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用户获取与运营策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种子用户与初始用户

不管是生产产品,还是运营公众号、做自媒体、创业,其实都是为了赚钱,毕竟大家都没这么闲,不赚钱还不如去运动。而在赚钱前,应该将焦点放在怎样快速获得数量可观的种子用户。

种子,指能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的潜力股。而种子用户在每个产品的初期阶段都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产品的成败。几乎所有新产品的面市,首先靠的是深耕第一批种子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裂变传播,形成良好的口碑,打造合适的氛围,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尤其是创业初期的第一款产品,种子用户更是意义非凡。

2016年的夏天,我受邀参加了一个互联网发起的线下聚集互动,主题内容是找到你的种子用户,大概有三十来人,每个人有五分钟左右的发言时间,时间短,但干货满满,不过我越听越发现一些不对的地方,即很多人将初始用户当作了种子用户。

对于处女座的我来说,这点是不可原谅的。正如我一位朋友所说:“这完全是将种子用户和初始用户混淆了,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怎能混为一谈呢?”

轮到我上台时,我讲述了种子用户和初始用户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区别,并一再说明种子用户不等同于初始用户,两者应区别对待。起初大家嘘声一片,后来慢慢地嘘声减少,认真听讲者很多。

诚然,从多数产品的推出历史可知,种子用户和初始用户对产品影响并不是很大,很多初始用户后来成为了种子用户,两者间的界限也不是很明显,以至于很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但不同就是不同,即使外表再相似,你也不能说这两个人其实是一个人。

以公众号自媒体运营为例,很多公众号采用发红包等方式吸引了众多关注用户,他们只是关注用户,也许是初始用户,但并不是种子用户,有的人只是为了红包而来的,他也许会查看公众号,如果发现里面内容不符合自己的品位,他就会离开。这些用户对产品本身是毫无益处,除了能带来一点可怜的流量。

因此,应明确种子用户和初始用户间的关系及差别,这对运营种子用户至关重要,如果都不清楚两者间的差别,运营效果可想而知了。

种子用户不等于初始用户。种子用户具有三个方面要求:

对产品人而言,他们就像是最值得信赖的、具有影响力的朋友,会帮助你完善产品、与你互动,反馈不足等。就像朋友不胜在人多,而胜在质量。一个优质朋友胜过十个酒肉朋友。

如果没有标准,引进很多种子用户,对产品也无太多的裨益,相反,可能因为产品与用户不搭,引起摩擦,导致用户留存率很低。留存率很低,我相信大多产品人首先想到的是产品本身存在问题,而并非是用户问题。

初始用户多半是通过推广营销等手段获取的用户,在经过层层筛选后,有些初始用户会成为种子用户。因此种子用户和初始用户间不能简单地画等号。

种子用户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在选择种子用户时要精挑细选,要让其性格与产品的调性相吻合,或者用户自身影响力较大,能带动目标用户群体。精准用户对改进、完善产品很重要,因此在产品初期阶段,少而精的用户并非是坏事,如果一味重视数量,引进低质量用户过多,对塑造产品调性是极为不利的,也会影响精准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形成偏见而选择离开产品。

因此,我常说,低质量的用户不如没有用户。此阶段的目的是引进众多精准种子用户,而不是巨量的注册用户数。从初始用户的角度来说,则越多越好,知道、使用产品的人越多,产品成为爆品的可能性就越高。

种子用户可以反馈产品的不足、提出建议。优秀的种子用户,会频繁地使用产品,在社区活跃,发表各种帖子,与其他用户沟通,带动整个社区的活跃度,而且这些用户还能针对产品的不足提出中肯的建议和帮助,以改进和完善产品,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是一群具有主人翁精神的用户,也是最优秀的种子用户。

不过用户间的互动并非是越频繁越好,重要的是互动的内容,看他们聊天的内容,如果只是无意义的吐槽、抱怨、彼此打趣等,则不仅不会给开发者带来有用的建议,对产品的社区氛围也有影响。

判断社区的种子用户质量,你可以观察互动内容,如果内容都是较为贴合产品,深层、具体,能够带动社区讨论氛围的,则说明社区的用户互动是健康的,是可持续的,也说明所挑选的种子用户是精准的。

事实上,种子用户很多都是从初始用户中挑选出来的,因此两者间存在共性,如都是第一批接触、使用产品的用户,但由于这些用户中很多不符合产品的调性,因而无法成为种子用户。所以我们应辩证看待二者,明白两者间的区别,这对日后寻找、运营种子用户是非常重要的。

种子用户和初始用户最大的差别就是:参与产品的深度。不要将初次使用产品的用户都称为种子用户,而将那些对产品有帮助,能提出反馈建议,能推广传播产品的用户视为种子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