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典故,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他喜欢招收能人勇士做门客,毛遂就是其中的一个。
公元前258年,秦国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打算同楚签订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想带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同他一起到楚国去。他虽有三千多门客,可是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个人合格,还差一个,就是很难足数。这时,忽然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起来,说:“既然少一个人,那么请您带我去凑个数吧。”
平原君惊疑地望着他,问道:“先生,你叫什么?来我家有几年了?”那人道:“我叫毛遂,来到您这里已有三年了。”
平原君微笑着说:“有才能的人就好像放在口袋里的锥子一样,它的尖儿立刻就会显露出来。可是先生在我这儿三年了,周围的人从来没有推荐过您,我连关于您的一言半语也没有听说过。先生,您还是留在家里吧!”
毛遂也笑了笑,说:“直到今天我才请求您把我放进口袋里去啊,您要是老早就把我放到口袋里,那么整个锥子早就戳出来了,不光只露出个尖儿。”平原君听了无话可答,只好让他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同楚王商议订结抗秦的盟约。从日出一直谈判到日中,楚王始终犹豫,害怕秦国,不敢同赵国订盟。双方正在热烈辩论,这时,只见毛遂手按剑把,大踏步走上台阶,大声嚷道:“合纵抗秦有利,不联合有害,只要一两句话就可以决定。怎么从早晨直谈到中午,还没有谈判出结果!”楚王感到十分骇异,问平原君:“他是做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楚王皱了皱眉,大声呵斥毛遂道:“我同你的主人商讨国家大事,你来插嘴做什么?”
毛遂听了,圆睁着眼,紧把着剑,走到楚王面前,正色道:“大王仗着军队多,才敢这样呵斥我。现在,我距离大王不过几步,楚军虽多,也救不了大王,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手。您当着我的主人的面,为什么要这样无礼地呵斥我!”毛遂说时神情激昂,楚王坐在座位上,吓得一声不吭。楚王的侍卫谁也不敢莽撞行动。稍停,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有方圆五千多里的土地,一百万的甲兵,本来是可以称霸的。以楚之强,理应天下无敌,没想到秦将白起,率数万之众,兴师与楚战,楚国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头一仗攻拔了楚国的鄢(yān,在今湖北省宜城市)、郢(yǐng,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第二仗烧毁了楚国祖先的坟墓,第三仗又使大王的先人受到侮辱。这种仇恨,百世(三十年为一世)不能忘,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反不想雪耻!依我看,合纵抗秦,为的是楚,并不是为了赵。”毛遂的话,深深地击中了楚王内心的痛处。的确,楚国以一个大国而一败再败于秦,确实是丢脸;败后而不打算雪耻,更是丢脸。将来在其他小国眼里,楚国还有什么地位呢?当着平原君的面,要是拒绝援赵,岂不表明自己是个懦夫?秦围邯郸,赵国坚强抵抗,英勇不屈;楚与赵比,楚大赵小,赵有决心抗秦,楚无决心抗秦,楚国难道就不惭愧?再说,此次秦赵之战,楚不救赵,设若赵胜秦败,楚国必将为诸侯耻笑;设若秦胜赵败,秦必更强,楚国的后患,必将有加无已……楚国应该怎么办呢?楚王想到这里,不禁连忙说:“对对,先生说得对。”毛遂跟着又问了一句:“那么大王决定签订盟约了吗?”楚王说:“决定了。”毛遂一步不放松,当时就要楚王左右的人拿猪狗血来,准备盟誓。毛遂捧着盛血的铜盘,献给楚王说:“请大王首先歃血定盟,其次是我的主人歃血,再次是我。”就这样,楚王和赵国签订了合纵抗秦的盟约。
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直到今天,如果有人自己推荐自己,主动愿意担当某一项工作时,人们还经常引用这个典故来作为比喻。
(王业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