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引言
这世上必定有许多像本书作者一样的父母,渴望让膝下年幼的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却又不愿他们沦为现有的教育机构大多都有的那些弊端的受害者。仅凭个人单枪匹马的努力,无法解决这些父母所面临的困难。诚然,他们可以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和私人教师,在家里培养孩子,但这种方式会剥夺孩子本性所需要的伙伴关系,而没有伙伴,教育必定会缺乏某些基本要素。况且,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合群”(odd)或与众不同是极为有害的:这种感受一旦归因于父母,几乎肯定会激起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以致凡是父母所反感的东西,孩子却偏要喜欢。或许正是出于这些考虑,尽责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些他们明知有严重缺陷的学校;他们只能这样做,因为在他们看来,现有的学校没有一所是令人满意的——或者即便有令人满意的学校,也不在他们住所附近。因此,对那些尽责的父母来说,推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孩子的利益。如果是富裕之家,要解决他们的个人问题无须改善全部的学校,只要附近有所好学校就可以了。但要满足工薪家庭的需求,就必须在所有小学进行改革。鉴于有的家长会反对其他家长所期盼的改革,除了进行有力的教育宣传之外,别无他途;而这样的宣传很可能在改革者的孩子长大成人很久之后才被证明有效。这样,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我们将一步步踏入政治学和哲学的广阔领域。
在本书的后面各章里,我希望尽可能地跟这一广阔领域保持距离。我必须发表的见解大部分并不依赖于我关于我们时代的重大争论所偶然持有的那些观点。但在这方面做到完全独立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必定取决于我们关于人类品性的理想,以及对这些品性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期望。和平主义者不愿意他们的孩子接受对军国主义者有利的教育,共产主义的教育观和个人主义的教育观也大相径庭。更为根本的分歧则在于:有些人将教育视为灌输某些绝对信条的工具,有些人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两类人不可能有共识。当涉及这些问题时,回避是徒劳的。与此同时,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已经有了数量可观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独立于前述的根本问题,而与教育息息相关。这些知识已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但在充分吸收其教益之前,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对人生的头5年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人们已经发现,这5年所具有的重要性比原先归诸它们的还要大得多,这意味着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相应地提升了。我的宗旨和目标是尽量避免有争议的问题。论战式写作在某些领域是必要的;不过当一个人面对为人父母者进行陈辞时,他可以认定这些父母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子女获得福祉,光凭这一点,再加上现代知识,就足以解决非常多的教育问题了。我必欲吐之而后快的见解源于我关于自己孩子的一些困惑,因此这些见解并不冷僻或抽象,而且我希望,不管其他父母赞同我的结论与否,这些见解有助于厘清他们面对的类似困惑。父母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哪怕是最优秀的教育者,也免不了要被缺少专门知识的家长拖累。我深信,如果父母们希望孩子获得良好教育,乐意并且能够提供这种教育的教师不在少数。
在接下来的各章,我打算首先讨论教育的目标,即通过对当前素质水平的孩子施行教育,我们可以合理地期望看到这种教育能够造就出什么类型的个人和社会。我不谈人种改良问题,不管是通过优生学还是任何其他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因为这本质上超出了教育问题的范围。但我非常重视现代心理学方面的发现,因为它们倾向于表明,早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品性,这种程度比前几代最热忱的教育家所认为的还要大。我区分了品性教育(education of character)和知识教育(education in knowledge),后者在严格意义上可以称为教学(instruction)。这一区分是有用的,虽然并不彻底:学生要获得知识必须具备某些美德,而许多重要美德的成功践行又需要不少知识。无论如何,为了讨论起见,可以将教学和品性教育分开。我将先探讨品性教育,因为它在人生早期特别重要;不过我对这一话题的讨论会延续到青春期,并在这个题目下谈谈重要的性教育问题。最后我要讨论的是智力教育,讨论它的目标、它的课程还有它的前景,我会从第一堂读写课一直谈到大学生涯结束。至于人们进一步从生活和世界中所受到的教育,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使人们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应该是早期教育最为重视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