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①
登建康赏心亭②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③,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⑤,栏干拍遍⑥,无人会,登临意⑦。 休说鲈鱼堪脍⑧。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⑨,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⑩,树犹如此⑪!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①水龙吟:宋人创调。见苏轼《东坡乐府》。又名《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桩岁》、《鼓笛慢》、《龙吟曲》、《丰年瑞》。
②赏心亭:见前一首注。
③遥岑:远山。韩愈《城南联句》:“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④玉簪螺髻:碧玉头饰及螺形发髻。《古今注》:“童子结发为螺髻。言其形似螺壳。”用喻远山。
⑤吴钩:春秋时吴国所制一种弯状宝刀。这里指佩刀。杜甫《后出塞诗》:“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⑥栏干拍遍:手拍栏干,独自寻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刘孟节先生概,……少时多居龙兴僧舍之西轩,往往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干。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干拍。’”
⑦无人会,登临意:王琪《登赏心亭》:“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⑧鲈鱼堪脍:用张翰(季鹰)弃官归隐故事。《世说新语·识鉴篇》:“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脍:切细的肉、鱼。
⑨求田问舍:用刘备嘲讽许汜故事。《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⑩忧愁风雨:苏轼《满庭芳》:“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⑪树犹如此:东晋大将桓温语。《世说新语·言语篇》:“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已皆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时年三十五。蔡义江、蔡国黄《稼轩长短句编年》,以为作于乾道三年(1167),于漫游吴楚归金陵之后。可备参考。
南渡之初,作者年少气盛,迫切希望为抗金、恢复国土干一番事业。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二十六岁,奏进《美芹十论》。四年(1168),二十九岁,通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六年(1170),三十一岁,作《九议》上宰相虞允文。淳熙元年(1174),三十五岁,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并因“慷慨有大略”,被荐入朝为仓都郎官。南归以来,表现出非凡才能和卓越胆识。在朝议事,持论劲直,上书献策,笔势浩荡。但是,发为歌词,抒写其对于时局的观感,就并不那么劲直与浩荡。这首词所写即为一典型例子。即:登高眺远,望山望水,联想到当前局势及自身处境,心中充满怨恨情绪,但此怨恨情绪并不像长江大河那样一泻无余,而乃曲折纡回,辗转而出。
词章开头所写千里清秋水和天一样,无边无际,境界无限宽阔,极其“大”。以下用倒卷之笔,在“大”中求奇变。作者的怨恨情绪深深地隐藏于词章的字里行间。“遥岑”三句写山,不说登临望山生怨恨,偏说山献怨恨给予人。句法安排奇特,已见动意。这里所写,乃长江以北沦陷区的山,作者将其拟人化。接着说自己如失群之孤雁,在此空叹报国无门。“无人会,登临意”,一纵一收,引出全词主意。这是上片,立足于“登”,因“登”而将水与山之景象铺列开来。
下片专门说“意”。这是上结之进一步展开。但对于此“意”,仍不直说。而先以二事作陪衬,谓并非思归,并非“求田问舍”。一再否定之后,才将全部愁与恨,贯注于“可惜流年”诸句,其登临之意,即寓其中。但此刻,“欲说还休”,连忙将话题收住。末了三句,谓英雄之泪本应洒向沙场,而今只能让妓女来揩。全词至此,翻腾作势,作者满腹牢骚,无穷愁、恨,显得更加深沉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