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帝国:阿保机的耶律家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成全“儿皇帝”,一脚进中原

尽管后唐是由仰慕大唐盛世的沙陀突厥人建立的“五代”中的第二个朝代,但是作为深度汉化的后唐皇室,依然不能摆脱晚唐的一些政治“劣举”,比如依然保存着导致唐朝灭亡的藩镇节度使制度。当然,本来就是由节度使起家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其依靠节度使的割据发家,也注定要被节度使制度所埋葬。只是后唐的灭亡直接导致了极具战略地位的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为契丹国的进一步勃兴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方便了后世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雄霸今山西全境、河北、陕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早有反意。表面上是因为后唐明宗去世后,其第三子李从厚(后唐闵帝)即位不足一年,就被明宗养子李从珂(后唐末帝)派人杀死,石敬瑭对此等有违天理的事件深感不满,于是与李从珂互相猜忌。怎奈李从珂杀人越货、钟鸣鼎食是一把好手,一旦涉及江山大计之事就没了主意。

石敬瑭在太原磨刀霍霍,招揽了大批亡命之徒,昼夜训练,积极扩充军备。但是石敬瑭深知,后唐毕竟是历经唐朝正式册封的晋王李克用奠基,其子李存勖(后唐庄宗)建朝,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后唐明宗)发展起来的一个中原朝代,在百姓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一旦起事就必须成功,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石敬瑭同样也有很大的不安:契丹国拥有胜兵数十万,太祖耶律阿保机依照中原王朝的典制草创规范,引领了各族百姓倡导农耕、把桑话蚕、男耕女织,财富不断累积,实力空前强大。虽说在阿保机离世后,因为皇位继承问题,三个儿子和述律后之间曾有一时的不快,但随着耶律德光的正式登基,国政迅速稳定,契丹便重新把目光投向更加广阔和富庶的中原。

后唐末帝李从珂显然嗅到了“火药味儿”,他希望利用朝廷大权进行最后的努力。辽太宗天显十一年(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年),后唐下令将石敬瑭由河东节度使调任山东。虽然在今天看来,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调动,但在当时却将积怨已久的石敬瑭逼到了绝路。

其实要论关系,李从珂应管石敬瑭叫“姐夫”,因为前者是后唐明宗的养子,而后者则是后唐明宗的女婿。但是,在皇权的诱惑下,任何亲情似乎都很苍白,剩下的只是血淋淋的杀戮。

石敬瑭想消灭李从珂自立,首先必须经过更有力量的契丹国及其太宗耶律德光这一关。

当李从珂从各地派出大军围剿石敬瑭的时候,石敬瑭连忙向耶律德光求助,不仅自称“儿子”,同时称臣,并许诺将来把卢龙道和雁门关北诸州(即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国。

耶律德光亲率五万精兵,从古北口(今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东南,为南北朝时,北齐修建之长城的重要隘口)南下,到河北后折向山西,在太原附近全歼了由大将张敬达、杨光远率领的后唐主力部队。后唐军兵败如山倒,各地政权纷纷瓦解。随后,石敬瑭和耶律德光合并一处,迅速围攻后唐都城。末帝李从珂看到大势已去,没有听从属下“撤离都城以图再兴”的意见,而是选择了悲壮地自焚。不过,李从珂临死也要找个“垫背”的,自焚前专门派人杀死了寄居篱下的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兄——耶律倍。

当然,也有一说,是石敬瑭攻陷后唐都城后,为了讨好契丹主子耶律德光而将耶律倍杀害。

不管怎么说,石敬瑭达到了目的,基本占领了后唐全境,他在后唐故都洛阳(后唐初定都今河北省大名县的魏州,后迁至洛阳)称帝,为纪念其发家之地(山西省古称河东,简称“晋”),故定国号“晋”,即“五代”中第三个朝代,并建元天福。灭后唐次年(937年),后晋高祖石敬瑭迁都于汴(今河南省开封市)。

石敬瑭登基了,实现了做中原皇帝的梦想,然而出兵出力的耶律德光却没心思为他高兴,因为石敬瑭事前的承诺并没有完全兑现。

坦率来讲,石敬瑭也后悔了。他认为契丹虽救他于危难时刻,但是他不惜被天下人耻笑,甘做比自己年龄小得多的耶律德光的“儿子”和臣子,还答应登基后进贡契丹三十万匹绢,也算对得住契丹的帮助,于是,对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事有些反悔。

其实耶律德光最在意的也不是什么儿子、臣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的燕云十六州才是他的“最爱”。

石敬瑭不敢明目张胆地毁约,一来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二来是契丹大军在击败后唐军队后虽然撤出了中原,但依然在幽蓟关外活动,随时可以重新南下,像灭后唐一样灭掉新生的后晋政权。于是,石敬瑭向耶律德光提出要求,使用巨额资金来赎买燕云十六州,耶律德光当然不允。

契丹大军虎视眈眈,自己皇位还没坐热,石敬瑭只得于938年乖乖地将十六州的全部人丁、土地交割给契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