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摩擦
在前面研究平衡问题时,都假定物体之间互相接触是完全光滑的,总是将摩擦忽略不计。但是绝对光滑的表面事实上并不存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都有摩擦,有时摩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闸瓦制动器、摩擦轮传动等,都依靠摩擦来工作,这都是摩擦有用的一面。但同时摩擦会磨损零件、消耗动力、降低机械效率等,即存在不利的一面。
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又可分为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
1.6.1 滑动摩擦
互相接触的两物体,接触面间产生相对滑动或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存在阻碍相对滑动的切向阻力,这种阻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只有相对滑动趋势而无相对运动时的摩擦,称为静滑动摩擦。接触面间产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称为动滑动摩擦。
1.静滑动摩擦
通过图1.28所示的实验说明滑动摩擦的规律。
图1.28 静滑动摩擦
当一个较小的力拉重为G的物体时,物体将平衡。由平衡方程可知,摩擦力与主动力大小相等。
当逐渐增大,也随之增加,此时和一般约束反力有共同的特点,即随主动力的变化而变化,但又存在不同于一般约束反力的特点,当随增加到某一临界最大值Ffmax(称为临界摩擦力)时,就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物体将开始滑动,静摩擦力在零和最大值范围内,即0<Ff≤Ffmax。
大量实验证明,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其大小与物体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成正比,即
(1-14)
式中,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f为静滑动摩擦系数,简称静摩擦系数。
f的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间的材料表面情况有关,常用的静摩擦系数可在机械手册中查得。式(1-14)称为库仑定律或静摩擦定律。
由上述可知,静摩擦力也是一种被动且未知的约束反力,在一般平衡状态时0<Ff≤Ffmax。
由平衡方程确定,在临界状态下:
2.动滑动摩擦
继续上述实验,当静摩擦力达到Ffmax时,若主动力再继续增大,物体便开始滑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已由静摩擦力转化为动摩擦力。实验证明,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两物体间正压力成正比,即
(1-15)
式中,f′为动摩擦系数。它与材料和表面情况有关,通常f′<f。对于一般工程计算f′≈f。
1.6.2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存在摩擦时,平衡物体受到的约束反力为:法向反力和切向反力(即静摩擦力),两者的合力称为全约束反力或全反力,以FR表示,它与接触面法线的夹角为φ,如图1.29所示。由此得:
图1.29 摩擦角
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夹角φ也达到最大值,称为摩擦角,如图1.29(b)所示。
由图可知:
(1-16)
上式表明,静摩擦系数等于摩擦角的正切。
由于静摩擦力是一个范围值,所以全反力与接触面间的夹角φ小于或等于摩擦角φm,即
0≤φ≤φm
由于静摩擦力不可能超过其最大值,因此全反力的作用线不可能超出摩擦角的范围。当主动力的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φm以内,由二力平衡公理可知,全反力与之平衡。因此,只要主动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a不超过φm,即
(1-17)
则不论这个力多大,物体总是平衡的,这种现象称为自锁。式(1-17)为自锁条件。自锁条件常可用来设计某些结构和夹具,例如,砖块相对砖夹不下滑,脚套钩在电线杆上不自行下滑等都是自锁现象。
1.6.3 考虑摩擦时构件的平衡问题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其解题方法、步骤与不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基本相同。关键是:画受力图时摩擦力要正确画出,并要注意摩擦力的方向与滑动趋势相反;分析物体处于何种状态。一般状态下,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确定,并满足F≤关系式。临界状态下,补充方程,所得结果是平衡范围的极限值。
例1.7 如图1.30所示一重为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a的固定斜面上。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f,试求维持物块平衡的水平推力F的取值范围。
图1.30 例1.7图
解:由于F值过大,物块将上滑,F值过小,物块将下滑,故F值只在一定范围内(≤F≤)才能保持物块静止。
(1)物块处于下滑的临界状态时,。画受力图(见图1.30(b)),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如下:
补充方程:
解得:
(2)物块处于上滑的临界状态时,即。画受力图(见图1.30(c)),建立坐标系,列平衡方程如下:
补充方程:
解得:
由以上分析得知,欲使物块保持平衡,力F的取值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