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孩子伤不起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往大了说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即一个人做人要有原则;往小了说就是做事情要讲究的方式方法,行为不出格。
由此可见,守规矩对一个孩子相当重要。尤其是孩子在对事物认知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规矩去做事,才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那些新事物。毕竟,这些规矩是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结果。这些规矩,实际上就是在这个世界生活所应该遵守的方式方法。懂得规矩,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让孩子懂规矩很有必要
从做人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如果没有为他们立规矩,他们要么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要么完全随波逐流,在追随或者模仿别人中迷失自己。因此,规矩能够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起一杆标尺,这些规矩不仅仅是简单的礼仪方面的规范,也包括各种规矩和原则。一旦将这些规矩灌输给孩子,他们就能养成讲原则和自律的好习惯。
如果没有教给孩子各种规矩,孩子将以天然本能来应对周围的一切。比如他们常常会和同伴抢玩具、打架,对交通灯指示置之不理,这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实际上是孩子天然本能属性支配的结果。要想让孩子遵守文明社会的规矩,就需要将这些规矩教给孩子。
一对父母老来得子,喜不自胜。这个孩子小时候非常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周围的人也纷纷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人才。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刚想管教,孩子的母亲就出来制止,说孩子将来是要成大才的,犯点小错没关系,只要长大了有出息就行。在孩子几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对孩子更加百依百顺。
孩子变得越来越骄纵。4岁那年,母亲带他到邻居家玩,孩子看到桌子上放有20元钱,趁主人家不注意时,偷偷将钱揣到了兜里。
回到家之后,孩子将这20元钱交给母亲。母亲询问钱的来历,孩子骄傲地说了自己偷钱的经过。母亲听了之后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夸儿子聪明,并用这20元钱给孩子买了些吃的当作奖励。
从那以后,孩子为了获得母亲的夸奖和奖励,常常到邻居家里小偷小摸,不出意外,每次成功后都能从母亲那里得到夸奖和奖励。上学时,孩子几乎所有的文具都是从同学那里偷来的,根本不用花家里的钱买文具。到了中学时,孩子开始偷同学的零用钱,母亲同样夸奖儿子懂得减轻母亲的负担。
在母亲的夸奖之下,孩子完全没有意识到偷盗是不对的犯罪行为。他的欲望越来越大。等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之后,不仅没有成才,还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偷。终于有一天,他因为偷珠宝而被发现,锒铛入狱。
父母应该成为规矩的传播者
不懂规矩的孩子,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周围的事物都将带来严重的伤害。对孩子来说,如果不懂规矩,意味着他们不懂得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他们在面临问题时,处理起来也会更加费劲,由于孩子本身需要认识和解决的各种新事物很多,因此这种状况对孩子来说是不利的。尤其是因为不懂得规矩而导致多次失败,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最终丧失信心,对认识和解决新的事物产生恐惧感。
也许有的父母会认为,一切都让孩子去摸索会增强孩子的创造力,但是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所接触的都是最常见的事物,解决的也是最基本的问题,而且孩子的个人能力也处在十分低级的阶段,完全没有必要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和总结这些规矩。
不懂规矩的孩子容易伤人
如果孩子没有从小培养起对规矩的认可和敬畏,那么他们很可能会给周围的事物或人带来伤害。比如,如果不告诉孩子花不能浇太多水,他们很有可能会把花浇死;如果到邻居或亲戚家,不告诉孩子直接站在桌子上会让他人觉得气愤恼怒,也会让父母觉得很难堪,他们很可能就会随心所欲做事,甚至搞破坏。
人们常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孩子来说,不懂规矩除了容易伤害他人,也将对自己造成伤害。比如,浇死一株花将给孩子带来失落和挫败感,站在邻居或者亲戚家的桌子上可能会遭到责骂或者责备的目光。尤其是孩子长大步入社会之后,不懂得适应社会的规矩更会让他们遭受严厉的惩罚,他们可能会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
缺少了规矩教育的孩子,在给周围的事物带来伤害或者自己因此而受到伤害之后,也许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正如我国的古语说的那样:“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没有规矩,这应该是父母的过失!
心理学家的教子忠告
1.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守规矩开始。
2.孩子懂规矩很有必要。
3.父母应该成为孩子规矩教育的主要和积极承担者。
4.没有规矩的孩子容易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