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多层梭口织造的原理与设备
单梭口织造技术每次只形成一个梭口引入一根纬纱,因此织造效率比较低,织造过程对经纱的摩擦损伤大,当经纱层数较多时会由于经纱起毛、断头严重造成织物质量差,织造困难或者难以进行。为了提高入纬率,提高织物质量,可采用双层或多层梭口的方法,在每次开口过程中同时形成上下两层或多层梭口,一次同时引入两根或多根纬纱,然后再将引入的纬纱一同打入织口形成织物;也有每次只引一根纬纱,待连续的在两个或多个梭口中引入多根纬纱后,再打一次纬纱的方法。这种织造技术是以传统的单梭口织造技术为基础,通过改造织机的开口、引纬等机构,使之能同时形成上下多层梭口,使用多层剑杆同时引入多根纬纱。尽管开口、引纬是织机的两个主要机构,但织物生产的原理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双层梭口织造原理
图3-8是间隔织物的双梭口织造原理简图。这种织造方法与长毛绒、丝绒、棉绒、地毯等绒毯类织物的织造方法类似,所不同的是没有割绒。在开口机构10的作用下,由综框3、5控制的上层经纱形成上层梭口,综框4、6控制的下层经纱形成下层梭口,上、下两根刚性剑杆7由同一套传剑机构来传动,分别在上、下梭口内运动,一次引入两根纬纱,引入的纬纱由钢筘8打向织口,形成上下两层织物。引入上层梭口的纬纱只与上层经纱相交织,而引入下层梭口的纬纱也只与下层经纱相交织,综框1、2控制的接结经纱,分别与上下层的纬纱交织,将上下层织物连接起来,形成具有整体结构的间隔织物9。调整连接上下层织物的接结经纱长度,就可以控制间隔织物的厚度大小。
图3-8 双层梭口织造简图
1、2—接结经纱综框 3、5—上层经纱综框 4、6—下层经纱综框 7—剑杆 8—钢筘 9—织物 10—提花机
图3-9所示为一种织造板材织物的双层梭口织造方法,两组经纱分别由两个纱轴(未画出)供应,也可采用纱架供应,以满足不同送经量的要求。引自纱轴1的地经纱,不受开口机构的控制;而引自纱轴2的接结经纱,分别穿过前后两页综框的综丝,在开口机构作用下作上下运动、形成上下两层经纱,分别与地经纱形成上、下两个梭口。然后,两个引纬剑杆在所形成的梭口中同时引入两纬,再由打纬机构将纬纱打紧形成织物。这种方法生产的织物由一层经纱、两层纬纱构成,采用的地经纱和纬纱较粗,在织物中起承载作用,接结经纱一般较细,将经纱、纬纱固结成整体织物。
图3-9 双梭口织造示意图
图3-10是织造半光边三维正交机织物的原理图。经纱1从织轴2退出,通过导杆3、4后分成三组:一组经过下梭口导杆15穿入下梭口综框6,一组穿入静止综框7,一组经上梭口导杆5穿入上梭口综框8。接结经纱18从接结纱轴17退出,通过导杆16、4后分成两组,分别穿入接结纱综框14的前、后页综框。之后是所有的经纱和接结经纱都穿过钢筘9,与纬纱交织形成三维机织物10,再由输出辊11把立体织物输出。
图3-10 三维正交机织物织造原理
1—经纱 2—织轴 3、4、16—导杆 5—上梭口导杆 6—下梭口综框 7—静止综框 8—上梭口综框 9—钢筘 10—三维机织物 11—输出辊 12—引纬针 13—勾边针 14—接结纱综框 15—下梭口导杆 17—接结纱轴 18—接结经纱
综框用多臂开口机构传动,在织造过程中,静止综框始终位于上下梭口之间静止不动,其经纱既是上梭口的底层经纱,又是下梭口的上层经纱。上梭口综框控制的经纱,仅在上梭口运动,而下梭口综框控制的经纱,也仅在下梭口运动,所以穿入上、下梭口综框的经纱,随着综框的上下移动,有时在图示的实线位置,有时在图示的虚线位置,但能够同时形成上下两个梭口,以便两个引纬针同时引入纬纱。接结纱综框具有较大的运动范围,它的前、后两页综框控制的接结纱,分别处于上梭口的上层经纱位置和下梭口的下层经纱位置。在完成一个纬纱列的引入后,两个接结纱综框作上下交替运动,一方面将纬纱列固结起来,另一方面形成下一纬纱列的梭口。而在某一纬纱列的引入过程中,上、下梭口的综框只在上梭口和下梭口内运动,以实现正交组织织物的织造。
