遯
《序卦》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
韓康伯曰:夫婦之道,以恒貴,而物之所居不可以恒,宜與世升降,有時而遯者也。
釋曰 物不能久而不變,盛久則衰退,合久則離去,故遯次恒。聖人遯而能亨,撥亂反正,然後可久。
艮下乾上遯。亨。
虞翻曰:陰消姤二也。艮山,巽入,乾遠,遠山入藏,故“遯”。以陰消陽,子弑其父,小人道長,避之乃通,故遯而通。則當位而應,與時行也。“行”下朱衍“之”字。
小利貞。
虞翻曰:“小”,陰,謂二。得位,浸長以柔變剛,故“小利貞”。
鄭玄曰:“遯”,逃去之名也。艮門闕,乾有健德,互體有巽,巽進退,君子出門,行有進退,逃去之象。二、朱誤“曰”。五得位而有應,是用正道得禮見召聘,“亨”也。始仕朱誤“任”。他國,當尚謙謙,小其和順之道。小行其和義之道,謂“利”也。居小官,幹小事,謂“貞”。其進以漸,則遠妨忌之害,昔陳敬仲奔齊辭卿是也。
補 “遯”,或作“”,或作“遁”。《釋文》。
釋曰 虞以“小利貞”二,陰稱“小”,二得位,當正居其所應五,時陰方浸長,故以二守正利。鄭以“小利貞”小事利貞,由小以漸及其大,則遯而亨之道。虞主陰,鄭主陽,二陰得正,陽從而貞之。遯雖有弑逆之象,而亂之初生,臣民之心尚知尊親君父,因其未離於正而貞之。陽貞陰,陰稱小,小者利貞,即小事利貞之義,鄭、虞義互通。《説文》:“遯,逃也”,“遁,遷也”,義近,《漢書·匈奴傳敘傳》顔注並云。“”,古“遁”字。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
侯果曰:此本乾卦。陰長剛殞,君子遯避,遯則通也。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虞翻曰:“剛”,謂五,而應二,艮“時”,故“與時行”矣。
補 鄭康成曰:正道見聘,始仕他國,亦遯而後亨也。《漢上易》。張曰:此或即約卦注,姑存以備考。
釋曰 “剛當位而應”,遯尚有可亨之道,故君子藏器待時,與時偕行也。得禮見聘,始仕他國,亦遯而亨之一端,鄭君舉隅耳。
小利貞,浸而長也。
荀爽曰:陰稱“小”,浸而長,則將消陽,故利正居二,朱誤“是”。與五相應也。
釋曰 陰利居正,陽利正陰。小人浸長,撥亂反正當以漸圖之,不可操之太蹙以速禍亂,此亨遯之本。
遯之時義大矣哉。
陸績曰:謂陽氣退,陰氣將害,隨時遯避,其義大矣哉。周無“哉”字。
宋衷曰:太公遯殷,四皓遯秦之時也。
《象》曰:天下有山,遯。
崔憬曰: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長,若山之侵天,君子遯避,若天之遠山,故言“天下有山,遯”也。
補 《京氏傳》曰:積陽天,積陰地。山在原誤“所”,今以意讀正。地高峻,逼近原誤“通”。於天,是陰長陽消。
釋曰 崔説本京。愚謂“天下有山”,山高遠,峻極於天,尊嚴不可攀躋之象。張氏則曰:“弑亂之時,天下无邦,唯山可遯。”
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虞翻曰:“君子”,謂乾,乾“遠”、“嚴”。“小人”謂陰,坤“惡”,“小人”,故“以遠小人,不惡而嚴”也。
侯果曰:羣小浸盛,剛德殞削,故君子避之。高尚林野,但矜嚴於外,亦不憎惡於内,所謂吾家朱、盧作“耄”。遜於荒也。
釋曰 以陽正陰,其道如是,君子所以處遯而亨也。姚氏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陸績曰:陰氣已至於二,而初在其後,故曰“遯尾”也。避難當在前而在後,故“厲”。往則與災難會,故“勿用有攸往”。
釋曰 此以處遯之道言,李意以此説正。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虞翻曰:艮尾也。初失位,動而得正,故“遯尾”,句。“厲”,句。之應成坎災。句。在艮宜靜,若不往於四,則无災矣。
釋曰 此以濟遯之道言。陽已遯,初在後尾,初動則遯去其尾。“遯”者,變去之義。初陽動後,是操其尾,初動則四亦變,是陰之四陽之初。陰之四成坎災,故“厲”。張氏曰:“譬如捕鹿,角之踦之尾非所用制也,遯矣。往而操其尾,危道也,故‘勿用有攸往’。”
六二:執之用黄牛之革,莫之勝説。《釋文》:説,吐活反。
虞翻曰:艮手稱“執”,否坤“黄牛”,艮皮。四變之初,則坎水濡皮,離日乾之,故“執之用黄牛之革”。“莫”,无也,“勝”,能,“説”,解也。乾堅剛,巽繩,艮手,持革縛三在坎中,故“莫之勝説”也。
補 “説”,王肅如字,曰:解説也。徐吐活反,又始鋭反。《釋文》。
釋曰 虞義三消成否,上反三,二執之,四乃與初易位,成既濟,遯於是乎亨。“説”,讀如“脱”,王肅云“解説”,謂無能以言解其束縛,於義稍隔。徐又“始鋭反”,如“税駕”之“税”,亦“脱”義。
《象》曰:執用黄牛,固志也。
侯果曰:六二離爻,離“黄牛”。體艮履正,上應貴主,志在輔時,不隨物遯,獨守中直,堅如革束,執此之志,莫之勝説。殷之父師當此爻矣。
