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1]
敬亭山下百顷竹[2],中有诗人小谢城[3]。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我初到此未三十[4],头脑钐利筋骨轻[5]。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老闲腰下丈二组[6],尘土高悬千载名。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7]。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1]此诗与前首约作于同时。
[2]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北。一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因山上有敬亭而名。
[3]小谢城:即安徽宣城。南齐诗人谢朓曾在此任太守,人称“谢宣城”。朓与南朝宋谢灵运同族,且都擅诗,故有“小谢”之称。
[4]我初句:杜牧首次随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到宣城,在大和四年(830)九月,时年二十八。
[5]钐利:爽利。
[6]丈二组:此代指官印。组,系官印的长丝带。
[7]对酒六句:《晋书·阮籍传》:“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阮生,即阮籍,字嗣宗,魏晋名士。
诗人曾两次长住宣城,对那里的风光景物情有独钟。故在离别宣城赴京之时,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怀依恋。诗的前半,即通过对宣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抒发了这一情感。同时,对初到时的回忆又使他感慨时事和人生的多变。这一变化,实际因在这十年中,诗人经历了大和九年(835)的“甘露之变”,以及此后朝中宦官掌权,政治黑暗,而自己在政治上不得意,报国无门而起。所以,诗中的“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以及“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等句,即蕴含了他的这种痛苦的复杂心态,是我们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