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被当作照看孩子的工具
一位年轻的妈妈坐在餐厅里,腿上坐着她的卷发小儿子,她正在一勺一勺地给他喂着米饭和蔬菜。小男孩突然尖叫起来,妈妈就在他耳边说了一些话。然后我看到他为什么会尖叫了:他正在用立在桌上的手机看动画片。你也许会想,这没问题吧?母子俩看起来都很开心。只不过是看个动画片来娱乐一下!尽管放轻松。
我特意选择这一幕来引入把平板设备或手机当作照看孩子的工具这个话题,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和纯真的场景。然而问题是,这种情况很可能不是一周发生一次,而很可能是一天之内你的宝宝要看好几次这些设备。针对儿童使用移动设备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其中关于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都不太乐观。
成年人承认他们“沉迷”于各种移动设备,“沉迷”这个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智能手机刺激了大脑中几个可以引发强迫行为的部位。从进化的角度而言,本能驱使着我们去“寻找”。神经递质多巴胺驱动着我们寻找各种信息、新的体验,以及基本生理需求,比如食物与性。过去人们认为多巴胺控制着大脑的快感系统,但新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当我们去寻找,并且找到的时候,我们便感受到了愉悦。“找到了”这种行为结果激发出吸食鸦片一般的愉悦反应。从神经学角度来讲,我们渴望追求某些事物,也渴望最终能找到。我们的手机则给我们提供了可以无限追寻信息的快感。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什么,或者你什么时候会找到,这种“追求与获得”的快感便会得到加强[11]。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变量增强”。发短信、发微博、发邮件,收获评论或回复的时间都不可预测,或者说属于“变量”,这就又促使我们不断去查看新的回复信息。而收到信息或邮件的提示音又触发了强迫行为列表里的条件反射定律。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正如在科技行业多年担任管理职位的比尔·达维多夫(Bill Davidow)在2012年曾发表报告说:“许多互联网公司正在学习烟草行业早就熟知的经验:使顾客上瘾对你的生意有好处。毫无疑问,如果把现今的神经科学研发技术应用到互联网行业中,我们将能够创造一个前所未有、能使人沉迷的虚拟世界。”[12]所以父母说他们也上瘾了是对的。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我们应该保护宝宝和婴儿们海绵一样的大脑远离拥有迷魂力量的各种电子设备。
一些家长也许会为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辩解“我们家孩子是用它来学习的”,或者“我们家孩子喜欢嘛!”科技行业管理者琳达·斯通(Linda Stone)并不同意这些说法。她也是一名理论家,创造了“持续局部注意力”这个词。她说:“我们也许以为手机对孩子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实际情况是,对于爸爸妈妈入迷的东西,孩子也会跟着着迷。要是爸爸妈妈喜欢在园子里打理花花草草,那么孩子也会觉得花花草草很有吸引力;要是爸爸妈妈对电子设备爱不释手,孩子就会想,就是它了,我也要那个东西!”[13]
美国儿科学会(AAP)长期以来都建议家长禁止两岁以下的幼儿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因为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有可能会导致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延迟:“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双向的交流最能帮助幼儿学习。看护者与孩子之间的‘聊天时间’对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至关重要。”[14]2016年,美国儿科学会调整了他们的立场,指出:“有些媒体对于18个月以上幼儿来说,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但严格指的是能够提供高质量内容的媒体,例如芝麻街工作坊和PBS提供的内容……要是孩子因使用电子设备而减少了身体锻炼、实践探索或者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社交互动,那么问题就出现了,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在数码设备上花太多时间也会损害睡眠时间和质量。”[15]
目前,还没有研究将小学生和高中生的语言延迟现象和他们小时候花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联系起来。但一项针对英国学生的全国性研究发现,2007至2011年间,“因语言能力发展困难需要向专家求助的学童数量上升了71%”[16],而2007年1月,正是iPhone正式面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