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书相似,岁岁年年读不同
——我们为什么要研读《红楼梦》(代序)
北京市第二中学 范锦荣(特级教师)
《红楼梦》这部大书,我读了一辈子,教了一辈子。为什么读,怎么读,也研究了一辈子。
小的时候,读不懂。后来看87版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跟着演员的演绎,了解各色人物的关系,为贾府中众姐妹的经历、命运,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同时也对故事情节的改编产生了一些疑问。在了解了演员挑选和培训的过程后,更懂得要读懂这本大书,非下点功夫不可。怎么读,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作为语文老师怎么教,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这部大书,这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未完成的课题。
我读的《红楼梦》版本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的校注本,而且是竖版的。每次教学时,我都要拿出这个堪称“孤本”的老古董向学生炫耀。它的注释涉及俗语、典故、诗歌骈文,服装式样、器物形状和用途、官制、生活制度和习俗、人物和人物的社会关系等等,且不说史上怎么评价,光看这些注释我就觉得《红楼梦》真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体例、古代贵族社会生活,甚至有关佛教、道教的大百科全书。
我读书的习惯是从不先看他人的评论。并不是自以为高明,而是觉得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体悟。同时我对红楼人物和书中内容的理解,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不断改变提升的。小时读从未认真理解过人物所作的诗词、骈赋、对联、灯谜等文字,遇到时大多跳过去不读。当了老师,也是在试题中出现考查诗歌的题目后,才忽然感到理解人物诗作的重要性。当我真正进入到每一首诗中去一字一句品味时,方才理解这些诗句贴合着人物的性格、彰显了人物的才学,更有命运的暗示;同时也更加佩服曹雪芹以诗达情、达意的深刻。我开始从写诗、写人、人与人的关系多角度进行解读,最终完成了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甄士隐的解注歌、黛玉的《葬花吟》《五美吟》、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作品的详细解读。我自己最得意的教案是“旷世奇秀,瑰逸令姿——贾宝玉诗作与性格变化解”,在本教案中,我对宝玉的诗做了全面解读与分析阐述,探究了贾宝玉的幼年、少年、成年三个时期,认识了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家族尤其是父亲对他的教育与期许;从父母亲族各色人的眼中看他的性格与发展;从宝玉的书单看他叛逆性格的形成与追求;从他三个时期(十个回目涉及的)创作的诗作梳理他与父亲关系的发展脉络:顺从、压抑、激化到和解、淡化、释然。由点到面连成线,让自己对宝玉形象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作者提供的两首《西江月》词上,而是更立体、更丰富、更多角度。另外我还完成了“缀语珠玑联诗魅,庭院幽深铸精华——《红楼梦》中结社吟诗的深度解读”教案,对书中大观园姐妹们五次(或曰七次)结诗社做了详细的追踪。阐述诗社的起因、参与者、诗作内容、夺魁人物、诗作赏评等,从而形成了“小小大观园,丰富诗世界;葳蕤弱女子,心怀古今情”的体悟。这些教案不是一时一季短期完成,而是每次教学备课的逐渐累积叠加,这也让我的研读一步步加深与完善。
对书中人物理解的变化更多源自情感的亲疏。比如黛玉,小时候读是不喜欢她的,觉得她心胸狭隘,不大气,对她和宝玉的关系也觉得喜欢一个人如果越是紧逼,反而会更快地失去他。成年后,以恋爱的心态将心比心,开始理解她、同情她;年纪大了后,以母亲的情怀去探寻她、关爱她,则又怜惜她、心疼她。从黛玉的泪中感受到她的忧与惧、伤与悲。她的歉疚担忧之泪,是为宝玉摔玉又挨父亲打而流,充满着自责与劝慰;她的伤悼之泪,是为自身孤单寂寞而流,充满身世悲情、无所依靠的自伤自悼、自我排遣,是对不可知、不可掌控的未来的忧惧;她的感物伤怀之泪,是内心看透世事大悲结局的自然流露,她悲花、悲己、悲千红。这泪是精神痛苦的外化,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她还有更多的笑与顽皮,幽默与鬼灵精怪,成熟与老到深刻……这些理解促使我完成教案“尺幅鲛绡劳解赠,彩线难收面上珠——林黛玉的泪与性格解”。由此,每逢教授《红楼梦》专题时,87版电视连续剧中的主题曲、片头曲、“题帕三绝”、“黛玉葬花”等歌曲乐曲都是课前标配。我希望通过播放这些乐曲,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人物内心,让我的心与黛玉与学生紧密相联。
对贾雨村的认识,从教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开始。先是从他的赶考为官开始梳理情节,后又挖掘他在断案中的十多个“笑”背后的心理活动,最后深入研究他在第二回与冷子兴的谈吐。他的一番“应运而生、应劫而生”(大家称为“正邪两赋”)的宏论,所举五十五人,从大仁、大恶、钟灵毓秀角度发掘人与人、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让我发现了他的文学功底和论述才华,更意识到这番谈论还代表了作者曹雪芹判断事物的价值观,评判褒贬人物的历史观,审视社会发展的哲学观。我带着学生将这个人物的话题引向现实,探究“一张护官符的作用——读贾雨村蜕变的现实意义”。一张护官符,短短五十个字,既揭示四大家族联络有亲的关系,又左右着官员断案的思维,凸显了法律手段的懦弱失衡,也是一个官员由正直转向阿谀的分水岭。贾雨村在强大的关系网下薄情寡义,日后更倚重由这张网赋予他的权柄在官场中蜕变、浮沉。他的为官之路对今天的官员更有一番启示作用。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的深刻性让人叹服!在探究贾雨村作为穿线之人、暗示之人、喻世之人的作用后,我最终形成了教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穿线人物贾雨村的诗作与为人解”。这么长时间的探索让我懂得,要想搞清楚一个人物在书中的作用,应从人物在书中的一个点出发,再将各相关情节连成线,再看他在书中的整体作用。
