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关于写小说

年轻时,小说看多了,忽然有点技痒,竟冒出写小说的念头,奈何人生碌碌,写小说的事浅尝辄止也就不了了之。淡出职场以后,由于经历、感悟、时间都有了,而且既不用为稻粱谋,也无须为前途计,所以匿迹已久的“文学梦”重又袭上心头。为了适时偿此夙愿,笔者在忖度了时间跨度与内涵丰度之后,决定创作一组时序接续、内容相关但各自独立的系列小说。

动笔之后,写着写着,没想到一个存疑多年的问题,却出乎意外地因此得到开解。

早年读《战争与和平》,发现托尔斯泰在该书的最后一部里,居然打住叙事话头,长篇大论地阐述其关于历史与哲学的观点;尔后读《巴黎圣母院》,又发现雨果竟然在第三卷完全游离叙事主线,用了约占全书6%的篇幅,洋洋洒洒地大谈圣母院建筑艺术与巴黎城规划布局,以此展示自己的美学观点和哲学思想,对于两位文坛巨匠在创作中大量夹带“私货”的行为,笔者当时不由得颇感错愕。

这次自己投入小说创作,不经意间,心里竟然生出一种要向读者倾诉和交心的渴望,于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延展和人物命运的变化,自己经由数十年跨界职业历练所形成的诸多人生感悟——从政规则、官场伦理、为官智慧;性格本源、性格表现、性格优化;夫妻伦理、家庭教育、企管见解、其他理念,以及“三农”工作的解难思路与发展脉络等,竟都不由自主地融入作品之中。

笔者身临其境,这才对自己当年的“错愕”有所醒悟。原来,但凡有意于小说创作之人,为了使此后或将面世的作品生动感人,平时大都会留心世事和关注世人,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也就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个性化认知体系,在创作文字容量较大和社会影响较广的长篇小说时,那些积淀已久却又未及表述的思想观点,便会自然而然地诉诸笔端,以此作为自己介入生活和干预生活的重要手段。

诚然,作为一部颇具思辨色彩的长篇小说,写作者揉入其中的那些思想观点,虽然不乏让人醒脑之论,但令人存疑之处也不是绝无仅有。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值得咀嚼的文字,才能使读者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也因之引起对世事人生的深度探究。笔者以为,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读者,让阅读产生消闲以外的附加值,这都不失为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文学作品兼具艺术魅力与思想张力,这不仅是写作者对作品有所期许的重要体现,也是创作价值与阅读意义的共同依托。换言之,如果一部长篇小说缺乏耐读品质,不能间或留驻读者的目光,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思考,而是被其漫不经心地匆匆掠过,那这部小说问世的意义也就不免打了几分折扣。

一般来说,写作者要想让小说具备一定的耐读品质,除了理性确立写作主题,精心选择写作素材,合理设计作品架构,巧妙安排故事情节,细腻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恰当运用写作技巧。譬如,写作者要想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较好地传导给读者,就有以下三种表达技巧可供选择:一是“嵌入式”。写作者相机偏离叙事主线,改以议论的手法,不加掩饰地将自己的某些观点进行系统性阐述,在这种情况下,写作者得以直抒胸臆,读者也可一目了然;二是“融入式”。写作者为了避免“画外音”的出现,在将故事推进到某个合适的情境时,不失时机地借题发挥,将自己的观点导入人物的语言与思考之中,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三是“渗入式”。写作者很少以议论的手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在推进故事情节和表现人物命运时,通过叙述与描写,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巧妙地渗透其中,以取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在笔者的总体构思中,这组圆梦之作应是以次第发生的故事为载体,以探讨人性、人心与人生为主旨的多维度文学作品。为了有利于达成这一目的,笔者决定在谋篇布局时适当考虑“渗入式”写法,在写人叙事时酌情采用“融入式”写法,同时尽量少用“嵌入式”写法,笔者觉得采用这种写作思路,既有利于体现笔者对世事人生的认知与感悟,又可让读者减少内容突兀的感觉。

在夜以继日地笔耕了二十二个月之后,《破网》行将付梓,其续作也已完稿。笔者期盼这部意在与读者交心的作品不仅颇堪品味,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品味人生和谋划未来的契机。

为了向读者坦陈自己关于写小说的肇因与认知,笔者特写下这篇说明性文字,并以之代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