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儿时期注重能力的培养 四两拨千斤
◎常年坚持亲子阅读 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Tim在中国长春出生,从小我们就非常重视他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记得我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人的可塑性很强。从Tim 1岁开始,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教他识字和阅读。我们像做游戏一样,在床上摆满了识字卡片,就这样日复一日,学习内容积少成多,Tim不到2岁就可以认识200多个汉字。更重要的是,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晚上的识字时间是他最为期盼的时光。
这种亲子学习一直持续多年,从识字开始,逐渐过渡到读书。我还特别注意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他认识和理解新概念,引导他集中注意力,训练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总结能力和复述能力等。为了培养他的总结能力,我使用带有插图的益智类和侦探类的故事书,根据书中的内容,经常讲着讲着,我把书合上,问他我在前边都讲了什么,让他总结和复述一下。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能复述书中简单的内容。我就把前边讲到的内容再简单地复述一遍,他在听我讲后面的内容的时候,就慢慢地非常专注了,并认真理解他所听到的内容。就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他听讲的时候注意力格外集中,慢慢地就能把基本内容记住,并能用他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总结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总结能力的提高在他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Tim听完一场几个小时的讲座后,很快就能总结其中的观点,获取他需要的信息。在他自己讲话时,也表现出观点鲜明、有洞察力、高度概括的特点和思维能力。
为了训练Tim的专注力,我也采取同样的办法。给他讲故事时,经常讲着讲着,突然就把书合上,问他一些问题,如果我讲的时候他注意力不集中,就记不住细节,无法回答问题。注意力异常集中能力的培养使他受益终身,你看他刚刚还在与人说话,瞬间就可以手捧计算机,旁若无人地进入到学习或工作的状态当中,这极大地提高了他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我观察很多家长教孩子数数都是从“1”开始的,但我教学时,是从“0”开始的,我告诉他“0”就是没有的意思。Tim融会贯通,每次吃完饭都拿着空碗告诉我:“妈妈,饭吃完了,没有了,是‘0’的意思。”我教他数数的时候,不仅从少往多数,也从多往少数。数到“0”,再往下数是“-1”,告诉他“-1”的意思就是自己没有了,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借此引导他理解负数的概念。
我经常一边教他读书,一边教他写字。教他写字的办法不是将生字写在纸上,而是让他闭上眼睛,在空中写字的同时口中复述这个字的笔画和读音。这样,他在学习写汉字时,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他读书时,我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的积累及运用,让他收集很多动词和形容词卡片,经常引导他用正确的动词或形容词替换书中的相应词汇。这样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
经常听家长说,他们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时间来陪读。其实很多家长只是花时间,机械地看着孩子阅读,没有使用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在陪读过程中,我会根据每本书的内容和特点,选择精读或泛读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而不是一概而论,泛泛地讲解。对于经典图书和书中的经典内容,会引导孩子进行精读,反复阅读,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因此,有的书在一周之内每天都要读,甚至能够背下来;如果孩子对有的书非常感兴趣,也可有选择地作为精读的书籍。精读是在泛读的基础之上进行阅读,而泛读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只有读了一定的量才能把知识挤出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如果只注重精读而不注重泛读,没有一定的积累,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就提高得很慢;如果只注重泛读而不注重精读,只是看热闹,囫囵吞枣,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很难得到质的飞跃。只有在泛读的基础之上进行精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提高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每天45分钟的亲子阅读,不仅为他今后的求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更增进了我们母子之间的感情,那段宝贵的童年和少年的时光是我们彼此无比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从小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Tim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曾看过许多册《十万个为什么》。