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水①
日照香炉生紫烟②,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③。
①本诗詹锳教授据任华《杂言记李白诗》有关内容考定为开元十四年(726)作,时李白年二十六。可从。原题二首,其一为五古体,此为其二。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南,本名鄣山。传说周武王时孝子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因称匡山、庐山。
②日照句:香炉为庐山西北高峰名,晋慧远《庐山记》称其“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
③九天:古称天有九重,称九重天、九天。
宋人刘辰翁称本诗“以为银河,犹未免俗耳”。然而如果细究物理、诗理,则知刘说不明就里。
生活中,你如果注意一下便会发现,烟云之气在日照下,除了旭日东升与夕阳返照时,一般都是青白色的。烟云呈红紫,一定有大量水气,是光线透过水气的作用。本诗首句所云,即为此种物理现象(按日出日落时的红色,也是由于海气的缘故,万物也因此染红)。
虽说香炉峰顶游气氤氲见诸记载,但日照下,峰顶紫烟蒸腾似天界仙境般的壮美景象仍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本诗先从“紫烟”起笔,而第二句以“遥看”补出“望”字,正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当时那种惊诧与叹美的感受,也使那悬垂而下的瀑布一开始就被赋予一种神奇的色调。
如果你有类似的旅游经验,则必知道,瀑布在远望时,其上端是好像布帘悬垂般不动的。因此相对而言,前二句绘出了一幅看似静态的烟云缭绕的山水图,而“遥”字、“挂”字正为之传神。“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悬瀑冲激至山下而近前的动态景象。此时流沫飞溅,水声如雷,诗人也似乎从近于静态的入神遥望中被唤回,于是他惊呼道“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银河落九天”是比,却非一般的比喻,它是由起笔时“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奇幻入神的氤氲中蕴生而来的惊叹,“九天”早已伏脉于首句,而那个“疑”字更是空间传神,将首尾联成了一体。
太白诗写景看似疏放,其实每于醒快之中传神毫端,对比本题第一首中“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可见同一事物,昼夜之间,观察写法绝不雷同。晚唐徐凝写瀑布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东坡以之对照李白本诗而称之为“恶诗”。“恶诗”之贬,虽或太过,但前者放而传神与后者工而板滞的区别,还是明显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