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列传
檀道济身出寒门,长大成人后参加了谢玄创建的北府兵,后来投到刘裕部下,成为开国元勋。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为了自己地位的稳固,相继杀掉权臣徐羡之、谢晦。檀道济功高震主却不知反省,也惨遭杀害。刘义隆亲手毁掉了他的最后一道长城。
战功卓著
檀道济是南朝名将之一。他与刘裕是老乡,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道济从小失去父母,兄弟五人由叔叔檀凭之抚养长大。檀凭之年轻时与刘裕交情深厚,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檀道济兄弟五人和叔叔一起,追随刘裕,成为义军的骨干。恢复大业成功后,檀道济因军功升任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为先锋,一路所向披靡,敌人望风而降,檀道济率军直逼洛阳。在进军路上,他们抓获很多俘虏。有人主张把俘虏全部杀死,建立一座高丘,以显示武功。檀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百姓,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下令把所有俘虏全部释放。中原一带的人们听了之后,都非常感动,归降的人络绎不绝。刘裕平定长安后,檀道济被任命为琅邪内史。
刘裕登基为帝,檀道济由于辅佐有功,任丹阳尹、护军将军。刘裕病重,檀道济出朝为南兖州刺史、镇北将军。
刘裕临终前,考虑到国家刚刚建立,尚不稳固,太子年幼贪玩,还没有威望,便仿效前朝帝王托孤之事,选拔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让他们念及多年来的主臣旧情,竭力辅佐皇位继承人刘义符。
讨伐谢晦
刘义符就是宋少帝,他性格顽劣,不务正业,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徐羡之等人将他废黜,接着派刺客暗杀了他。檀道济被征召入朝,因参与废立有功,宋文帝刘义隆即位时,封他为武陵郡公,檀道济多次辞让,都没有获得准许。
宋文帝是徐羡之、谢晦等人扶植上来的,但他一想起自己的兄长被权臣杀死,就心有余悸。登基两年后,他便追究徐羡之、傅亮等人的罪行。宋文帝征召檀道济入朝,命他出兵讨伐谢晦。
檀道济入朝的第二天,徐羡之、傅亮二人被杀,随后宋文帝派遣檀道济和到彦之为先锋,讨伐谢晦。出征前,宋文帝向檀道济询问平定谢晦的策略,檀道济答道:“臣下过去与谢晦一同跟随武帝(刘裕)北征,如果说攻入关中地区一共用了十条计策,其中有九条就是他谋划的。谢晦才略过人,通达干练,别人几乎难与匹敌。然而,他从没有独立指挥过一支军队与敌方作战。因此,指挥一场战争恐怕不是他的特长。臣下知道谢晦的才智,谢晦清楚臣下的英勇,现在臣下奉王命西出征讨,不用对阵,就一定会把他擒获。”
后来,果不出檀道济所言。当谢晦得知檀道济领兵而来时,心中胆怯,几万军队不战自溃。檀道济也因此官迁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
唱筹量沙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派遣到彦之侵伐北魏。北魏采取以退为攻的策略,到彦之先胜后败,损失惨重。檀道济以都督征讨诸军事的名义,率军北援。转战二十多天,指挥大小战斗三十余次,几乎每战必胜。他在进军历城时,因粮草被北魏士兵突袭焚烧,不得不回兵南撤。谁知在这关键时刻,军中有人向魏军投降,泄漏了缺粮的情况,魏军尾随追来。宋兵将士人心惶恐,犹似惊弓之鸟,几乎崩溃。可檀道济却沉着自如,夜里,他命一些亲信,吆喝着一斗、二斗、三斗……假装清点粮草,然后把所剩下的一点粮食撒在表面上,伪装成粮草充裕的样子。等到天亮,魏军看到宋军并不缺粮,以为降卒谎报军情,将降卒斩首示众。魏军也不再紧紧追随。檀道济深夜唱筹量沙,指的就是这段故事。
▲ 檀道济进军历城时,粮草被北魏士兵突袭焚烧。
当时,檀道济所属军队不多,而魏军则四方汇集,声势浩大,对宋军构成严重威胁。檀道济命令手下将士全部披上铠甲,自己身着白色便服,神情自若地坐在车上,率领人马缓缓地撤退。魏军见此,害怕檀道济设有伏兵,不敢紧追,这样宋军安全回师。檀道济由此威名大振,魏军从此极为惧怕檀道济,有的人甚至画出檀道济的图像,作为驱鬼之神。檀道济回到建康,官进司空,镇守寻阳。
功高震主
檀道济本是刘裕手下的一员猛将,功勋卓著。宋文帝登基,他有拥立之功。镇压谢晦,远征北魏,他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檀道济的左右心腹也都也身经百战,骁勇无比。特别是参军薛彤和高进之,力大无穷,勇冠三军,人们都把他们比作檀道济的左膀右臂。檀道济的几个儿子才气纵横,精明强干,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所有这一切,使檀道济的声名和威望显赫得无人可比。对此,宋文帝很不放心,害怕他权势太大,有朝一日进京篡夺皇位。当时有人就在背后用眼神指着檀道济说:“谁知道他是不是当年的司马懿呢?”
有很长一段时间,宋文帝经常病得卧床不起,其中有几次非常危险。领军将军刘湛官迷心窍,特别想执掌朝政大权,他害怕檀道济从中作梗,决心除掉檀道济。彭城王刘义康对檀道济也有所畏忌,担心文帝一旦驾崩,没有人能够使他甘心俯首称臣。
元嘉十二年(435)宋文帝病重,北魏军队趁机南伐。宋文帝征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的夫人对檀道济说:“功勋太显赫,就容易招祸。现在朝廷无事召您入朝,恐怕大祸就要降临。”檀道济没有在意。到达建康后,正好碰上宋文帝病愈,因而安然无事。第二年春天,朝廷允许檀道济还镇寻阳,檀道济行船未开,宋文帝的病情又趋严重。刘义康假借宋文帝的诏令,宣召檀道济再次入朝,说是要给他设宴饯行,当檀道济来到王宫时,立即被捕入狱,旋即遇害。檀道济的几个儿子和一些亲信随后也惨遭杀害。
檀道济冤屈而死,人们非常愤慨。当时就流传首这样两句歌谣:“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江州。”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同情。
自毁长城
檀道济被捕之后,异常气愤,两眼冒火,目光如同火炬一般,不大一会儿,便喝下十斗酒。然后摘下头巾,用力摔在地上,愤怒地吼道:“这是自毁长城啊!”后来檀道济的死讯传到北魏,魏人都高兴地说:“檀道济一死,江南那些小子再也不值得害怕了。”从此,魏军经常向南进犯,大有饮马长江之势。
几年以后的一天,宋文帝问尚书仆射殷景仁:“谁可顶替檀道济担任军队的主帅?”殷景仁答道:“檀道济因多次立有战功,威震天下,但除了打仗,别的他就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了。”宋文帝说:“还不能这样看吧。汉时李广活着,匈奴不敢有南侵的奢想,像他那样的人,天下又能有几个?”
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大举南侵,南朝军队一败再败,眼看就打到江北的瓜步(江苏六合)。宋文帝登上建康的石头城,向远方眺望,忧虑重重。叹息道:“檀道济如果还活着,岂能有今天的被动局面!”
读史学成语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例句:三国时的张飞可谓勇冠三军,敌人听了他的名字都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