但这些都是纸质书,插图少,内容枯燥,对文中所阐述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科学现象,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Tim上小学三年级时,我们全家搬到加拿大渥太华,当时加拿大电视台每天在学生放学以后的时间段里播放美国科学教育电视系列节目Bill Nye the Science Guy(《比尔·奈科学家》)。这对从小就喜欢科学的Tim来说,无疑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学科学、用科学的好教材。他如获至宝,每天放学必看,实在太喜欢了,索性就用录像带把每一集内容录制下来,并贴上每一集的标签,一有时间就反反复复地看。如此痴迷,以至于他对每一集里所播放的不同题材的内容都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这套美国科学教育电视系列节目和丛书包含人类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知识,不仅为Tim学习科学知识打开了一扇窗,进一步增强了他的求知欲,更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理解力和想象力。Tim在四年级的一篇作文《light》中,将浩瀚宇宙及各大行星写得妙趣横生。看了他的作文之后,我强烈地感觉到与孩子相比,自己懂得的知识太少了。
◎少儿时期三个国家的移民经历 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Tim的少儿时期有着独特而又艰辛的成长经历。他6岁半来到美国,只居住了两个多月,就跟随我们移民到加拿大。在加拿大上学不到一年,又跟随我们移民到了瑞典。只在瑞典居住了半年,在大雪纷飞的一月份,由我只身带着Tim,毫不犹豫地又回到加拿大,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姐姐全家和我先生在机场送行的情景。后来,我先生也回到加拿大工作,虽然当时生活也很安逸,但总感觉这里的学术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人文环境、学习氛围和条件与Tim要考入MIT的梦想实在相差太遥远。尽管在当时看来,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纯粹是天方夜谭、痴心妄想。因此,当我们拿到加拿大公民的身份之后,就立即来到美国工作和生活。
Tim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时间里跟随着我们经历了多国的移民生活,体验了多个国家的学习、生活和文化。在2000年,我们终于在美国波士顿定居。我们家的搬迁是跨国家、跨地域的,这与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了孩子更好的前途和发展不停地搬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现代版的孟母三迁。Tim在少儿时期亲身体验父母移民生活的艰辛,也看到和学到了父母是如何一次次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重大的人生抉择的!这就是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带给孩子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视野、勇气和胆略!
◎体育精神的培养,从小胖子到长跑健将
Tim上六年级之前,在加拿大学过的唯一一项体育运动就是跆拳道,可是,他在训练时心不在焉,也不肯花力气。为了帮助他有效地学习,我们给他买了全套的跆拳道录像带,但他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每次上课,其他同学都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地训练,他却敷衍了事,一点儿兴致也没有,我真是又气又急。后来在中文学校打篮球,也是在外场跑来跑去,总是摸不到球,又不积极主动地去奔跑、拼抢。所以,当他六年级来到美国上初中时,由于缺乏体育运动和锻炼,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子。来到波士顿一年之后的暑假里,他原来加拿大的小伙伴前来看望他。一年没见面了,他的小伙伴长成了大孩子,比他高出大半头,再戴上墨镜,真是帅极了!我想Tim当时对比自己的身材和精神面貌,一定会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Tim果真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自从他的小伙伴走后,他就主动地在小区的室外游泳池开始练习游泳。我们当时没有为他请游泳教练,也没带他参加游泳队的训练,由他自己学习和练习。他从开始时的不知所措,到暑假结束时,能在25米长的游泳池一次游50个来回。新学期开学时,他的个子长高了,身体结实了,也明显地消瘦了,圆脸变成了长脸,黝黑黝黑的脸上镶嵌着一圈“游泳镜”,同学们看到他都认不出来了。紧接着,他又开始在小区里练习跑步。七年级时他每天只能跑400米,到了九年级他每天都可以跑1万米。有时候,他在前边跑,我们开车在后边跟着为他录像,以便纠正他的跑步姿势。
MIT申请文书里要求写一篇100字以内的短文,题目是:We know you lead a busy life,full of activities,many of which are required of you.Tell us about something you do for the pleasure of it.(我们知道你过着繁忙的生活,奔走于各种活动,其中许多都是你需要的,告诉我们有哪些事情是为了乐趣而做。)
在这篇短文中,Tim以他常年坚持跑步锻炼作为主题:跑步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缓解压力,在跑步时还能思考问题。
每天坚持跑步的这个好习惯一直伴随他至今,不论工作多么繁忙,不论严冬酷暑,他始终坚持不懈。他经常劝我:“妈妈,你跑步吧!跑步看上去很累,但它却像充电一样,越跑越有劲,越跑精力越旺盛。”现在Tim住在温度适宜的旧金山,每天跑步上下班。强壮的体魄是他拼命工作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