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教育创新的思与行
(2018年6月16日)
刚才三位院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对今天的主题“商学院面临的转型挑战”做了非常有高度、有深度的演讲,他们都提出一些非常相关并且有紧迫危机感的问题。我的演讲是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过去这几年我的思考,特别是做出的尝试,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网络大学、独立的商学院、企业办的商学院等有很多做法我们无法学习,那么大学中的商学院能否也有些做法让这些商学院无法学习呢?
“商学教育创新的思与行”,其中“思”和“行”是两个分不开的部分。我先讲一讲“思”。说到“思”,就要追溯到2011年,中国MBA教育起步20周年时。美国MBA教育是在1908年从哈佛开始,而中国招收第一批MBA学生是1991年,全国只有94人。2011年5月11日,我们在清华经管学院召开了一个比较大的研讨会,全国有200多所管理学院参加。我在研讨会上有一个发言,主题是“中国MBA教育的新方向”,我强调了三个新方向:“领导力”、“企业家精神”和“体验式学习”。这不仅适用于MBA教育,也适用于所有商学教育。
随后的七年,就是把该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在我看来,商学教育创新面临两类问题,就是“what”和“how”的问题:一类是教什么(what to teach),一类是如何教(how to teach)。关于“what”的问题,反映了教育内容的演变,从“商”(business)和“管理”(management)演变到“领导力”(leadership)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如果说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那么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而企业家精神就是做新的事。关于“how”的问题,就是商学教育方法的演变,也即从课堂讲授(lectures)学习和通过案例教学(cases)学习演变到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和行动中学习(action learning)。
在“行”的方面,我与大家分享的案例是清华x-lab的五年历程。当然,这只是一个尝试,还不能说是经验。
2013年4月25日,清华经管学院联合清华12个院系发起成立了一个新型的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清华x-lab。那天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到场致辞。2014年5月25日,在清华x-lab成立一周年之际,首届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举办,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致辞。到了2018年5月26日,我们举办了清华x-lab成立五周年大会,同时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也举办到了第五届。这五年的历程,完全是一个行动和实践的历程。
清华x-lab成立以来,社会媒体较为关注。比如英国的《金融时报》在2014年就发表了专题新闻。五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初心。这是五年来的一些数字:截至2017年底,近3万人参加过清华x-lab各类课程和活动,共有1 200余支项目团队在清华x-lab的创意创新创业不同阶段,其中,近500个项目团队成立公司,159个项目团队获得投资。五年来,在参加清华x-lab各类课程及活动的学生当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MBA各占约四分之一,在校生和校友都有。共建院系从最开始12个发展到现在的15个。这其实就是大学中的商学院的资源优势,我们共建院系中有文科、理科和工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四分之三的教师是设计领域的。这15个清华大学的共建院系都在实质性地参与清华x-lab。这是清华x-lab能够辐射全校的重要原因。
清华x-lab的另一个特点是聚集清华大学的多种资源及战略合作伙伴,聚集了“三创空间”场地(清华科技园)、投资基金(清华控股)和导师(清华企业家协会)等资源,这也是我们现在说的“生态”。在中国,我们特别强调生态圈,现在的商学院已经不是过去商学院的概念了,是一个生态圈。
为什么叫清华“x-lab”?x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未知数,我们探索未知。同时,x又是交叉的意思,我们推动学科交叉。lab代表体验式学习和团队合作。
清华x-lab的战略定位很清晰,就是围绕人才培养。我们不搞孵化器,我们是以育人为中心,而不是以项目为中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具体怎么做?我们实施了“三个平台”:第一个是学生的教育平台,第二个是团队的培育平台,第三个是资源聚集和学科交叉的生态平台。
第一个是学生的教育平台。我们做了如下几件事:第一,清华经管学院自2009年开始,每年选15名清华经管学院的本科生参加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项目。自清华x-lab建立以后,就依托清华x-lab进行培养。第二,面向全校非经管学院本科生的第二学位项目,每年管理学招收300人,我们开设了创新创业领导力方向,这些学生大多是理工科学生,由清华x-lab为他们专门设置课程。第三,为研究生设立创新力提升证书项目,自2015年1月推出,已经有500多人参加,计划三年内参与者超过1 000人。这个项目有三个模块:思想与技能、跨界学习、实践交流。不设立期限,只要在校期间达到培养要求,即可获得证书。最后还有一个就是丰富的国际交换项目,我们跟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了学生交换计划,我们同“欧洲创新学院夏令营”“亚洲创新创业夏令营”合作,学生会走访瑞士、以色列、新加坡、美国硅谷等几个地方。
第二个是团队的培育平台。为什么叫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创意是我坚持加进去的,必须是三创。“双创”是从国家层面说的,而教育层面就得从创意开始。在体验式学习方面,我们有工作坊、学习营、加速器的训练营等各种形式。清华大学非常支持体验式学习,于是就有了清华大学首个由校长冠名并面向学生、校友的真实创新项目比赛——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这些都是团队培育的途径。
第三个是生态平台。建立生态圈是现在一些中国企业的做法。作为一个大学中的商学院,我们的优势是便于聚集资源,包括投资机构、天使投资人、企业家等。清华x-lab现在邀请了60多位驻校天使投资人和驻校企业家。同时,我们成立了6个功能服务中心,比如知识产权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等。我们还成立了9个按照行业划分的垂直创新中心,如生态环保、健康医疗、金融科技等。
清华x-lab经过了五年的历程。我们也借此机会进行了反思。这里要提及杨斌教授,他之前是在清华经管学院跟我搭档了8年的党委书记,现在是清华大学主管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也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在5月26日清华x-lab五周年大会上他做了主题发言,分享了四点启发,包括四个“不”和四个“解决之道”:第一,创新人才培养,以单纯知识传授的形式是行不通的,清华x-lab的解决之道,是把知识逻辑和行动逻辑有机结合,形成强有力的“双螺旋”结构——“真的是拧麻花的高手”;第二,创新人才培养,单一学科专业的模式走不远,清华x-lab的解决之道,是采取跨界学习、多元交融、开放联动的综合育人模式;第三,创新人才培养,单纯由学术型专家执教做不实,清华x-lab的解决之道,是充分发挥来自产业界的学术教练、实践导师、驻校天使投资人的作用,即“教师+”的做法;第四,创新人才培养,光是沉浸在事务里忘了育人要不得,清华x-lab的解决之道,是紧抓育人这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项目是载体,活动是手段,贯穿其中的是领导力教育,甚至是创造力教育、思想力教育和执行力教育。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介绍的一个案例,试图回答一些大家提出的问题。最后我想说,今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未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业人才,新时代有新的要求。我认为,商学教育创新的方向,就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的人才,这也是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而清华x-lab就是我们在致力于培养这一类人才方面的一个尝试,这个尝试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当然最重要的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