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大国崛起历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产业春秋”丛书之《纺织大国》首篇

纺织大国

成稿于1989年。济南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产业春秋”丛书之《纺织大国》的首篇。

当今世界,是各国竞相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争雄的时代。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科技进步迅速,在世界上就有位置,国家、民族就前途光明。

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国土有限、人口很少的“袖珍”国家,或则以钢铁工业大国,或则以石油——石化工业大国,或则以汽车工业大国,或则以电子工业大国,或则以矿业大国,或则以航运大国,或则以金融银行业大国自豪。以至咖啡生产大国,橡胶生产大国,小麦生产大国,羊毛生产大国,渔业大国,林业大国,黄金、钻石生产大国,如此等等,亦足以为国家、民族增光。

泱泱大国的中华,当然有不少经济、科技领域已进入“大国”行列。而其中,当之无愧的,就包括“纺织大国”这顶桂冠。

当代中国已发展成为“纺织大国”,是公认的事实。中国纺织工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过40年持续的发展,稳稳地戴上了这顶桂冠。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是举世公认的我们祖先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养蚕、丝织、种茶和制瓷,也都起源于我国。这些发明创造,对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都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土壤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拥有多种天然纤维资源。中国的家庭手工纺织生产和工场手工纺织业,在世界经济史上,可推起源最早,技艺最精。在18世纪中叶,西方出现动力牵引纺织机器之前,几千年间,中国一直是首屈一指的手工纺织品生产大国。即使在西方国家已开始使用动力纺织机械的一个世纪中,欧美各国纺织业生产的“洋布”,在数量以至质量上也未能压倒中国的“土布”。在19世纪前30年中,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土布”仍远比西方输入中国的“洋布”多。当时英国绅士曾把中国手工纺织的棉布视作高档衣料而不屑用本国的机织布。当然,更不用说3000年来流传四海的“织物皇后”中国丝绸了。

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严重限制了纺织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早在元、明、清,我国的工场手工纺织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江南各地,涌现出许多规模甚大、分工很细、使用手工机具的官办或民办的纺、织、染工场和作坊,形成了一大批以纺织品产销为中心的商业城镇和贸易集市。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纺织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出现,在时间上要比西方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早几百年。可惜,它没能冲破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控制和压抑。那时,中国与中国以外的世界几乎完全隔绝。西方国家的纺织工业在产业革命中超前了,中国的纺织生产却开始落后了。

以动力机械起始的西方产业革命,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和日本甚至印度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时的中国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丧失了这一机遇。同西方新兴的机器纺织工业相比,中国的手工机器纺织显然落后了。但是,直到19世纪初叶,西方出现的社会、经济变革还处在开始阶段,对中国庞大的手工纺织业的冲击还不是决定性的。当时的中国纺织业,还具有向机器纺织工业过渡的巨大潜力,如果在正常的历史条件下,落后的局面不难改变。

正当中国纺织业处于转折的十字路口,鸦片战争发生了。接着是帝国主义国家一次又一次入侵,使中华大地全面陷入浩劫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政府垮台,仅对外赔款一项,累计被劫白银近13亿两。这种海盗式掠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间贫穷衰弱的重要原因。从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的110年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80多项;国家的经济命脉,包括棉花、纱布市场,几乎全都被控制在帝国主义和它们的附庸——中国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手里。曾经很发达的工场手工纺织业日益衰败,鸦片战争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才开始有自己的民族资本纺织工业,其发展也极为艰难坎坷,曲折缓慢;致使中国的纺织生产,曾经长期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乃至印度等国,人民群众长期备受衣被甚少之苦。

从1890年中国开始有第一个机器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个厂开工一年就不幸遭一场大火烧毁)算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60年之久的苦干苦撑,棉纺织工业还只有500万纱锭、6.4万台织机,毛纺工业只有13万锭,历史最久的缫丝业也只有9万绪。当时以棉纺织业规模而论,美国是中国的4.4倍,英国是中国的2倍,法国和日本均是中国的1.7倍,印度也有中国的2倍;毛纺织业,英国是中国的40倍,法国是中国的20倍。在世界诸纺织生产国中,根本没有中国的地位了。更令人深为痛心的是,在这个拥有4.5亿人口的国家里,就这500万锭的棉纺织工业,还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它的产值竟曾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8%。悲惨啊!偌大的一个中国贫困落后到如此地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永远不会忘记,在帝国主义铁蹄下中国人民遭受的耻辱和灾难,国家的贫穷落后;永远不会忘记,千千万万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为拯救中华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光辉革命事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像巨人一样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原来就有点基础的纺织工业,更是作为中国一个支柱产业,得到了大发展。