在织物左右两侧各有两套引纬装置,如图3-11所示。纬纱1从筒子2上退出,通过导纱眼3、张力器4、导纱眼5后,穿过引纬针8的小孔而进入立体织物6。每侧的两根引纬针同时把两根纬纱分别引入上下梭口中,且两侧的引纬针交替工作,因此在主轴两转期间,左右侧引纬针轮流进入经纱形成的梭口各一次。当引纬针把纬纱送到对侧时,勾边针7上升,插入到纬纱的折线内,接着引纬针退出梭口,这时,纬纱被勾边针勾住,在梭口中形成双纬。引纬针退出织物后,钢筘和勾边针一起向织物移动,把纬纱推向织物。纬纱被打入织口形成织物后,勾边针下降,从纬纱圈中抽出,形成的半光边织物如图3-12所示。
图3-11 纬纱引入装置
1—纬纱 2—筒子卷装 3、5—导纱眼 4—张力器 6—三维织物 7—勾边针 8—引纬针
图3-12 半光边三维正交织物结构图
1—经纱 2—纬纱 3—接结纱
当打纬结束钢筘向机后移动时,勾边针也跟着一起向后移动,退到图3-10的虚线位置时开始静止,为下次上升勾住新引入的纬纱作好准备。
为了说明纬纱的引入过程,以每个纬纱列包含八纬的正交组织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13所示,其中图(a)、(b)分别代表两个纬纱列的引入过程。图中1、2表示两种不同运动规律的接结经纱,分别由前后两页接结综框控制,经纱3、4、5(7、8、9)分别由不同的上(下)梭口综框控制,经纱6由静止综框控制,纬纱10、12由织物右侧的上、下引纬针控制,纬纱11、13由左侧的上、下引纬针控制。
图3-13 引纬路线图
在图3-13(a)的纬纱列引入中,开始时只有接结纱1处于上梭口的上层经纱位置,接结纱2及经纱7、8、9位于下梭口的下层经纱位置,形成上、下梭口,此时右侧的上、下引纬针在两梭口中分别引入纬纱一、一′;然后经纱层3、7分别上升,形成新的上、下梭口,此时左侧的上、下引纬针在上、下梭口中引入纬纱二、二′;接着经纱层4、8上升形成新的上、下梭口,右侧的上、下引纬针引入纬纱三、三′;最后经纱层5、9上升形成梭口,左侧引纬针引入纬纱四、四′,从而完成一个纬纱列的引入。在引入下一个纬纱列之前,接结经纱1、2交换位置,如图3-13(b)所示,此时在上梭口中的接结经纱2和经纱3、4、5都在上层位置,在下梭口中只有接结经纱1处于最底层位置,右侧引纬针在上、下梭口中引入纬纱五、五′,之后经纱5、9下降形成新的梭口,由左侧上下引纬针引入纬纱六、六′,以后是经纱4、8和经纱3、7下降,引入纬纱七、七′和八、八′,完成第二个纬纱列的引入,接结纱1、2再次交换位置,为下个纬纱列的引纬作好准备。在正交组织中,两个纬纱列构成一个纬纱循环,因此重复这种过程,即可完成纬纱的一列列织入。
在织物右侧,纬纱一、三、五、七(一′、三′、五′、七′)之间是连续的,而在织物的左侧,纬纱二、四、六、八(二′、四′、六′、八′)之间是连续的,尽管没有采用传统双纬引纬时的针织布边,在织物两侧仍能形成较为牢固的结构,由于存在没有固结的纬纱圈,所以称之为半光边三维机织物。
二、三层梭口织造原理
图3-14是三层梭口织造的原理图。在每根综丝的三个综眼上分别穿过三根经纱,综眼之间的距离与梭口的设计高度有关,以便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三层梭口,且为了使梭口清晰,不同综框上综眼的间距也不同,综框越远离织口,综丝的综眼间距就越大。开口机构控制综框的升降,将经纱分成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下层,构成了三层供纬纱引入的梭口。
图3-14 三层梭口织造原理
图3-15 引纬针摆动引纬
1—连杆 2—摆臂 3—摆动轴 4—引纬针 5—纬纱
由于织制的织物幅宽不大,采用引纬针摆动引纬的方式,如图3-15所示。引纬针有三个,以一定的间距安装在摆动轴3上,间距的大小与梭口尺寸有关,使引纬针不受阻碍的在三个梭口中运动。连杆1在织机的传动下作往复运动,通过摆臂2及摆动轴3,使引纬针4产生往复摆动,从而将纬纱5引入梭口,每摆动一次能同时引入三纬。由于每个引纬针都是双纬引入,为了避免在织物右侧的经纱与纬纱脱散,由勾边针将前后的纬纱圈穿套起来,形成针织布边,如图3-16所示。勾边针在引纬时要向机后伸出勾住纬纱,在打纬时要向机前运动,以便向前摆动的钢筘打纬。
图3-16 针织布边的形成