对于刘姥姥的认识也是如此。以前在电视连续剧中看到刘姥姥进大观园吃饭时被王熙凤戏耍,喝醉酒在宝玉床上睡了一觉;听到钟鸣吓了一跳,撞到镜子,莫名其妙,闹出许多笑话的情节,一直不懂一个贵族之家为什么要结交这样一门只为钱财的穷亲戚。难道只是为逗乐、调笑、寻开心吗?后来仔细阅读了刘姥姥四进荣国府的章节后,一下子恍然大悟。于是在“寻救济攀亲祖孙获利,受恩遇运转因祸得福——刘姥姥四进荣国府解”这个教案中,我梳理了在第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一百十三、一百十九几个回目中刘姥姥四进荣国府的原因、经过、结果,了解她与贾府的渊源。她不但攀上了旧亲戚,而且受到怜老惜贫的贾母的宴请款待。她在席上的笑话,愚拙的举动,逗得贾母及席上所有人捧腹开怀,直笑到岔气,这真是贾府难得一遇的乐事。这个看似愚拙的村妇,还能驱魔辟邪,给熙凤的女儿取名,让熙凤对她信任有加;又能讲述村中逸闻趣事,引得宝玉刨根问底;又能被贾母带着去栊翠庵喝茶,白得了一个成窑的杯子,临走大包小袋收获满满。
仔细揣摩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意义作用,可以这样理解:
一进攀亲、救穷,旗开得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让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与赫赫有名的金陵贵族建立了关系,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家人得以渡过难关。从结构上它与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几条线的纲领作用相同,不同的是她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了贾府。这是侧面勾勒,写贾府的荣华富贵。
二进谢恩、受宠,待遇升级。刘姥姥由王家的穷亲戚成了贾母的座上宾,出席了贾府丰盛的家宴,又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看到了贾府内部的生活细节,引出了贾府衣、食、住、行、玩等各个侧面。一个村妇在豪宅贵府中接触了众多人物,见到广阔的场面,惊叹感受之深,都胜过了第一次。这是正面交往,写贾府的奢华全貌。
三进报恩、施救,承命托孤。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抽丰的穷老婆子。
四进急中生智,救人于火。贾环、王仁将巧姐卖给藩王。平儿与王夫人商议,刘姥姥带巧姐逃出贾府。
电视剧将一百十三回和一百十九回合并,情节上也做了改动,刘姥姥打听到巧姐被亲舅舅王仁与贾环合伙卖到瓜州妓院,自己卖掉田产,把正学戏文的巧姐赎回来,带到乡下,说给了周姓大户人家。巧姐也算有了完美结局。无论怎样改编,都显现出刘姥姥这个穷亲戚在贾府没落时的重大作用。
刘姥姥既善良质朴,又随机应变;既世故精明,又插科打诨无所不能;但她更有明事理、重情义之风采,她是荣国府兴衰的见证人。作者透过刘姥姥的观察、体验、评论,进一步表现了贾府贵族的享乐与奢华,写出了贾府钟鸣鼎食、鲜花锦簇之盛,也为日后贾府一朝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了伏笔。以这个朴实无华、头尾着墨的角色为线索,演绎着小人物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情理兼备的认亲报恩之路。这“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创作手法再一次令人惊叹。更让我们感到曹雪芹超前的民主思想,他对最普通、最朴实的平民的肯定。
还要说,我最佩服的人物是王熙凤,最不喜欢的是王夫人、晴雯;我认为贾府中最能干、最受信任的是贾琏;最感缺憾的是黛玉死后宝玉的情感竟是那般冷静甚至冷漠;最搞不懂的是贾政为什么娶了赵姨娘,还生了长相连自己都厌恶的儿子贾环。我从为黛玉换窗纱看到贾母的富贵身世,看到作者曹雪芹的家境背景,看到他对丝绸的熟识到精妙;从薛宝钗对绘画工具的介绍看到曹雪芹知识的丰厚与广博……若是一一道来,我想每个读过这本大书的人都有自己心仪的人物,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
促成我对小说人物情节、诗词歌赋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理解的是教材选文的变化。选文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多年的阅读与教学也促成了我教育观、教学理念的形成、发展与突破,从单篇教学向整本书跨越,从人物情节的简单化、碎片化甚至还受电视剧脸谱化解读的影响,走向更全面、更多元,甚至是翻转式的认识飞跃。
其实说到底,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对人物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时光飞逝,还不待我将所有想写、想详细研究的进行完,这一辈子的教书生涯就已经结束了。更遑论《红楼梦》全书有名字的人物就有四百多,以时间为序,寒暑易节十几个春秋,怎么可能在一个读书阶段让学生都搞明白、记清楚!《红楼梦》又是部百科全书,有人将它视为枕边书,有时间翻开即看;有人不理不睬,如果不是在学校老师逼着读,可能一生也不会翻开。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引就更加重要了。北京二中语文组设计了让学生走进《红楼梦》的读书流程,希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阅读鉴赏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人物,民俗事件、诗词歌赋、谜语笑话……作为一生的收获留存在记忆深处。
篇幅有限,且为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