40年,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这是中国纺织工业昂首阔步前进的40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纺织工业从总体规模上看,已经在当代世界稳居首位。从主要行业规模看,棉纺织、丝绸、麻纺织生产位居世界第一,毛纺织居世界第三,化纤工业位居世界第四,服装业和纺织机械制造业也已步入世界前列。中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一个规模巨大、门类齐全、布局和结构较为合理的完整的工业部门。全国有800万纺织产业职工。

棉纺织工业。到20世纪80年代末,已发展到3500万纺锭,比

20世纪50年代初增加6倍多,占世界棉纺锭总数的20%,居世界各国之首,相当于苏联的1.5倍,美国的2.5倍,日本的3倍,并远远超过欧洲共同体各国的总和。棉织机发展到84万台左右,为50年代初的12倍。全行业职工360万。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系统的第一大行业,无论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产品水平,都在纺织系统处于主导地位。1950~1989年的40年间,棉纱年产量由43.7万吨增加到47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20%。在全国人口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棉布年产量由25亿米增加到190亿米左右,增长6.6倍。棉布印染行业,年产能力达110亿米,印染布实际年产量为95亿米左右。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针织品可以供应市场。正由于有了如此巨大的发展,中国当前才有可能在满足国内11亿人口衣被消费需要的同时,把1/3的纺织产品安排于出口外销。

毛纺织工业的起点虽比棉纺织要低,也已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13万纺锭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270万纺锭,增加了17.5倍,约占世界毛纺业总规模的20%,超过了老牌呢绒生产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仅次于苏联、意大利而居世界第三位。毛织机也已发展到3.3万台。呢绒年产量达2.8亿米左右,毛线年产量25万吨左右。毛纺织品价格比较贵,但仍能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这颇能说明国内城乡市场购买力的状况。

麻纺工业。麻纺能力已达86万锭,40年间增长25倍,现居世界之首。苎麻纺织,起源于我国,至少已有4700年的历史。现在中国苎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全国已拥有苎麻纺锭46万多枚,年产苎麻织物1.5亿米以上。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中国苎麻纺织品,其出口量仅次于棉纺织品、丝绸而成为第三大宗纺织商品。此外,中国还拥有亚麻纱锭8万枚、年产亚麻布3300万米;黄麻纺锭32万枚、年产麻袋8.5亿条。

中国的骄傲——丝绸工业。丝绸业历经沧桑百余年,20世纪前叶曾被日本远远超过而屈居世界第二,50年代之后才得以复苏并振兴。80年代末缫丝能力已发展到180万绪,相当50年代初的22倍;年产蚕丝5万吨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丝织机17万台,年产丝织物18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80%。当代中国的丝绸业已在国际市场重新占有支配地位。在这40年间,古老的中国丝绸工业进入了柳暗花明之佳境。

针织工业。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针织厂还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全年针织品折合用纱只有2万来吨。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各地的针织企业之多,说它已“遍地开花”一点也不过分。虽然主要是中小企业,但其总体规模相当惊人。大体上年产针棉织物100万~110万吨,1989年折合用棉纱100万吨、用化纤7万吨。此外,作为针织工业一个重要行业分支的毛针织业,也已具有相当规模。羊毛衫,昔日的奢侈品,现在已进入普通农民家庭。

中国服装工业的历史较短,但发展很快,在纺织系统堪称后来居上。服装业采用工业生产方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从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机器工业方式生产的服装,60年代初年产量不过2亿件,70年代初也只有3.5亿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市场对服装的需求激增,服装工业真正发展起来了,到80年代末年产量已超过30亿件。而且品种款式不断推陈出新,迅速向世界服装新潮靠近。中国家家户户“买布裁衣”的历史正在迅速让位于“买来就穿”的消费方式,全国城乡随之出现琳琅满目的服装市场。与此同时,现在中国服装的年出口额已达50亿美元以上。

