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产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我国的废旧化纤纺织品社会储量已达到近1.5亿吨,且纺织品的年消耗量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但目前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废旧化纤制品被当作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等简单处理,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也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

采用废旧纺织品及其他废弃的高分子材料,经熔融或溶解进行纺丝;或将回收的高分子材料进一步裂解成小分子重新聚合再纺丝制得的纤维,称为循环再利用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与原生纤维在成分、结构、物化性质等方面基本相同,可经过纺纱等加工制成纺织品或复合材料。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循环再利用纤维生产国,其中聚酯循环再利用纤维产量最大,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中国特色的调质调黏、解聚再聚合循环再利用纤维,不仅满足国际纺织原料质量与生态安全标准,更可以通过差别化、功能化开发赋予产品高色牢度、吸湿排汗、保暖、抗菌、抗紫外、耐污易清洗、阻燃等功能,成为国内外服装、家纺、汽车内饰、建筑工程等知名品牌重点推广热点与市场亮点。

循环再利用纤维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显著降低固废。产品的综合能耗、碳排放量仅为原生纤维的一半或更低,顺应“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制造业与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国际与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循环再利用发展,可以缓解废旧纺织品的不可降解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促进我国纺织品可持续发展,引领中国纺织产业在低碳与资源等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并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化纤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话语权。

本书结合目前国内外废旧纤维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发展动向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不同来源的再利用原料的性质、特点等差异,介绍不同再利用技术,着重对物理法再利用、化学法再利用展开说明。内容主要包括废旧原料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物理法再利用技术、化学法再利用技术,同时以聚酯纤维为重点,探讨了再利用纤维成型工艺,差别化、功能化再利用聚酯纤维产品及其应用,产品标准体系与认证。

本书主要以废旧资源再利用制备成纤维为应用目标,根据不同来源的再利用原料的性质、特点等差异,介绍不同再利用技术,包括机械法与热能法,同时着重对物理法再利用、化学法再利用展开说明。

本书由王华平担任主编,汪丽霞、林世东、钱军、戴泽新、张朔担任副主编,负责全书的大纲制定、修改,由王华平、吉鹏负责统稿。参编本书的作者均有长期从事废旧化纤的工作经历。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循环再利用纤维的基本定义、再利用原料种类、再利用方法以及国内外再利用历史、发展战略进行总体说明,主要编写人员王华平、林世东。第二章从资源化原理与技术角度对再利用原料的来源、瓶片与废旧纺织品等原料的鉴别、分离及其预处理技术等,主要编写人员吉鹏、王朝生、陈烨。第三章从物理再利用的角度,分为针对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这两大原料调质、调黏的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编写人员吉鹏、王华平、钱军、戴泽新。第四章化学法再利用技术从分子的内部结构发生解聚进而转变成单体或低聚物,去除杂质后再利用生成的单体或低聚物制造出纤维的方法。以废旧的PET聚酯化学法再利用为主,对聚酰胺、聚丙烯腈、聚氨酯、纤维素纤维及涤棉混纺制品化学法再利用进行介绍,主要编写人员吉鹏、王少博、王朝生、王华平、张朔。第五章重点介绍了热裂解再利用方法,主要编写人员柯福佑、陈向玲。第六章介绍了再利用聚酯纤维成型工艺。再利用聚酯纺丝主要包括短纤纺丝技术、长丝纺丝技术、非织造布制造、复合纤维、功能纤维纺丝,主要编写人员汪丽霞、吉鹏、陈烨、王华平。第七章介绍了差别化功能化再利用聚酯纤维产品及其应用,主要编写人员吉鹏、王华平、钱军、张瑞云。第八章介绍了再利用纤维产品标准体系与认证,主要编写人员柯福佑、邵正丽、陈向玲、王华平。

以上章节的设立,旨在为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希望本书能为废旧化纤再利用的科研人员、工程师等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能为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支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帮助与配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市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限于作者水平和本书的篇幅,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挚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8年5月