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什么是创新

1.1.1 创新的内涵

创新,即创造新的事物。“创,始也”(《广雅》);新,与旧相对。在中国,“创新”一词出现很早,主要指制度方面的革新、变革和改革,不包括科技创新。例如,《魏书》有云:“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比《魏书》稍晚的《周书》云:“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和创新含义近同的词汇有维新、鼎新等,如“咸与维新”“革故鼎新”“除旧布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因而,古代“创新”一词多指改变原有的制度、成文或规则。英语中“innovation”(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替换;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就是创造出原来没有的东西;第三是改变,就是对原有的东西进行发展和改造。可见,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1.创新的哲学内涵

从哲学层面上看,创新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发现的再创造,是对物质世界矛盾的再创造。人类通过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邱耕田认为,创新是指创新者在一定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对现有的事物进行变革,以实现其由旧质态、旧的发展阶段向新质态、新的发展阶段过渡、转变的实践过程。同满宏认为,创新是人类在认识领域和实践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革命性变革,它必然引起人类在理论体系和知识构成的飞跃性进步及其在改造探索现实世界活动中的物质手段、采取方式和行动方案等的创造性革命。

2.创新的社会学内涵

从社会学层面看,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可以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也可以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阮青提出,创新是创新主体为解决创新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而实际地改变现存事物,形成新的价值观念、新的战略部署、新的概念设计、新的制度体制、新的活动方式、新的关系模式等,从而创造或增加其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精神性或物质性活动过程。

3.创新的经济学内涵

从经济学层面看,对创新内涵的理解一般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即从新思想产生,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各环节,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其中,“新思想”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构想。这些构想可以来源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新技术的新应用,也可以来源于用户需求。“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是实现技术新构想的基本途径。其中,研究开发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地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技术组合是指将现有技术进行新的组合,只需要少量的研究开发甚至不需要研究开发即可实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是新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是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采用新技术对产品、服务、工艺改进的过程。“商业化”是指创新的全部活动是出于商业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指近期或者未来的利润、市场占有率或社会福利等,是创新实现商业目的的重要体现。“全过程”则是指从新构想的产生到获得实际应用的全部过程,如果其中在新设想、研究开发或者实际应用等某一环节终止了,就不能称之为创新。

广义的创新将科学、技术、教育以及政治与经济融合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创新行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可以表现在技术、制度或管理等不同的侧面,如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