图3-17是另一种织造正交结构织物时的三梭口引纬原理图。图3-17(a)、(b)分别是织造三层纬纱、六层纬纱的正交组织织物情况。一般经纱较粗,在织物中起承受载荷的作用,接结经纱较细,起固结经纬纱层形成整体结构织物的作用,并提供一定的层间强度。在图3-17(a)中,经纱5a、5b以一定的间距分成两层,在织造过程中并不参与梭口的变换,为静止经纱。接结经纱4a、4b分别穿在3的前后两页综框内,分成上下两层,与静止经纱一起构成供引纬的三层梭口,由刚性剑杆1完成引纬运动,钢筘2将纬纱打入织口。
图3-17 正交组织的三梭口织造
1—剑杆 2—钢筘 3—接结纱综框 4—接结纱 5—静止经纱 6—综框 7—运动经纱
图3-17(b)是织造六层纬纱的正交组织,原理与图3-17(a)相似,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三层运动的经纱7a、7b、7c,它们分别穿入综框6的三眼综丝内,形成图示的三层梭口。待完成引纬以后,综框3上升,带动其上的三层经纱7a、7b、7c也上升,在梭口前部使7a与4a、7b与5a、7c与5b重合,再次形成三个梭口。
按照相似的原理,如果再增加一页运动综框,并分别穿入另外三层运动的经纱,就可织制九层纬纱的正交组织织物。
三、多层梭口织造原理
美国Mohamed等人采用多层梭口织造三维机织物,其织制的原理如图3-18所示。以织造正交织物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图3-18(a)为侧视图,图3-18(b)为俯视图,图3-18(c)为织机照片。这种织机可织制的立体织物具有11层经纱,织物的最大幅宽178mm,最大厚度30mm。在织机上,开口机构将经纱、接结经纱分成多层,形成多层的梭口,图中控制经纱运动的开口方式未绘出,只绘出了分别控制接结经纱Z-a、Z-b、Z-c、Z-d的接结纱综丝11a、11b和12a、12b。在每层梭口中有一个剑杆2将纬纱引入,采用了双纬引入的形式,在纬纱头端的纱圈中由边纱针3穿入边纱S-a、S-b,边纱再由勾边针9勾住,并完成纬纱圈的穿套,形成针织锁边。多层剑杆每次运动可实现多根纬纱的引入,然后依靠钢筘5的前后摆动,将纬纱打紧形成织物。经纱、纬纱、接结纱分别构成了三维织物的X、Y、Z三个方向。
织机的经纱开口、剑杆引纬、钢筘打纬等运动没有采用一般常用的电动机驱动,由气缸通过气动方式控制,以避免织造碳纤维时容易造成的短路危险,全机由计算机进行控制。
图3-18
图3-18 多层梭口织造的原理
1—夹纱器 2—剑杆 3—边纱针 4—拨纱杆 5—钢筘 6、7—张力调节杆 8—脱纱杆 9—勾边针 10—经纱 11a、11b、12a、12b—接结纱综丝 S-a、S-b—边纱 Z-a、Z-b、Z-c、Z-d—接结经纱
引纬机构既可以单侧引纬,也可以双侧引纬,在单侧引纬中,仅安装在织机一侧的剑杆向梭口引入纬纱,而在双侧引纬中,参见图3-18(b),在织机两侧都装有剑杆,可以交替或同时向梭口中引入纬纱。纬纱既可以与全幅织物的经纱交织,形成多层板材织物,也可以只与部分幅宽(不同层和不同位置)的经纱交织,以织造变截面的三维织物,如T形、H形截面,甚至带有圆孔的织物等。
织机的开口机构通过控制经纱的运动规律,可以实现正交、角联锁等组织的交织。综丝既可以安装在综框上,也可直接由提花机进行控制。在织制正交组织织物时,由于只有接结经纱上下运动,而各层经纱可以固定不动,因此又可以采用图3-19的织造方法。图中由开口导杆将各层经纱分开,预先形成多个梭口,接结纱穿入前后两页综框的综丝,与经纱一起形成多层梭口。当剑杆将各层纬纱引入梭口后,接结纱上下运动形成新的梭口,接结纱同时也把各层经纱和纬纱固结起来形成整体织物。需要注意的是,受开口导杆的影响,接结纱的后部梭口长度不大,应注意夹角β不能太小,以避免接结纱受到过分的弯曲、摩擦。
图3-19 正交织物的多梭口织造
图3-20是织制不对称接结正交组织的原理简图,从经纱轴4上退绕下来的经纱经开口导杆3后分成多层,形成供纬纱引入的通道,引自接结纱轴5的接结纱穿过综框2,纬纱的引入过程和打纬过程与前面类似。由于只有一种运动规律的接结纱,形成的织物结构在厚度方向上是非对称的。
图3-20 不对称接结的正交组织织物织造原理
1—钢筘 2—综框 3—开口导杆 4—经纱轴 5—接结纱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