会儿去公园吗?听说今天公园有花卉展览,很漂亮呢。”妈妈一边把桌子上的果皮扔进垃圾桶里,一边说。
“好呀。”歆歆最喜欢这样的热闹场景,于是开心地答应了。
“那你先去把作业写了吧,妈妈收拾好家务咱们就出发。”
“嗯,好。”
小家伙满口答应着,跑去写作业了。可是还没一盏茶的工夫,歆歆就“哒哒哒”地跑到妈妈面前,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妈妈,我们走吧,我作业写完了。”
“这么快?”妈妈有点怀疑地去检查歆歆的作业。妈妈翻开歆歆的作业本,前面几页的文字写得整整齐齐,而翻到当天的作业时,妈妈的脸色立马沉了下来,只见作业本上的文字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为了赶时间应付写完的。
“你看看你自己写的,能认得出来吗?这叫敷衍了事,去重写一遍!”妈妈指着作业本上的文字生气地说。
歆歆小脸憋得通红,低着头沉默不语,过了几秒突然冲妈妈大声喊:“妈妈,您不是说写完了就可以去公园吗?我写完了,现在就要出去玩!”
“你是写完了,可这写的什么,你能认得吗?”妈妈被小家伙的倔脾气气坏了,把作业本重重地扔到桌子上,给歆歆讲起道理来,什么“学习就要有学习的态度”“不能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之类的。歆歆低着头,抠着手指头,不回答,也不辩解。看着歆歆一脸委屈的样子,妈妈有点心疼了,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过分了。
妈妈缓和了一下糟糕的情绪,蹲下身子,用平和的口吻说:“歆歆,妈妈知道你很想快点完成作业,这样就能快点去公园了,对不对?”
对于妈妈突然温和的态度,歆歆很意外,她抬起头看了看妈妈,轻轻地点点头。
“妈妈能理解你急迫的心情,可是我们应该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痛痛快快地玩耍,否则你一边玩一边还想着作业的事,多影响心情呀,你说呢?”
“嗯,妈妈,您说得对,我应该认真写作业。”歆歆一改沉默的态度,竟然主动认了错。
“那现在妈妈陪你把作业重写一遍好不好?”
“嗯,好,这回我会认真写的,写完我们再去公园。”
“嗯,好,写完我们就去。”
看到孩子马马虎虎完成作业,妈妈十分生气,先数落了孩子,可是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影响孩子的心情。于是,妈妈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试着去认同孩子的感受,并让孩子认识到,妈妈是理解她的感受的。渐渐地,孩子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也愿意和妈妈交流了,而且让妈妈意想不到的是孩子竟然主动认了错。
其实,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很多父母能说会道,可是一旦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会说话了,这是因为他们爱子心切,总是容易被心里的急、怨、恨等情绪困扰。“急”,即因为孩子没有达到大人的期望而着急;“怨”,即埋怨孩子不听话;“恨”,则是对孩子恨铁不成钢。于是,他们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很容易口不择言,怎么解气怎么说,结果孩子要么听得不耐烦,要么被伤得很惨。
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父母的语言则是雕琢孩子最锐利的刻刀。如果我们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对自己教育的逆反和对抗,孩子就会变得听话,并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努力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