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推手:刘伯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奇门遁甲

之后的一次偶然的探秘之旅,刘伯温无意间闯入一个新世界,在探访了程朱理学故里——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的时候,他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主峰搁船尖)有一本天书传世,便探秘覆船山,发现这里竟然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小社会,他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这本“天书”,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

《奇门遁甲》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也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宝中的第一大秘术,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又为“夺天地造化之学”,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著,而地球的磁场秘密就隐藏在奇门遁甲之中,进而可使掌握这一学说的人能够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最为深奥,也最为精确实用。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术数,是一门珍贵文化遗产。太极八卦图“奇门遁甲”的含义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念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即隐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戊、己、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遁甲”就是九遁。九遁包括:天遁,地遁,人遁,风遁,云遁,龙遁,虎遁,神遁,鬼遁。

奇门遁甲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己、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选择吉时吉方。

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奇门遁甲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之时。传说黄帝得到了仙女赠送的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龙甲神章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据传有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民间传说此书后来经过周朝姜太公,秦末黄石老人传到张良,张良把它精简之后变成后来的奇门遁甲,开始流传于民间。据传,刘伯温所研读的就是奇门遁甲类的奇书。

不过,如今奇门遁甲的绝大部分内容都遗失了,仅存的讲解和使用方法如“奇门像意反推法,奇门遁甲思维导图”等知识也仅作为一些爱好者的乐趣而已,没有实际用处,其精髓和价值早已经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为今人所知了。

刘伯温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徽州学成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不仅如此,刘伯温还结识了许多明教教徒,了解到明教的诸多教义,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对明教徒的初步理解和接纳。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摩尼教约于公元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只有造反才会赢得大明王的下凡,光明才会来临,因此屡有反政府之举。明教在北宋时期进一步和中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正义人士所误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在历史上几次掀起大的波澜。

第一次是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明教组织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水浒传》上写道:方腊在六甲灵山设置了完整的“五府六部”明教社会。

在武侠小说中,由于金庸的名著《倚天屠龙记》写到明教和朱元璋,使明教蜚声一时,成为武侠的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个典型。

刘伯温在明教小社会里得到了历练和收获,他满心欢喜,回家后凭借“奇门遁甲”手段,偶尔操练一下,帮人掐指算个卦,求个签,请个神等,或有应验,便在家乡有了名气。乡邻们传来传去,大家开始说他有姜太公、张良、诸葛亮之能,有经天纬地之才。

除了研究奇门遁甲之类的神秘学说之外,刘伯温还研读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系列的军事理论学说,诸如《六韬》《孙子兵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历代兵制》等著作,他都认真刻苦钻研过。

刘伯温不甘心成为父亲那样的隐者,他要有一番作为,以便报答苍生,他一心准备赴元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出人头地,造福苍生。

可是,仕途坎坷,刘伯温又是人中翘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依旧存在,满腹才华的他自然难逃这个官场潜规则,从决定奔赴元大都赶考的那一刻起,他便步入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痛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