中国的化学纤维工业,是20世纪50年代才起步的新兴工业,在这之前几乎是空白。它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50年代,国家集中力量发展以天然纤维素为基础的黏胶纤维。60年代,发展以煤化工为基础的维纶。70年代以后,转向以石油化工为基础的多种合成纤维,在上海、辽宁(辽阳)、天津、重庆(长寿)和江苏(仪征)建设了5个具有当代国际技术水平的大型石油化纤生产基地,以及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全国化纤工业生产能力,1970年为15万吨,1980年为52万吨,1985年为104万吨,80年代末为188万吨(其中,黏胶纤维21万吨,合成纤维167万吨)。实际年产量大体在150万吨左右,从而成为当前世界第四化纤生产国家。以发展速度来比较,年产化纤从10万吨发展到100万吨,中国用了16年时间,快于美国的27年、苏联的21年和日本的19年。

中国纺织工业拥有自己实力雄厚的装备工业,主要用自己设计制造的装备来发展纺织工业系统的各个行业,并在技术上不断进行更新改造。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纺织机械制造厂和纺织器材厂有1700家,职工27万人,年产纺织机械总吨位达66万吨。仅棉纺细纱机的年制造量,最高年份即达9000台(360万锭以上)。化纤抽丝成套装备制造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涤纶抽丝,已能制造年产1.5万吨成套大型生产装置。

纺织工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纺织工业的发展,解决了全国11亿人口的衣被所需。不仅在数量上做到充分供应,而且为美化人民的服饰做出了奉献。连年来,纺织品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20%左右,对繁荣城乡市场起着重要作用。

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工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一直占10%左右,在国家财政收入中也占10%左右。纵观40年,纺织工业累计创造利税达2774亿元,是同期国家投资的3.5倍。

纺织工业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外汇。中国纺织产品,2/3用于保障国内所需,1/3可供出口外销,许多年来一直是国家创汇最多的工业部门。20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对外贸易总收入中占25%左右,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中占7%,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成为世界纺织生产大国,是和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纺织原料资源分不开的。纺织工业的发展和纺织原料的开发,是相互促进的。纺织工业对棉花、麻纤维、蚕茧、羊毛的巨大需要,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纺织原料资源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另一方面,纺织工业对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的巨额需求,推动了许多农牧业地区的经济。中国纺织原料开发还有巨大的潜力。

棉花是天然优质纺织原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花生产在这40年发展很快,由1949年的46万吨增长到1989年的420万吨。单产居世界前列,总产位居世界第一。1984年棉花产量曾创626万吨最高历史纪录。从棉纺织工业的生产规模及棉花的其他用途来看,全国的棉花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就大体够用了,而这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棉花生产的潜力还很大,如:棉花作物可抗盐碱,而黄淮海等地区还有大片的盐碱地可以开垦植棉。地域广阔的新疆,只要水利工程跟上,还可以为国家奉献更多的棉花。

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并举,是现代纺织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现已拥有年产化纤188万吨的能力,年产化纤已达150万吨左右。但是,纺织工业当前的化纤用量还只占纤维消费总量的29%,低于世界平均46%的水平,而且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化纤是进口的。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已具相当规模,9吨石油可以生产1吨化纤。如果少出口一点石油,用于多生产一点化纤,是合算的。人们预计在20世纪末,中国化纤年产量有可能达到300万吨左右。

50年代之后的几十年间,纺织工业在开发和利用多种天然纤维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棉花、蚕丝、羊毛、麻类等传统天然纺织纤维外,对兔毛、山羊绒、羽绒、驼毛、牦牛毛的开发利用现正方兴未艾,不但数量相当可观,而且大多是十分珍贵的纺织原料。用山羊绒等稀有纺织纤维加工的织物和服装,独特而又高贵。从中国的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状况来看,多种天然纤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前景非常好。特别是苎麻、亚麻、兔毛、山羊绒和羽绒,用于纺织和服装加工业,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丝绸业”而饮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