釋曰 侯以二執志應五,則亦執三使遯不成否矣,所謂“利貞”也。二執三使不遯,即遯而上來反三,仍執之以圖濟,虞、侯二説義相成也。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虞翻曰:“厲”,危也。巽脱“繩稱係”三字。四變時,九三體坎,坎“疾”,故“有疾厲”。遯陰剥陽,三消成坤,與上易位,坤“臣”,兑妾,上來之三,據坤應兑,故“畜臣妾吉”也。
補 許氏《五經異義》,謹案:《易》曰“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知諸侯無去國之義。《禮記·曲禮》正義。
“係”,本或作“繫”。《釋文》。
釋曰 陰係於陽,君子人心所係,諸侯社稷民人所係。欲遯而有係,則不能遯,“有疾厲”,言濟遯之難。“畜臣妾吉”,三權變受上,上來之三,陽仍不遯而濟。濟遯未可遽爾大有作,故“畜臣妾吉”,但惠養其下而已。君子之於小人,亦不可遽求大正,以臣妾畜之可也。張氏申虞以“係遯”三遯而有係於上,故上來反三。許、虞義皆以濟遯言。
《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
王肅曰:三下各本皆誤“上”,此從周本。係于二而獲遯,故曰“係遯”。病此係執而獲危懼,故曰“有疾憊”當本作“斃”,李依經改。也。此當“比”。於六二,“畜臣妾”之象,足以畜其臣妾,不可施大事也。
補 鄭康成曰:“憊”,困也。荀作“備”。王肅作“斃”。並《釋文》。
釋曰 陰係于陽,三欲遯而累於二陰之係,故“係遯”。肅言不合《易》例。“備”,“憊”之叚借字,憊不至於斃,肅本非。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虞翻曰:三動入坤,坤“事”,故“不可大事也”。
荀爽曰:“大事”,謂與五同任天下之政。潛遯之世,但可居家畜養臣妾,不可治國之大事。
釋曰 荀以處遯之道言。陽稱“大”,坤“事”,遯時而作大事,適以速禍消入否耳,故“不可”。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釋文》:否,方有反。
虞翻曰:否乾“好”、“君子”,陰稱“小人”。動之初,故“君子吉”,陰在四多懼,故“小人否”,得位承五,故无凶咎矣。
補 馬融曰:“好遯,君子吉”,言雖身在外,乃心在王室,此之謂也。小人則不然,身外,心必怨也。《太平御覽》卷五百一。
鄭康成曰:“否”,塞也。備鄙反。
王肅同。《釋文》。
釋曰 “好遯”,遯而能愛好。四動之初,以陽亨陰,貞而濟,反泰之道,故“君子吉”。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故“小人否”。鄭讀“否泰”之“否”,最當。虞讀“然否”之“否”,不也,陰在四多懼,故不吉。然以陰從陽,小人將化君子,故言“否”而不言“凶”。馬以“好遯”遯而能好君,君子如是,故能與時行,易初而吉,小人不然,則消入陰耳。虞云四動之初,今據以推馬、鄭義。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侯果曰:不處其位而遯於外,“好遯”者也。然有應在初,情未能棄,君子剛斷,故能舍之,小人係戀,必不能矣,故“君子吉,小人否”盧、周誤“凶”。矣。
釋曰 侯以四本象言,釋“好遯”好隱遯,本王弼義。李意以虞正。
九五:嘉遯,貞吉。
虞翻曰:乾“嘉”,剛當位應二,故“貞吉”。謂三已變,上來之三成坎,《象》曰“以正志也”。
釋曰 “嘉遯”,遯而能嘉美。五剛當位應二,亨遯成既濟,“亨者嘉之會”,故“嘉遯”。五得正坎爻,上反三,四易初,成既濟。又體坎志,五正志以通天下之志,撥亂世,反諸正。遯爻多變,惟五不動應二,故“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侯果曰:時否德剛,雖遯中正,“嘉遯”者也,故曰“貞吉”。遯而得正,則羣小應命,所謂紐已紊之綱,朱、盧“已”作“以”,“綱”作“剛”,誤,今從周校。正羣小之志,則殷之高宗當此爻矣。
釋曰 侯以“正志”正羣小之志,使陰應陽而不上消,葢所以嘉會禮通而濟。
上九:肥遯,无不利。
虞翻曰:乾盈“肥”,二不及上,故“肥遯,无不利”,故盧、周無此字。《象》曰:“无所疑也。”
補 《子夏傳》曰:“肥”,饒裕也。《釋文》、《正義》。
《淮南九師道訓》“肥”作“飛”,曰:遯而能飛,吉孰大焉。《文選》張平子《思玄賦》注。
釋曰 二本不及上,上之三,二乃執之共固其志。上在外,陰消不及,始无所係累,而終有與共濟,與時偕行,進退優裕,故遯而能肥无不利也。虞注“故《象》曰”之上,似脱“上之三坎疑”一語。成既濟,故“无所疑”,此以濟遯言。《淮南》作“飛”者,喻无所拘係,遯世无悶也。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侯果曰:最處外極,无應於内,心无疑戀,超世朱作“然”。高舉,果行育德,安時无悶,遯之肥也,故曰“肥遯,无不利”,則潁濱、巢許當此爻矣。
釋曰 此以處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