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久别重逢
外滩的夜色,非常符合上海这座金融城市的地位,既有历史的厚重,又充满现代的气息。由高低错落的摩天大厦构成的天际线,也像极了金融市场的起起落落。不断创新高的建筑高度,映射出这座城市“金融大佬”们的雄心。
坐在拥有无敌江景餐厅中靠窗的位置,在一杯喜力啤酒的陪伴下,Tom一边静静地欣赏着黄浦江畔的美景,一边等着他的老领导Peter。两周前,Tom刚刚被邀请加入了一家风头正劲、总部在北京的银行。对方看重他在数据中心行业的管理经验。Tom的老板,银行科技部的张总对于公司的未来充满了憧憬,重金邀请Tom担任数据中心部门总经理。在管理好现有两个数据中心的同时,开始筹建一个新的大型数据中心,以支持银行数字化战略。Tom之前没有在金融行业工作过,但对方开出的优厚条件还是让他难以拒绝,所以欣然加盟。但他对于如何做好这份工作有些忐忑,毕竟原来只是负责具体的数据中心运维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整个数据中心部门管理的高度。这次来上海出差,在朋友圈看到老领导Peter也在上海出差,就约上一起来聚聚,听听Peter的建议。说来也可笑,同在北京生活,平时都挺忙,没有特别的事情就想不起来聚一次,反倒是同时到外地出差,老朋友更容易相聚。
Peter两年前加盟一家国内的咨询公司。当初在外企做咨询业务,为他积累了深厚的PPT底子。当时外企圈有句话:“人生就是一个PPT接着另一个PPT”。可见以PPT为代表的沟通能力,对于在外企生存和提升有多么重要。近几年,PPT不受部分互联网企业喜爱,代表人物是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你不会PPT,在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估计第二天就被踢出门了。无可讳言的是,PPT是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Peter善于总结归纳问题的优势,加上前几年积累的实际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经验,为他做咨询业务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两年又参与了十几个数据中心的项目咨询,项目经验更加丰富,视野也更加开阔。
随着Peter快步走进餐厅,为来晚了致歉,顺便抱怨一下比北京更拥堵的上海交通,两个人亲切地握手。Tom在等待时已点好菜了,他对于老领导的喜好已经了如指掌。
“恭喜高就”,Peter说,“听说你们银行这几年在科技上要下大力气,还要建一个高等级数据中心,这个平台选得不错啊。”对于在甲方就职的数据中心从业人员来说,如果公司没有新的建设项目,那么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运维。客观来说,这些相似的工作,谁做久了都会麻木,所以都希望时不时来个新项目,这样大家也会有点新鲜感。
“确实是好平台,好机会,但是领导的期望值也高,我这工作要干好也不容易,之前在您的领导下管过数据中心运维,但是银行数据中心要求不一样,监管又严格,我这也是‘压力山大’,您还得多指点指点。”Tom端起酒杯。
Uptime Institute的创始人Ken Brill曾经从应用角度把数据中心分为3种类型: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数据中心、面向消费者的数据中心、面向科学计算的数据中心,如表1-1所示。
表1-1 基于应用场景的数据中心分类
像银行、证券、保险等数据中心,需要支持企业级的应用。对于这些数据中心来说,数据安全性和系统可用性都非常关键。在企业级数据中心,银行的可用性要求最高,因为大部分的银行系统需要全年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全年允许停机进行系统升级的时间窗口非常小。证券行业的可用性要求略低于银行。虽然在交易所的工作时间范围内,证券行业的可用性要求也极高,但交易所毕竟还有一些休市的时间,这给证券数据中心运营者提供了更多的系统维护和升级时间。保险行业的可用性相对来说要求又低一些,毕竟保险业务对实时性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从数据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所有企业级数据中心的要求都极高。银行的数据、证券的数据,都直接关系到个人和企业资产,重要性都不用说了。即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单数据也同样重要。多年之前,国内很多保险公司没有灾备中心,南方的一次地震,导致数据中心受损,很多保单数据丢失。从那以后,保监会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建立灾备中心。保监会的一纸规定,带动了后来保险行业的数据中心建设高潮。现在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灾备体系已经很完善了。
而搜索、网络新闻、短视频等应用,本质上都是面向消费者的应用,承载这些应用的数据中心,在可用性的要求上,相对不是太高,毕竟它影响的只是消费者的体验。
用于科学计算的数据中心,一般都是支撑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高性能计算拼的是算力,每年两次的全球Top 500排行,让中国的高性能计算产业都忙晕了。但高性能数据中心一般对于可用性的要求比较低,毕竟计算过程是可以重来的。考虑到高性能数据中心耗电量极大,运营成本高,加上可用性要求不高,所以有些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只配备一组UPS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