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艺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0多年前的“扑克热”

现在,青岛人发明的“够级”扑克已经在全国流传,并且还能够正儿八经地举行一些大型比赛,这确实是很不得了。据我所知,这与青岛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打百分”“扑克热”是很有关系的。

50年代初,青岛人打扑克都是以“打百分”为主。最早是四个人打一副扑克,这延续了好几年。后来人们发现,一副牌只有54张,四个人一分,每个人手里的扑克太少了,打起来不过瘾,于是就改为用两副牌由四个人打,人们还是感到牌少。后又改为四人打四副扑克的“四百分”,那就是一人抓一副牌了。到了1958年前后,人们又觉得参加的人越多越热闹,就改为六个人打六副扑克的“六百分”,其实还是一人摸一副牌。

当时的打扑克高手多云集在第三公园、贮水山公园、海泊河阳本公园(现海泊河公园)、沧口公园等处。对于扑克的打法,各方经常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有时各方还要派出代表队举行扑克对抗赛。赛前,双方都详细地拟订好严格的规则。比赛时,观者如潮,气氛紧张,秩序井然。

打牌时人们分为两帮,位置呈三角形的三人为一帮。为了“知己知彼”,参加者就得先与本方的同伴用手势秘密沟通。出牌时,各方都有个指挥。这样,扑克迷们发明了“打点子”。所谓“打点子”,就是打暗号。每当大家摸好牌后,双方就立马各打各的“点子”,交流各自牌的具体情况。起先,第三公园的扑克队多采用“十字架式”:用各人握牌的左手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示意,每个方向代表一种花色。向上是红桃,向下是黑桃,向左是方块,向右是梅花。有个叫作“点子刘”的人就发明了不少点子。贮水山公园的扑克队则采用“手指式”:握牌的左手呈拳状朝下,用四个手指骨节分别代表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后又经过反复实践改进,各方都能详细地把牌的全部情况用“点子”表述明白。出牌时,将牌猛力一甩,那就是问对方要牌;假如是轻轻地一放,那就表示不要牌。不久,各公园的“点子”就逐渐地互相扬长避短,掺和在一起运用,并且允许公开“打点子”。由于对彼此的“点子”已经了如指掌,于是大家在“打点子”时,动作幅度都不大,尤其是高手“打点子”都非常隐秘,对方很难发现,而且动作潇洒飘逸,令人赏心悦目。

青岛“够级”扑克大赛

应当说,青岛人打扑克的那种洒脱和娴熟确实与众不同。就说握牌吧,每抓一张牌插进去便立即合拢起来。要出牌时,就很麻利地捋成扇形,紧接着就是再归拢在一起,以防他人偷看。而我看许多外地人打扑克,则多是“楼梯式”的握牌法,一门一行排列整齐,自己看起来确是一目了然,而他人也就轻而易举地一览无余。

60年代中后期,青岛的“扑克热”又持续升温。1970年前后,老沧口的扑克迷们又发明了“够级”,很快就在青岛以至于全国许多地方普及开来。现在,在青岛的延安二路公园、海泊河公园、沧口公园、贮水山公园等处,举目皆见一帮帮围拢着打扑克的中老年朋友,这是60年前“扑克热”的“升级版”。

2017年6月11日于青岛夹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