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表现在构成各拳种的动作基本要素和功法上
传统武术的各拳种套路动作编排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以单式左右对称编排,如形意五行拳以“劈、崩、钻、炮、横”五个基本拳法正反练习。通臂拳也有以单式正反练习的套路。长拳如“查、华、炮,洪”是以非对称动作组合的复杂套路。太极长拳以非对称动作组合为多。八卦掌是对称与非对称结合的,每一掌分互相对称的正反面,而每一面又是非对称的。不管套路如何编排,它里面都包含着最基本、最直观、最简单的带有攻防搏击性的成分,这些成分(即基本要素)都是能为技击服务的。
如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个劲路和“进、退、左、右、中”这五个步法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技击要素十三势;“砍、撩、抹、刺、抽、提、横、倒”这八个剑法和“进、退、左、右、中”这五个步法是构成太极剑的基本技击要素十三势。用以上这些技击要素经过训练,灵活运用可用于实战。太极拳在八个劲路和五个步法的配合运动中形成太极拳的武术攻防态势。通过调整和对方的距离、角度、力点及力的作用方向和自己的重心,形成太极拳的武术攻防态势,并使得这种态势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
如查拳、华拳、炮拳、洪拳等长拳套路虽然很多很长,但它们是由“冲、挑、格、架、挂、劈、抓、砍、夹、钩”等手法,“踢、弹、扫、摆、钩、蹬、踩、踹”等腿法,还有擒拿中的“缠腕、切腕、卷腕、拧手、扭臂、别肩、扼喉、跪腿、按揿”等技击要素所组成。所以以上这些套路中也可以拆出这些基本技击要素。蔡龙云就是用了华拳的迎面三腿击败外国拳击家的。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拆拳,就是把套路中这些带有攻防搏击成分的技击要素拆出来用于实战。搏斗时没有明显的弓马等步形,只有重心虚实的变化,并在搏击理念的指导下去运用这些基本技击要素。
基本攻防技击要素可以组合成套路,并使其在套路中形成连环运动形式的一种顺序训练,而套路也可以拆散成许多基本攻防技击要素。这就好像许多零部件可以组装成一台机器,而一台机器也可以拆散成许多零部件。如今好像人们习惯于把套路练得滚瓜烂熟,而对套路中的基本攻防技击要素的拆解很生疏。
八卦掌的前辈王永昌说过:“教一姿势不过使你练得此种身法、步法、手法,若即以此应敌,必难于用上,用时要完全拆散。”
套路中致伤、致残、致死的招数有:“二龙抢珠、双风贯耳、飞镖刺心、海底捞月、犀牛劈角太阳穴、指裆锤、雪花盖顶、金鸡啼头啄气口、金鸡劈腿取会阴、金刀斩腰伤肾俞”等。这些动作名称很形象直观地说明该动作的用法。
各流派拳种都有其完整的一套功法练习体系,如查拳看看很优美,但它也有一套功法。
1.站桩活气:立体桩、马步桩。
2.打桩增力:用胯、腿、膝、肩、臂、肘、臀、拳、掌配合简单技击动作和方法打击和撞击沙包、木桩、树桩等,用掌插豆缸和沙缸;全身倒立,练手掌、指、臂力。
3.行手练功,打散手。
螳螂拳、猴拳要练掌插沙、手抓沙袋、石锁,用来增强搏斗时手掌的穿透力和抓力。鹰爪拳练抓缸,增强指力用于搏击。
太极拳的螺旋劲,长拳的直发劲,形意拳的蓄发劲,八卦掌的弹簧劲,白鹤拳的弹抖劲,大通臂的摔劲和鞭劲,都能在技击中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基本动作用于技击时,形式虽简单,内容却很复杂,它包含着用动作时的计谋、攻防角度和敌方距离估计等。西门庆在狮子楼上踢掉武松的刀,用的是外摆腿。这个平时晨练时大家经常练的腿,因为踢刀不能正面向上踢。外摆腿踢刀需力量、速度、与对方的距离、角度和发力时机。奚诚甫的高腿,里合腿接穿心腿(用里合腿打掉对方兵器紧接穿心腿);刘百川的低腿,踢对方膝盖下的迎面骨走的玉环步,使对方不知他用哪一脚踢来,哪个方向来,哪腿虚,哪腿实,防不胜防,无法破解。他们都练得出神入化。由此可见,练好武术基本功极其重要。
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儿子吴公仪指裆锤这招用得好。1952年在澳门举行世界拳王比赛,个子矮小的吴公仪边退边闪来避让个子1.9米的欧洲拳王的连发拳,后来吴看准拳王一个空隙来了个转身指裆锤直冲拳王裆腹,这时拳王一个急收腹想避开吴公仪的冲裆拳,却把上半身胸部暴露向前扑出,吴公仪趁势把指裆锤变成了向上的勾拳,拳王胸腹受伤倒地,裁判数到10还起不来。吴公仪把指裆锤向上一勾这动作编在了他的太极拳里,点明这动作还可以这样用。当然这次获胜和吴公仪的时机把握得好、功力强也有关。
技击就在我们每天练的简单的一招一式上,在基本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